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警告,即便芯片代工廠2021年將積極擴大資本支出,芯片供給吃緊問題,最快恐怕要等到2021下半年才有解。另外,由于英特爾(Intel Corp.)內部取得的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不夠用,預測臺積電最快有望2022年底取得英特爾7納米CPU訂單。
Counterpoint研究部主任Dale Gai 2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芯片制造商普遍相信,全球IT、汽車半導體供給吃緊的問題,要等到庫存重建完成后才能解決,時間點最快落在2021下半年。
Counterpoint將企業資本支出除以每年營收(資本密集度),衡量芯片代工廠未來的擴展計劃。比例愈低,近期添加產能或導入新科技的可能性就愈少。
預期2021~2023年,Counterpoint預測芯片代工大廠有望大舉擴展設備投資,整體業界的平均資本密集度(capital intensity ratio)將超過20%,為全世界的芯片設備廠(WFE)帶來龐大商機。臺積電、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及英特爾仍會是資本支出的領導者。
然而,就算資本支出上漲,也無法在近期內解決成熟制程(matured node,指40納米以下制程,包括8英寸芯片)的短缺問題。除了臺積電、三星之外,過去幾年來,多數二線芯片代工廠盈余表現都很差、毛利率又低,且全都負債累累。從獲利的角度來看,小型芯片代工廠想要打造新的廠房,目前并非考慮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半導體設備業龍頭艾司摩爾(ASML Holding NV)也面臨供給趕不上需求的窘境,主因光學模塊支持受限。ASML 1月20日財報預測指出,2021年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的出貨量只將略高于40臺,2022年則將接近50臺。
從設備的角度來看,英特爾最新7納米CPU產能可能會在一開始面臨供給短缺,主因內部EUV設備不夠用。據Counterpoint調查,英特爾至2022年底只將取得20臺ASML的EUV設備,遠低于臺積電的90臺、三星的45~50臺(包括內存生產線)。機構推測,假設英特爾7納米CPU將使用10層EUV,內部EUV設備恐怕只能支持60%~70%的7納米芯片廠規劃產能(已排除量產時的良率偏低風險),相當于每個月生產40,000~45,000片芯片。
Counterpoint預測,臺積電有望2022年底至2023年取得英特爾CPU訂單,每個月量產15,000~20,000片芯片。預期未來,英特爾將擴大內部封裝技術的資本支出,運用芯片代工資源與超微(AMD)和ARM架構CPU一較高下。
編輯:hfy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43瀏覽量
368325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9999瀏覽量
172056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66瀏覽量
166779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91瀏覽量
212459 -
芯片制造
+關注
關注
10文章
627瀏覽量
288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