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段歷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獨特性。
2020年,我們在對新一年的滿懷期許中,意外迎來了肆虐的新冠疫情。三個季度過去了,這場全球性流行病依然在地理空間上阻礙著人類的活動。而人類就是這樣神奇的生物,總能找到最適合的生存方式——于當下,是“線上”與“遠程”,也是數字經濟與生產生活深度的融合。
身處其中,切身感受到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馳而來,且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2020年這最后的幾十天里,我們將從微觀切入,觀察與解讀這一年中最具代表性的個體,從宏觀分析,試圖揭示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趨勢和數字經濟走向,挖掘更為寬廣的潛在商業藍海。
這一篇,我們來聊聊混合云。
歡迎來到前所未見的數字化轉型時代。
隨著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數字化也被視為企業通往未來賽道的門票。為數眾多的企業紛紛踏上業務轉型之旅,開始采用各種不同的云以滿足外部客戶需求以及內部戰略、運營和基礎架構需求。經過了數年的市場磨礪,具有明顯的成本效益和靈活性的混合云,逐漸成為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優選。
都說天上的云變幻莫測,云計算的“云”何嘗不是這樣?很多人認為,混合云是多云疊加,或者公有云+私有云就是混合云。其實,混合云的涵義遠比其名字本身廣泛得多。那么,作為云計算的發展趨勢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石,到底什么是混合云?什么是企業可以“駕馭”的混合云?
混合云≠私有云+公有云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混合云這里就可以。
對于絕大多數傳統行業的企業來說,他們在上云過程中需要兼顧穩態與敏態業務,在一個云平臺上既能確保應用和數據的穩定、可靠和安全,又能夠支持不斷涌現的新應用,從而實現可持續的發展與創新。
以火車票訂票系統為例,這是一個既對安全性要求極高,又要求能夠靈活彈性擴展的應用場景,混合云的使用就能有效保護數據隱私與安全,又能從容應對如春節或者“十一”長假等高峰訪問時段的需求。
如今,金融行業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客戶要求在指定地點、指定時間、以指定方式獲得個性化和量身定制的服務已經成為了金融服務的“新常態”。銀行通過混合云,可以在不花費大量成本的情況下擴展其現有基礎架構,同時又將敏感數據保留在本地,以滿足合規性要求。
公有云的彈性、靈活,與私有云的安全、可控,本來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但在混合云這里卻實現了完美統一。
“私有云+公有云”應該稱之為狹義的混合云,今天更廣義上的混合云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混合的環境或架構,它可以將物理的、虛擬化的、容器的、邊緣的、云化的環境統一納管起來,屏蔽各種不同的底層技術之間連接、協作的復雜性,為上層應用提供統一的、友好的資源池。
混合云首要的目標應該是實現多云管理能力,但混合云不是簡單的將幾種云疊加堆砌,而是云端的操作系統,要用創新的方式,利用各種云部署模型的技術特點,提高用戶跨云的資源利用率,催生出新的業務,更好的為業務服務。
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系統服務部主任趙成剛看來,混合云服務商應關注安全問題、融合問題、業務可持續發展三方面的問題,“很多企業做私有云,更多關注數據的安全,以及自身業務體系的保障能力。在做好私有云的同時,又希望以公有云的方式去輻射服務,兼容業務融合性和可拓展性。同時,企業關心當合作伙伴發生變化的時候,云能不能從一朵云遷移到另一朵云上。”所以,在他看來,能否實現對異構資源的管理非常重要,另外,對于金融行業來說,在做好跨云管理的同時還要保證數據的安全性,保證在業務擴張中要實現不同云之間的融合,以及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混合云,“能力”才是未來
究竟是誰在使用混合云,混合云會是云計算的未來嗎?
云計算的興起得益于互聯網企業、小微企業的上云驅動,他們擁抱公有云的熱潮推動了整個云計算產業的興起;之后,更多傳統行業客戶開始“互聯網+”,嘗試上云,但舊有的 IT 資產包袱和對安全性的擔憂,讓他們選擇了更加穩妥和可控的私有云。隨著業務的不斷進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接納多種不同的云,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多個不同廠商的云等來實現自己的業務轉型,混合云開始成為必須。
新基建催生的傳統企業上云熱潮仍將加速,IT 基礎架構將位于任何企業需要它的地方。來自 Gartner 的數據顯示,到 2022年,超過 50% 的企業數據將在數據中心或云之外被創建和處理,而在 2019年,這一比例還不到 10%。
一方面,大中型企業,以及政務、金融、醫療、教育、能源和制造等行業,仍將私有云作為首選 IT 基礎設施。但,不可阻擋的趨勢卻是,企業中更需要彈性開放的業務,比如制造業的電子采購業務,傳媒業的視頻業務、金融業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消費貸等對于混合云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細化到企業內部具體的應用場景來看,企業核心業務如 ERP、財務等放在私有云,但員工差旅、考勤等業務為了靈活彈性更適合放在公有云。
未來,企業的 IT 基礎設施方案,公有云和私有云不再是二選一的選項,企業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 IT 基礎設施和混合 IT 的能力,企業需要根據未來的發展形勢適時升級系統為混合云。
同時,隨著新的應用需求和技術不斷涌現,混合云也在持續演進。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成了混合云新的業務場景。云原生應用的快速普及也加速了混合云的容器化,基于容器標準化封裝,解除應用運行環境與混合云異構基礎設施的耦合,使得企業更易于實現敏捷開發和持續交付。
總體來看,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必然要求發展能夠推進業務轉型的 IT 環境,無論是支持特定工作流程還是更廣泛的運營模式,企業都必須能夠將不同類型的云環境以及整個 IT 基礎架構的任務無縫整合起來。而隨著混合云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部署并管理混合云已經越來越簡化,尤其是通過新出現的超融合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來進行管理和部署,因此,近年來混合云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采納,甚至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混合云將成為最優的云戰略。
混合云“好云”樣本
當前,混合云市場百家爭鳴,國際市場推出混合云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企業主要有 IBM、微軟、亞馬遜、谷歌等,國內市場主要企業有華為、新華三、騰訊、阿里巴巴等,不斷豐富云計算產品和解決方案,也讓眾多企業應接不暇。企業應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云呢?
有著 100多年歷史,成功幫助全球各行各業的上千家大型企業實現轉型的IBM無疑是一個有價值的參考樣本。
2018年,IBM 公司以 340億美金宣布收購紅帽,高調進擊混合云市場。收購紅帽的 4個月后,IBM 中國宣布,已經將其軟件組合轉化為云原生,并對其進行優化,使之在紅帽 OpenShift 上運行,首批轉型成果 IBM Cloud Paks 產品組合也正式亮相中國市場。正因為 IBM 的云是基于開源開放的 OpenShift 容器云平臺,OpenShift 基于 Kubernetes,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架構開放性。
IBM 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吉燕勇表示,IBM 基于開源云平臺能夠把企業 AI 能力,包括混合云的敏捷性貫穿到企業管理和經營各個方面,從 IT 自動化、流程自動化、人員自動化方面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另外,吉燕勇強調,IBM 是把原生安全帶入了混合云,這樣企業安全防護的能力就可以很好地與云平臺相集成,同時,原生安全又具備很好的擴展性,能夠根據云平臺的演變來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安全服務。
也就是說,IBM 所倡導和推動的混合多云平臺基于企業的業務戰略和企業自身的數據、安全、智能、移動等戰略相一致。
面對企業打造自動化運維能力以彈性應對改變或挑戰的需求, IBM 混合云提供的是一套系統戰略,是企業面向未來的 IT 架構之選,IBM 混合云平臺在幫助企業增強新一代數字能力,實現應用組合現代化的同時,還可以利用 AI、IoT 和 5G 等呈指數級發展的技術推動業務轉型。
今天,絕大多數企業都處在一種高度分散的異構的 IT 環境里面,迫切需要混合云能力,將 IT 能力從核心統一簡化到邊緣,打造一個去中心化、開放安全的 IT 環境。唯有更智慧的 IT 架構,才能打造出更智慧的企業。
混合云就是打造智慧企業的方法論,是通往未來的中堅,它本身就是未來。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上云”到“馭云”,企業數字化轉型為何少不了混合云?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IBM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2瀏覽量
137664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27瀏覽量
62016 -
混合云
+關注
關注
1文章
188瀏覽量
11139
原文標題:“上云”到“馭云”,企業數字化轉型為何少不了混合云?
文章出處:【微信號:IBMGCG,微信公眾號:IBM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