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被美方列入“實體清單”一事,中芯國際20日晚做出回應。
中芯國際表示,經公司初步評估,該事項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持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并視情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中芯國際指出,自9月5日從媒體獲悉可能被美國商務部列入貿易黑名單以來,公司一直努力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溝通,以期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但遺憾的是,公司仍然被列入了“實體清單”。對此,公司表示堅決反對,并再次重申,公司自成立以來一貫恪守合規運營的原則,嚴格遵守生產經營活動所涉及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從未有任何涉及軍事應用的經營行為。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2月19日就美國商務部將59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答記者問時表示,美方泛化國家安全,不斷濫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對他國企業、機構和個人持續進行打壓,對國際經貿秩序和自由貿易規則造成嚴重破壞,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這不利于中國,不利于美國,也不利于整個世界。
下一代先進工藝發展受阻
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在市場預期之內。10月初,公司確認遭到美國出口管制。
中芯國際公告稱,被列入“實體清單”后,根據美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針對適用于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產品或技術,供應商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出口許可才能向中芯國際供應;對用于10納米及以下技術節點(包括極紫外光技術)的產品或技術,美國商務部會采取“推定拒絕”的審批政策進行審核;同時中芯國際為部分特殊客戶提供代工服務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在邏輯電路領域,目前還遵循著“摩爾定律”,即每隔18-24個月,晶體管的數量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因此,擁有更為領先的工藝技術意味著贏得更多的市場機會。5G手機、高性能計算、物聯網、自動駕駛等場景需要用到的芯片中,CPU、GPU、SOC等核心器件的技術節點已基本推進到7納米或者5納米,AI芯片亦是。
盡管中芯國際當前量產的最先進工藝只是14納米,但公司已經儲備了更加先進的工藝技術。如果美方上述政策不調整,公司已開發但未量產的先進技術或只能束之高閣。
相對而言,成熟工藝受到的影響長期可控。中金公司黃樂平團隊認為,對于10納米以上制程,中芯國際在生產中除了會使用美國設備以外,也會采購美國產半導體材料(如氣體等電子化學品)及EDA軟件。預計公司在向美國政府申請出口許可的同時,也會積極導入日本、歐洲及國產等新供應商,長期看影響有限,但短期是否會對供應鏈穩定造成影響有待觀察。
目前,中芯國際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四地共建有7座晶圓廠。從尺寸來看,4座為12英寸產線,3座為8英寸產線。從工藝節點來看,2座為先進工藝產線,5座為成熟工藝產線。其中先進工藝產線分別為中芯南方(14納米及以下)和中芯北方(28納米),這兩座晶圓廠生產的芯片尺寸都是12英寸。
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維持在高位,換句話說,如果擴產計劃和下一代先進工藝量產沒法落地,在不提價的情況下,公司需要采取更為嚴格的成本管控,才能有效緩解較高折舊對盈利的沖擊。折合8英寸晶圓計算,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月產能為51.02萬片,產能利用率為97.8%。而在第三季度的晶圓收入中,85%由成熟工藝貢獻。
增強自主可控
28納米產線可期
固然形勢嚴峻,但不是沒有機會,65納米及以上制程方面,國產材料與設備已經取得長足進步。多個消息稱,國內廠商正在合力打造一條去美化的28納米芯片制造產線。
據了解,國內廠商有望在明年開發出可用于生產28納米芯片的干式雙工件臺光刻機,并計劃2022年開發出可用于生產28納米芯片的浸沒式雙工件臺光刻機。
光源、光學系統和工件臺系光刻機的三大核心組件,而國產可用于生產28納米芯片的浸沒式光刻光源、浸沒式ArF曝光光學系統和浸沒式雙工件臺均有望在明年實現。
刻蝕機方面,在硅刻蝕領域,國產28納米刻蝕機已基本量產,14納米進入中芯國際產線,7納米正在研發;在金屬刻蝕領域,國產28納米刻蝕機已基本量產,14納米進入中芯國際產線。
薄膜沉積設備方面,國產28納米PVD設備和國產28納米CVD設備都已批量出貨,且14納米也都已部分驗證成功,同時正在研發7納米;國產28納米PECVD設備批量出貨,14納米已部分驗證成功。
離子注入機方面,在中速流和大速流領域,國產28納米的設備已基本量產,22納米進入中芯國際產線,14納米正在開發;高能離子注入方面,28納米進入中芯國際產線,22納米正在研發。
一位半導體產業基金合伙人表示:“受客觀規律制約,要在一些領域實現技術和產業的超越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而一旦趕起來,有時候往往會意料之外的快。65納米及以上產線,如果全面用國產設備,然后利用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可以實現快速迭代。我覺得完全可以利用市場養分,支持國產材料與裝備企業的發展。”
一家半導體裝備材料投資機構的負責人認為,從經濟角度看,全球化下的專業分工是最好的,能大幅降低成本,但從國家安全角度講,有必要自主可控。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832瀏覽量
423818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18瀏覽量
65359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694瀏覽量
1382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