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安防,建起“第一道紅外防線”
“上半年,我們凈利潤約3億元,同比增長約400%。”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奇說。
扎根杭州濱江區的大立科技主要從事紅外熱成像設備研發生產,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今年初,瞄準井噴的紅外熱成像儀等抗疫物資需求,大立科技在前期的技術積累基礎上,快速實現了批量供貨。截至5月底,大立科技共生產紅外體溫檢測系統超2萬臺,主要分布在機場、車站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其中約1萬臺出口到了世界各地,在抗疫中扛起了有力擔當。
大立科技員工在疫情期間堅守生產一線
疫情期間,大立科技的員工堅守在一線,這支隊伍,曾援助過非洲埃博拉,應對SARS、賽卡、鼠疫等傳染疫情。他們熟悉應急時期檢疫設備的調試,能夠快速配合醫護人員開展工作,建起“第一道紅外防線”。
在杭州高新區(濱江),同樣以紅外測溫技術見長的,還有成立于2005年的浙江紅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疫情期間,在公司生產基地入口,“保證質量、爭分奪秒、為國分憂”12個大字異常醒目。1月中旬,紅相科技關注到疫情。大年初二,全體員工返回杭州重啟紅外熱像儀產品生產線。前期備貨全部投入使用,春節期間公司實行了24小時三班倒工作模式生產。
紅相科技紅外熱像儀在杭州東站運用
疫情之下,專注于視頻監控市場的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將更多研發力量,投入到紅外測溫產品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海康威視迅速成立應急工作組,從研發、生產到供應鏈不同層面,全力保障紅外測溫等相關設備的供給,助力疫情防控。2020年2月17日立項,海康威視通過對現有手持測溫類產品進行升級優化,提高精準度和穩定性,探索用于臨床診斷的可能。
在杭州高新區,大華、新華三、博日科技等企業基于視覺識別技術的積累,也快速整合數字技術,投入到生命健康領域的研發與應用中。今年1—6月,杭州高新區(濱江)的紅外熱像產品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二、浙江全省的96.9%。在風急浪險的逆勢環境下,高新區(濱江)企業搶抓機遇,實現搶灘登陸。
全國數字安防看杭州高新區(濱江),這句話,在疫情中再次得到檢閱。
順勢而為,逆勢而進;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這就是杭州高新區(濱江)的精神。
激發創新發展新動力
今年上半年,高新區(濱江)實現全區生產總值789.25億元,增長7.0%,增速居全市第一;財政總收入209.67億元;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03億元,增長14.5%,總量躍居全市第一;規上服務業實現營收1106億元,增長6.9%。
面對疫情影響,高新區(濱江)的發展脈動為何韌性十足、動力充沛?
“我們就像是園丁,培育著創新創業的種子生根發芽,從幼苗、小樹,最后成長為參天大樹,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高新區(濱江)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高新區(濱江)秉承著“人才帶技術,技術變項目,項目融資金,實現產業化”的發展路徑,以“杭州高新區(濱江)就是個大孵化器”為大格局,堅持區、市、省、國家依次培育模式,有序推進孵化載體的分類指導和精準服務。通過制定印發《杭州高新區(濱江)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辦法》,制定區級孵化器備案管理辦法,推動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目前,全區擁有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53個,其中國家級20個,居全省第一。
在新形勢新目標下,高新區(濱江)逆勢而上,找準定位,布好創新創業發展的“一盤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的建設正在白馬湖邊如火如荼開展,國家“芯火”雙創基地、“濱江聯合創新中心”5G實驗室正式啟用,華為鯤鵬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杭州)等多個重量級創新平臺落地。產業鏈與創新鏈的無縫耦合,激發了“乘數效應”——2019年高新區(濱江)專利申請量18330件,專利授權量10341件,首次突破萬件大關。
產業轉型看后勁。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高新區(濱江)通過“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聯動,推動產業補穩長板、補齊短板,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 打造新形勢新目標下的新方法,為高新區(濱江)高質量快發展注入新動能。
打造創新人才新生態
在杭州高新區(濱江),一幅“全球創新源”“世界數字港”“未來智慧城”和“國際魅力濱”的藍圖正在徐徐展開。去年11月發布的《杭州高新區(濱江)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發展綱要》指出,高新區(濱江)要用三個五年,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人才引領是關鍵。
“我們師生的住房,區里人才公寓優先保障,大家可以安心做研究,沒有后顧之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楊明偉說,研究院和高新區(濱江)共同補貼租房費用,吸引了上百名師生攜著家人、背著行李從北京投奔而來。“不少人在高新區的創新創業氛圍中找到了認同感,心心念念想著落戶杭州。”
目前,高新區(濱江)實際投入使用的房源共4500余套,已累計向全區500多家企業、共8000多名人才提供人才房,人才房總量在杭州全市城區領先。未來3年,濱江人才安居的力度還將加大——在2022年亞運會前,人才房總量實現翻一番,預計屆時將超過1萬套。
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高新區(濱江)堅持把人才工作放在經濟工作的最首要位置,人才新政30條、人才安居改革、“5050”計劃等一系列人才導向政策,讓高新區成為高端人才的“蓄水池”,努力讓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都能闖出一片天地,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價值。僅2019年,高新區(濱江)就新引進各類人才3.13萬人,其中碩博士占比超過26%。
在高新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看來,順應人才成長規律,創造條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寬容失敗并甘愿為失敗承擔必要成本,這是高新區(濱江)獲得如此多忠實擁躉的重要原因。
30年,錢塘江的潮水漲漲落落,每一朵水花都浸潤過南岸的土地。從文三路199號的“高新夢”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從灘涂地上的三個鄉鎮到國家創新創業高地,作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杭州高新區(濱江)始終走在前列。
近5年來,杭州高新區(濱江)全力打造數字經濟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在全國156個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中兩度進入前三名,扎實當好了“領頭雁”。這塊高科技的“試驗田”,如今已蛻變成科技質量好、經濟產量高的“黑土地”。
隨著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的集聚,高新區(濱江)以“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情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姿態,著力打造創新人才新生態,正成為浙江創新的新引擎、產業的新高地、發展的排頭兵。
責任編輯:lq
-
視覺
+關注
關注
1文章
147瀏覽量
23981 -
紅外測溫
+關注
關注
2文章
195瀏覽量
15035 -
熱成像
+關注
關注
3文章
362瀏覽量
20403
原文標題:杭州高新區在熱成像和視覺領域成為領頭雁,激發創新發展新動力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