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合肥的集成電路是“一張白紙”。到如今,集聚著近300家企業,初步形成全產業鏈格局,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城市之一。
連日來,記者走進合肥的集成電路企業,通過聆聽他們的發展故事,探尋合肥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無中生有”的發展“密碼”。
(一)“走出”科研院所“走向”市場
合肥集成電路產業的“科研勁旅”
他們本是一群在科研院所深耕集成電路的研發人員,服務于國防現代化建設。
為了讓科研成果更快“走出”實驗室,他們選擇從科研院所“走向”市場,成立專門從事芯片研發的公司。憑借自身強硬的科研實力,解決高端處理器的“卡脖子”難題,為合肥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增添一支“科研勁旅”。
從科研院所“走出來”的硬核團隊
安徽芯紀元是一個年輕的公司,2019年5月31日在高新區成立。不要看這家公司成立時間不長,但翻開該公司的人員構成,絕對讓人不敢小覷,分量十足——基于原38所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核心團隊成員創立組建。
“原38所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成立已有12年,主要為軍品和國防服務。”安徽芯紀元總經理、研究員江凱說,該團隊經過12年的打磨,推出了國際領先的兩款“魂芯”DSP處理器:“魂芯一號”和“魂芯二號”,這兩款芯片的器件性能是同期市場上最好的,在國家重大裝備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在國慶七十周年閱兵中,有多型裝備選用了“魂芯”DSP處理器,一舉打破了國外高端DSP器件在國內壟斷地位,結束了我國空間探測、氣象觀測和信息化裝備領域高性能DSP核心技術和產品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2019年,這一支“技術硬核”團隊選擇從科研院所“走出來”,由團隊核心成員組建了安徽芯紀元科技有限公司,將目光投入民用電子裝備硬件領域,目標是成為集成電路行業和系統設備基礎產品的領軍型企業。
從“單打獨斗”到找到更多“同行者”
經歷了合肥集成電路產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讓江凱感受到了集成電路產業在肥發展的蓬勃勢頭,這也給他們帶來了發展的“東風”。
江凱表示,希望借該產業發展的“東風”,走出芯片研發產業化路徑,促進產品研制的寓軍于民,探索現代企業體制之下的科技創新,以解決更多“卡脖子”難題。
“在成立公司前,我們研制項目為政府‘訂單’。成立公司后,我們根據市場需求制定項目研發方向,實現自主立項和研發,公司得到快速發展。”江凱說,公司成立之初,團隊成員60多人,不到8個月就擴充到150人,今年年底將會擴充 到近200人。
這一股集成電路發展的強勁“東風”,更使該研發團隊找到了更多“同行者”。
“以前感覺我們是單打獨斗,遇到問題時只能依靠自身解決。”江凱說,在集成電路產業鏈沒有形成之前,在合肥的集成電路人才較少,他們需要招聘人才時,往往只能從本系統內部解決。
而如今,合肥集聚著一大批集成電路企業,這給他們選擇人才有了更大的空間。
“合肥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比較豐富,造芯環境較好,政府政策支持也比較大,當前我們的研發力量也是放在合肥。”江凱表示,在全新機制之下,讓科研團隊有了更廣闊的“舞臺”,科研人員的熱情被“點燃”,研發步伐在提速。
(二)一場“沒有任何退路的戰役”!
涉足新興產業 民企轉型敢于“背水一戰”
在合肥的集成電路產業中,既有像中國科大、38所這樣的實力雄厚的科研團隊在攻關,也有許許多多企業在探索和奮戰,他們努力前行的每一步,研發創新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為合肥集成電路產業匯集著澎湃的發展“原動力”。
“背水一戰”
周伊凡一顆懸著多年的心,隨著年底首款高清高速CMOS傳感器芯片即將量產,正在慢慢落下。周伊凡是合肥海圖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從2018年她帶著團隊闖入“芯片”行業起,就注定了這是一場“沒有任何退路的戰役”——要么成功,要么“血本無歸”。眾所周知,芯片研發是出了名的“燒錢”,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精力。在進入這一“戰役”之前,周伊凡特意慎重地組織了一場專家論證。專家給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不做”,因為一旦選擇開始,就要做好思想準備:一款芯片的流片費用是1800萬,如果不成功就是一塊“石頭”,很可能一款芯片要反復流片幾次、甚至十多次,而且也沒有人敢確保最后一定能成功。
專家的建議讓周伊凡猶如當頭一棒,可思量再三,最終的決定是:“做”。回憶起當時的這個決定,周伊凡語氣沉重,“我們是從事光電圖像傳感技術研發,而在這一領域,國外高速成像技術形成了壟斷,如果不能解決芯片問題,企業發展就會受限于人。”而促使周伊凡做出這個決定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是企業轉型的關鍵一舉。
合肥海圖微電子有限公司是由富煌集團、日本海歸技術團隊、中國科大創新團隊共同組建。而富煌集團是一家從事建筑行業的企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企業深深意識到調整產業發展方向迫在眉睫,集成電路成為他們瞄準的方向。“如果我們選擇不做,那就意味著整個集團的轉型是失敗的。這似乎對我們來說,已成為背水一戰!”周伊凡說。
“乘風破浪”
在沒有入行之前,周伊凡就聽說過做高端芯片很難,但到底有多難,她心里也沒有具體概念,直到真正涉足這一行業,才對“難”有了切身體會。“我們本身是做建筑出身,是在平地蓋高樓。而芯片產業也相當于蓋高樓,不同的是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地方要蓋出高樓大廈。所以說,高端芯片的難,就難在內部設計上。”周伊凡說,為了找到能攻克技術壁壘的研發人員,公司在國內外重金“求賢”,成功引進了一批國內外優秀人才加盟。
抱著“背水一戰”的心態,合肥海圖微電子有限公司將高端圖像傳感芯片作為研發方向,向“卡脖子”難題發起了“總攻”。經過艱辛的研發過程,該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清高速CMOS圖像傳感器,打破國外高速成像技術壟斷,填補國內空白。“我們是一次性流片成功,當時一名專家還笑稱我們是運氣好,因為一次性流片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周伊凡深知,在這“小概率”成功的背后,凝聚著科研人員不懈的努力,代表著企業“非做不可”的決心。
“我們的愿景是研發最先進的圖像傳感器芯片,解決先進高速成像技術被國外‘卡脖子’的問題,但這對一家民營企業來說,也是非常艱難的。但既然我們決定要做這件事,就是舉全集團之力去做。”周伊凡說,非常幸運的是,他們趕上了合肥市打造中國“IC之都”的好時機,公司成立至今的兩年多時間里,得到了政府和眾多行業專家們的關心、項目和資金支持及幫助,助力企業在芯片研發方面“乘風破浪”。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探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密碼”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286瀏覽量
229842 -
dsp
+關注
關注
553文章
7998瀏覽量
348925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8文章
11547瀏覽量
361827
原文標題:探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密碼”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