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orgonMeducer 傻孩子
首發:裸機思維
【說在前面的話】
在前面一篇文章《真刀真槍模塊化(1)——一本糊涂賬》中,我們討論了:
在工程開發中進行模塊化的本來目的——為了復用已有的代碼,節省當前項目的開發時間;
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尷尬問題——模塊的具體實現原本應該被視作黑盒子,程序員因為各種心理上的原因要閱讀代碼;
以及
“原則上”的解決方案——嚴禁程序員在項目開發過程中閱讀模塊的具體實現代碼。
道理說起來簡單,真要實際操作起來,一線開發人員往往會直搖頭:手中已有的所謂“模塊”質量參差不齊、模塊的開發者魚龍混雜、很多模塊別說出了問題要找開發方負責維護了,就是原作者是誰恐怕都找不到了——在這種情況下,大談“禁止開發人員閱讀模塊的實現代碼”,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頗有幾分“何不食肉糜”的傲慢。
——難道模塊化本身錯了么?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這里傻孩子忍不住想“感慨”兩句:在追求和實踐新的方法(論)的時候,總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的困難甚至讓整個方案看起來“完全行不通”——在這種時候,如果立即退出來將整個方法全盤否定,就會失去寶貴的前進機會。
在模塊化的過程中,要想發揮模塊化“復用已有代碼”、“降低開發時間”的作用,就必須將模塊視作黑盒子;一旦模塊被視作黑盒子,實現的質量和后續的可靠維護就成為當前模塊是否可用的基石——進一步來說,不靠譜的代碼實現和差強人意的接口設計與封裝是導致模塊化失敗的根本原因。
本文將為您介紹一種模塊化封裝的簡單操作方式——由傻孩子根據十多年工程實踐經驗總結、歷經無數商業項目的千錘百煉。通過這一方式構建的模塊,我稱之為服務(Service),因此,這里所要介紹的模型又被稱之為“Service模型”。
【正文】
從具體操作層面來說,所謂Service模型并不復雜。
首先,每一個模塊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專門的文件夾,文件夾的名稱與模塊名相同:
其次,每一個模塊中都有一個專門的頭文件,用于提供給模塊的使用者來包含(#include);該頭文件的名稱必須與模塊的名稱相同。
需要特別強調和說明的是:
該頭文件用于“從模塊內部向模塊外部”提供使用模塊所必須的“最小信息”;
任何人要使用模塊,必須且只能包含該頭文件;
我們把這類向模塊的使用者提供必要信息的頭文件稱之為接口頭文件;
接口頭文件遵循“最小信息公開原則”,即,該頭文件中只存放用戶使用模塊最少最少所必須知道的信息。實際操作中,類型定義、宏定義、函數和全局變量聲明都應該首先放置在對應的源代碼中(或是后面會提到的模塊內私有的接口頭文件中);當且僅當我們發現用戶要使用模塊的某一功能必須要用到某一信息時,才“極不情愿”地、“摳門”的、且盡可能將其它能剝離和隱藏的信息剝離開后,放置到接口頭文件中。
與接口頭文件相對,每一個模塊內部都會有一個專門的頭文件用于實現對模塊的配置:
該頭文件用于“從模塊外部向模塊內部”輸入配置信息;
如無特殊說明或安排,該頭文件應該固定命名為 app/_cfg.h(沒有額外的前綴和后綴);
如無特殊說明或安排,該頭文件應該僅包含配置信息,例如:宏定義、類型定義(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偶爾出現的全局變量或者函數聲明);
我們把這類頭文件稱之為“配置頭文件”;
在構建和使用模塊的時候,無論是模塊的設計者還是模塊的使用者,都應該遵循黑盒子原則,在操作上表現為——模塊的使用者不應該修改任何位于模塊文件夾內部的內容——模塊文件夾既是黑盒子的容器,也是黑盒子的邊界。
為了遵守這一原則,模塊內部的配置頭文件實際上是不允許用戶去修改的——那么這又如何讓用戶更改對模塊的各個配置選項呢?答案很簡單,如下圖所示:模塊內部的app/_cfg.h 在文件的一開始會首先包含上一級目錄的app/_cfg.h。
為了實現這一點,一個模塊內部 app/_cfg.h 的固定內容格式為:
//!作為模塊的用戶,不要修改這里的任何內容
一個模塊的接口頭文件,其內部格式可能為:
//!作為模塊的用戶,不要修改這里的任何內容
可以很容易注意到,當使用某一模塊時,用戶可以很方便的在模塊外部定義一個屬于自己的 app/_cfg.h 來向模塊提供配置信息——而無論如何修改這一文件,都不會破壞黑盒子本身的內容。
再次,一個模塊往往擁有一個或多個C源文件,它只需要包含模塊的接口頭文件,就可以共享一些“對外公開的信息”。
這里有個朋友會問了:根據最小信息公開原則,接口頭文件中只包含了一些最小信息,如果模塊內的多個C源文件之間需要共享一些非公開的私有信息,該怎么處理呢?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一般會引入一個以雙下劃線為前綴的接口頭文件(比如,叫做/_/_common.h),并視其為模塊的私有財產。如下圖所示,這一頭文件是僅供模塊內的源代碼包含的——無論是模塊的接口頭文件還是模塊的配置頭文件都不應該對其進行包含——以防信息泄露:
一個典型的 /_/_common.h 內容如下:
/*!作為模塊的用戶,不要修改這里的任何內容,理論上也不應該關心這
基于這一規則,模塊內一個可能的C源文件內容如下:
//! 作為模塊的用戶,不要修改這里的任何內容
最后,一個模塊內是允許包含其它子模塊的,對于這種嵌套情況,僅需要兩步驟就可以完成部署:
將子模塊拷貝到父模塊中,或者按照前述的模塊構建規則,在父模塊中建立一個子模塊;
父模塊的接口頭文件包含子模塊的接口頭文件
少數情況下,如果子模塊與父模塊高度耦合(一般來說就是在父模塊中從頭開始建立一個新的子模塊時會發生這種情況)——比如子模塊依賴父模塊的 /_/_common.h 中提供的信息,則應該在子模塊中也建立一個 /_/_common.h,并仿照 app/_cfg.h 的做法,在頭文件的一開始首先向上包含父模塊的 /_/_common.h;
如果父模塊包含/_/_common.h,而子模塊并不需要這一信息,則子模塊無需在做任何特殊修改。
對app/_cfg.h來說,由于子模塊原本就會自動包含上一級的app/_cfg.h,因此,我們無須做任何特殊操作,子模塊就可以透過父模塊的app/_cfg.h自動從外界獲取配置信息——這就像是一種標準化的水管安裝。
以上就是使用Service模型進行模塊化的基本規則。是不是很簡單?
【后記】
Service模型本身是完全本著簡化用戶操作的宗旨,以實用性為重中之重,同時也避免一切“反直覺”的設定。
對用戶來說,這一模型是非常友好的:
只需要拷貝模塊目錄就可以完成部署;
只需要在模塊的外部額外添加一個app/_cfg.h就可以實現對模塊的配置;
所有關于模塊的使用信息(使用說明書)都放置在一個唯一的、與模塊同名的接口頭文件中;且這里包含的信息對用戶來說都是可用的(沒有無用信息,也沒有多余信息);
對模塊的開發者來說:
這一模型是高度遵守黑盒子原則的;
用戶使用模塊,是不需要“用臟手染指”自己寶貴的代碼的(無需修改);
對制作 Library 非常友好,只需要保留接口頭文件,而將其它所有文件(包括源代碼和私有接口頭文件)刪除并保留一個固化好的app/_cfg.h即可。
模塊是非常容易遷移和嵌套的。
當然,這一Service模型也有一個小缺點(可能有些人也對此無法容忍),即,用某些工程管理工具將頭文件的包含關系展開時,通常會看到海量的app/_cfg.h(盡管他們內部都使用了模塊特有的保護宏進行區別)——對于這一問題,在真刀真槍模塊化的后續內容中,將提供一個較為完美的解決方案,這里就先賣個關子——對普通用戶來說,現有的Service模型足夠了。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模型
+關注
關注
1文章
3279瀏覽量
48974 -
Service
+關注
關注
0文章
30瀏覽量
137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