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憤而離職的CEO
12月15日一早,中芯國際的消息,把投資者嚇了一大跳。
中芯國際正式宣布,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任期自即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
蔣尚義在業內被稱為“蔣爸”。
之所以這么叫他,不僅是因為他作為“半導體大佬”在業內的威望,更因為在他的帶領下,將臺積電的研發團隊從400人擴編到7600人,培養成世界級的研發團隊,研發經費也從數十億元擴大到百億元,堪稱是臺積電很重要的靈魂人物。
按理來說,蔣爸的回歸是好事。但這一消息卻引發了中芯國際人事“大地震”。
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對于這一人事變動表達了強烈不滿,不僅對蔣尚義的回歸投出了棄權票,而且憤然向董事會提交了書面辭呈。
梁孟松對此表示,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的人事變動,其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感到自己不被尊重和需要。
受事件影響,今天中芯國際H股早盤停牌,A股一度跌超9%。
查閱資料,發現蔣爸與梁孟松之間并無嫌隙。
事出反常者,焉非有妖哉?
02 半導體界的“呂布”
梁孟松在半導體業內,是個大咖,也是個怪咖。
梁孟松于臺灣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其后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他擁有超過450項半導體專利,曾發表技術論文350余篇,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梁師從胡正明教授。而胡正明又是什么人?他是臺積電的執行技術長,7nm以下芯片制程工藝中廣泛采用的、大名鼎鼎的Fin-FET架構的發明者。
走出象牙塔的梁孟松,跟隨師父的腳步,加入了臺積電擔任資深研發處長。
在那里,他的技術專長在臺積電發揮的淋漓盡致,他一個人就是臺積電500個專利的發明人,遠遠超過其他技術主管。
2000年,世界半導體制程技術來到130nm。這是一個嚴峻的技術分水嶺,但梁孟松所領導的團隊,將“鋁制程”改成“銅制程”,最先尋找到了突破口。
技術上的突破,讓臺積電一舉擊敗美國巨頭IBM,也讓梁孟松一戰成名。
然而梁孟松在臺積電過得并不開心。
梁孟松遇到了自己的宿敵,與梁年齡相仿的高級技術人才——孫元成。
2006年,執掌臺積電研發部門多年的蔣爸退休了。然而蔣爸的離開,丟給了臺積電一個嚴峻的問題。
蔣爸就像是研發部門的亞歷山大大帝,麾下人才濟濟,但隨著研發部門的日益壯大,沒有了蔣爸的威嚴,難免四分五裂的命運。于是擅長創新的臺積電高管們,創新地提出了想到了個“Two in a Box”的高招:一個頭兒的重量鎮不住這個部門,那就任命兩個頭兒吧。
第一個頭兒的位置,基本沒有什么懸念,“欽定”給了曾就職于英特爾、資歷和輩份比較高的羅唯仁。
這第二個頭兒,梁孟松渴望是留給自己的。
只是事與愿違,經過上峰的縝密決策,最終被推上副總位置的,恰恰是梁孟松的對家孫元成。蔣尚義對此的解釋是,孫元成負責制程整合,較有全局觀,本來就較適合當副總級主管。梁孟松的技術能力則較精深、但也較窄。
換句話說,梁孟松是個專才,是縱橫棋盤的“王后”;而孫元成是個通才,是統籌全盤的“國王”。
前臺積電主管的話,更是在梁孟松的心口補上了一刀:“他滿能干的,但個性上有時候……。”
其實臺積電不是沒有給梁孟松機會。當時剛開始籌備的“超越摩爾定律計劃”(more than Moore),亦即在成熟制程制造多樣性的產品,例如微機電、車用IC、感測器等。當時上峰找到了梁孟松做牽頭人。
只是梁孟松對此不屑一顧,認為要做最先進的技術,才算重用。
心高氣傲的梁孟松下定了離開臺積電的決心。他告訴上峰,自己要去“深耕于南陽”。這句話引用的是諸葛亮深耕南陽,等待明君上門的典故。
言下之意,天生我材必有用,世間自有真伯樂。
沒過多久,梁孟松加入了臺積電的競爭對手三星。
梁孟松將臺積電的技術體系帶去三星后,三星在短短3年時間內,制程就突破45nm,突破40nm,突破35nm……一直到16nm。
他是等來了自己的劉備,可是臺積電卻將他當成了呂布。
“你在我墻角挖人,我讓你竹籃打水。”
很快,臺積電一紙訴狀將梁孟松告上法庭。敗訴的梁孟松不得不離開三星,最終加入中芯國際的麾下。
03 派系之爭,盤根錯節
加入中芯國際的梁孟松,可以說是公司的得力干將,甚至被稱為中國芯片研發的希望。
在公司雙聯席CEO的架構中,整個公司明顯是偏向他的。在2020年PMIC極度缺貨的情況下,中芯國際高層采納了梁孟松的建議,放棄了另一名聯席CEO趙海軍關于PMIC的擴產計劃,轉而專注攻克先進制程芯片。
在梁孟松的帶領下,中芯國際在3年的時間里順利攻克了14nm和7nm的理論研究,目前7nm芯片已開始風險量產。
可是梁孟松任職之后,中芯國際內部也發生了許多怪事。
比如他剛加入中芯國際,公司人事就出現了一次“大地震”,原有的研發人員據傳離職了2/3。后來中芯國際并沒有否認事件,只是說數字上沒這么夸張。
其實中芯國際內部經常發生“怪事”,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
早在2010年,時任CEO王寧國和COO楊士寧之間就出現了分裂。楊士寧本是王寧國一手帶進中芯國際的,兩人曾經配合無間,為中芯國際帶來了成立10年以來的首次盈利。
但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內斗導致兩敗俱傷,中芯國際又重入虧損的泥潭最終邱慈云坐收漁利成為CEO。
當時有傳言稱,對于中芯國際高層而言,王寧國只是一個過渡時期的CEO,而楊士寧才是最終的人選。
隨著時任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的去世,兩人關系的最后一塊壓艙石被抽走,徹底撕破臉皮。
二者都是派系斗爭的犧牲品。
王寧國為人謙和,在公司內部擁有很高的人望。
而楊士寧過于自信、非常急躁,急于坐上CEO職位,加上大唐的支持使得他決定一搏。但是楊士寧這一個性不討其他股東喜歡,最終未能如愿。
中芯國際大股東大唐電信一直在謀求更大的控制權,然而王寧國堅決反對,于是王寧國因大唐電信所投的反對票最終落選了執行董事,曾經“很想好好做事”的王寧國,任職不到兩年便被迫出走中芯國際。
其實股東派只是中芯國際眾多派系的其中一個。
中芯國際的內部盤根錯節,千頭萬緒。
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來自臺灣,中芯國際創立初期就有大量的臺籍人士加盟。在張汝京主政中芯國際期間,臺籍員工和大陸員工的矛盾一直就存在,臺籍員工待遇普遍高于大陸員工,引發大陸員工不滿。
另一方面作為一家大陸公司,半導體產業安全無疑是很多人關心的事情。公司來自大陸的力量希望通過中芯國際上下游的布局,實現產業安全。
而一些大股東也自成一派,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當時,王寧國和楊士寧這次人事爭斗背后都站著相當多支持者,基本也是臺籍支持王寧國、大陸籍支持楊士寧為多。
盡管“二寧”之戰已經落下帷幕,但很顯然,中芯國際的繼任高管們始終沒能很好地解決內部派系紛爭的問題。在圍繞各自利益進行的爭斗中,中芯國際跛著腳走到了今天。
這不,如今紛爭又隨著心高氣傲的梁孟松再次出走,而暴露在了公眾的視野之下。
04 兵臨城下,亟需止戈為武
其實梁孟松與蔣尚義之間的關系,并沒有特別明顯的裂痕。
蔣尚義甚至公開為梁孟松背書,對他的能力表示高度肯定。在臺積電的時期,蔣尚義也曾經是梁孟松的上級。
蔣尚義也是芯片研發的“大師級”人物,此前因“個人原因”離開中芯國際,去到了武漢弘芯。但與這家公司不和,于是在公司被國家隊接管之后,選擇退出。
對于在武漢弘芯的經歷,蔣尚義閉口不談。
關于蔣尚義回歸的消息,其實傳出來得比較早。當時市場對于蔣尚義重新加入中芯國際的期待,是希望他能充當現任董事長周子學、趙海軍、梁孟松之間的連接紐帶,讓中芯國際高管之間變得更加團結。
然而對于一個賞識自己的人的到來,卻梁孟松反應如此激烈。
梁孟松自己表示,公司在聘請蔣尚義之前沒有和自己商量,是對自己的不尊重,自己也沒必要繼續留在這里。
如果梁孟松所言不虛,那么公司實際上是繞過梁孟松,將蔣尚義請了回來。
至于為什么要繞過梁孟松,其中緣由耐人尋味。
我們只是覺得匪夷所思的是,為什么在這樣一個用人之際,中芯國際要鬧出這么大的事情。
經過特朗普這一任總統的傾力相助,臺積電、三星最近可謂順風順水。
如今全球半導體行業行將進入寡頭壟斷的格局之中,芯片研發的頭部企業高通、蘋果、華為海思等等,與臺積電和三星兩大晶圓廠之間合縱連橫,是目前市場的主旋律。
臺積電、三星圍繞2/3nm芯片制程的研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目前打得不可開交;曾經的“芯片三巨頭”之一英特爾,都因為卡在7nm制程階段,而被逐漸邊緣化。
而中芯國際正受到制裁,ASML已經開始研發1/2nm***,臺積電2nm制程也已經開始研發。
半導體代工行業人才和技術緊缺,找到合適的人選并不容易,拿到必須的生產設備更是難上加難,加上公司內部斗爭使得原本中芯國際制定的技術趕超計劃被打亂,中芯國際在技術上能否保持競爭力令人擔憂。
05 結語
在中國高端制造業被“卡脖子”的當下,中芯國際作為中國芯片領域的最強戰力,自然成為了“全村人的希望”。
可以說,現在的中芯國際已是群狼環視的局面,想方設法突圍已是當務之急。但這幾年卻一直在內部“權力的游戲”之上耗費了太多寶貴的精力和時間。
無論對于中芯國際,還是對于中國來說,這種代價都實在太大。
與其繼續躺在“內卷”泥潭中,還不如止戈為武,奮發圖強,去擔當一國重器該擔當的責任。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36瀏覽量
424685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03瀏覽量
219737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18瀏覽量
6540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