在技術演進的全球紅利和供應鏈逐漸成熟的產業規律之外,中國的機器人公司還有一些特殊機會。政策利好疊加全球最大、場景最豐富的制造業市場,為起步于中國的機器人初創公司或跨界新玩家提供了很好的“新手村”。
機器人領域享有天時地利人和
源碼資本合伙人吳健認為,中國的機器人領域正享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天時”,即國家的支持與政策紅利。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外部施壓短期看會帶來一定抑制,但某種程度上也是發展刺激。“地利”,中國是全球制造業的最大中心,規模大,且有豐富的生產、制造和消費場景。
這是自動化的土壤,也是機器人公司的機會——在一個規模巨大的地方驗證技術、標準化下來,就有機會推廣到全世界。投資了斯坦德的光速中國助理合伙人朱嘉告訴「甲子光年」,中國3C等行業中的新興生產工藝和產品的出現,會帶動上下游零部件、組裝等整個產業鏈發展,從而出現很多新興工廠,而這些工廠也會有更多的物流自動化需求。
二是人才優勢。這首先表現在信息科技、信息工程相關人才的總數上: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數達到673萬人,同比增長4.7%。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今年世界智能大會上表示,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和專利數居世界第二,工程師隊伍將繼續增長,“工程師紅利”將接替“人口紅利”。
另一個容易被忽視、但也非常重要的點是則人才結構的優勢。一方面,過去十幾年中,中國經歷了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AI、自動駕駛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創業創新浪潮,涉及互聯網、軟件、硬件領域,這為對軟硬綜合技術有需求的機器人行業沉淀了一批“高端人才”。
源碼資本合伙人吳健就提到,如果將自動駕駛面對的開放道路和載人場景稍微縮小一些,放至工廠或者倉庫等相對封閉的空間及無人場景中,就能直接實現“降維打擊”。最后,已運行一年多的科創板,則為機器人行業帶來了資本面利好。
多重利好因素的疊加,讓“深口袋”的一線美元基金和CVC開始紛紛進入或加持機器人或者說廣義的自動化、先進制造領域,他們想瞄的,是下一個百億、千億級的大機會。
機器人行業的狀態和B2B有些像
被光速和源碼聯合領投的斯坦德,今年的融資其實頗多坎坷。這也體現了當前資本市場對機器人賽道的整體看法:看好與反對不一,遠未形成共識。
爭議的背景是無法忽視的事實:機器人創新、創業,沒那么容易。仍以工業、物流領域的移動機器人為例,除極智嘉、快倉、海柔創新等創業公司,海康威視、新松等老牌企業也在該領域布局,海康威視也已在工業物流領域進行布局。
斯坦德王永錕告訴「甲子光年」,目前在行業內面臨的“價格戰”壓力主要來自于海康機器人,但由于海康機器人的主要精力還在電商倉儲二維碼導航領域,在激光導航領域投入的資源并不多,當前競爭沒有那么激烈。但長期來看,創業公司也必須要做好準備。工業市場足夠大和細分,創業公司需要保持技術的領先、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而在需求尚未被充分滿足或相對空白的場景中,持續的技術、工程和產品迭代則對機器人公司的研發能力提出了超高要求。
在海柔創新CEO陳宇奇看來,目前行業內“90%的痛點問題都還沒被真正得到解決”,例如10米高貨架的智能化改造問題,以及如何應對購物節訂單量增長10倍的情景,如何處理大小件混場的存儲和發運問題等。這些問題靠人工很容易解決,但靠機器人當前還比較難。
第三,對開始進入規模化落地階段的新公司來說,還有技術之外的新挑戰:如何跟上從數十到數百乃至上千客戶量級的交付的節奏?已經走過行業破冰期的梅卡曼德今年的客戶數較去年增長了三倍,大量的交付任務對團隊考驗非常大。用創始人邵天蘭的形容,公司現在的發展,不是靠某一兩方面出奇,而是要守正,相當于產品、組織、和團隊動作,每方面都要做到很高的標準,不能有短板扯后腿。
源碼資本張星辰認為,機器人行業的狀態和B2B有些像。B2B賽道也經歷了幾輪波折:2013~2014發展起勢,2015~2016年回落到低谷,直到2018年有所恢復,2019~2020大部分項目的基本面到了比較穩定的狀態,行業再度被市場認可。
從業績數據上看,當前機器人企業并未發展到穩定狀態。根據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數據,2019年AGV/AMR機器人行業接近90%的企業營收都在億元以下,銷售額過億的企業約18家,包括海康機器人、新松、極智嘉、快倉、曠視等,多為成立較早的傳統AGV企業。對新興機器人企業來說,“億元大關”還是當前的一個門檻。而從1億門檻至4~5億,再到10億,企業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多。
機器人新物種
新事物的出現總是伴隨爭議,機器人領域可能更明顯。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目前獲得頭部一線基金和CVC支持的,不是“行業老炮”,而是相對年輕的團隊。
機器人領域熱門項目中,CEO平均年齡不到35歲,云鯨智能、梅卡曼德、斯坦德、XYZ的創始人均出生于1990年前后。
有從研究所進入工業界的創始團隊,如思靈機器人創始團隊均來自于德國宇航中心機器人研究所,或者是脫胎于機器人比賽的年輕團隊,如XYZ Robotics、斯坦德機器人。
梅卡曼德創始人邵天蘭認為,科技公司里需要有兩股牽引力,一股是創新力量,打破常規,另一股力量來自于行業經驗的積累,循規蹈矩,兩種相互平衡。“如果公司一把手非常保守、行業經驗非常豐富,下面的人很難往前拽;但如果公司創始人是年輕人,太過于天馬行空的話下面的人是可以往后拉的,讓公司不至于失控。”邵天蘭告訴「甲子光年」。
不過最終誰會進入決賽圈,現在難以判斷,不同公司的產品形態和發展路徑也在呈現多樣化。
一部分先行者開始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如極智嘉提出的“RaaS”(Robots as a Service,機器人即服務)銷售方式,擎朗采取的租賃模式,都可減少客戶的初始投資。
產品相對通用的機器人企業,正側重于拓展產品線和規模化交付。目前XYZ正將產品線從物流小件揀選場景,擴充至物流大件揀選、工業場景上下料以及產線配料場景,并持續提升“內力”,通過提升產品的標準化而非人員的堆積來增強批量交付的能力。梅卡曼德當前關鍵是將產品規模化交付,和集成商合作以降低部署成本和使用難度。
另一路徑是從做產品到做行業整體解決方案,如斯坦德機器人。王永錕稱,斯坦德的商業策略就是覆蓋細分行業頭部客戶。汽車工業培育了數家工業機器人巨頭,斯坦德也可以伴隨著3C、半導體等行業發展,“重走發那科之路”。
這是個沒有固定天花板的領域——機器人本身對人工的替代會分階段逐漸進行,機器人功能卻強替代比例會越大。
更智能的時代也會出現機器人新物種。源碼張星辰認為,在未來的機器人產業形態中,手眼協調會處于關鍵位置。
源碼資本合伙人吳健稱,他們目前投資的很多倉儲場景的機器人企業還處于相互獨立的狀態,包括AGV、托舉、分揀、碼垛等類型的機器人,當這些機器人變得更加智能、互連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對于中國的機器人創業者來說,他們正踩著天時地利,面朝一個有巨大想象空間的未來,誰能率先越過黎明前夜還是未知數。在這個系統性機會面前,所有人能做的,無非就是盡力往前奔跑,跑進整個行業的明天。
責任編輯:lq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07瀏覽量
207880 -
移動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文章
598瀏覽量
34097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915瀏覽量
166772
原文標題:【峰訊】機器人領域迎來天時地利人和 新物種快速發展無天花板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op2025,微信公眾號:每日機器人峰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