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響下,人力的短缺和不可控成為生產、制造的難題。許多廠商將目光放在了智能制造技術上,以機器代替人工,減少風險。在這當中3D打印技術的表現尤為卓越,被運用到了許多行業領域,為社會的正常運轉做出了相應的貢獻。
醫療3D打印醫療物資抗擊疫情
自歐美爆發疫情以來,3D打印為這些地區快速提供物資發揮了巨大作用,多家3D打印公司將本公司的技術用于醫療領域。
Carbon每周生產的3D打印鼻咽拭子和3D打印防護面罩分別超過100萬支和18000個;Formlabs則使用250多臺3D打印機,每天生產多達15萬支檢測拭子,Markforged的生產規模也擴大到了每天10萬只。
英國的Photocentric公司則采用光固化技術進行呼吸器兼容閥門的打印,每周的生產量達到4萬個。
面對疫情,3D打印快速制造的優勢解決了一些國家產品供應短缺的問題,這些例子說明在緊急情況下3D打印可以快速反應。
設計3D打印助力百事可樂新瓶設計
今年,百事可樂重新設計了兩升的瓶子造型。在設計過程中,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3D打印和虛擬現實技術。
由于冠狀病毒的原因,設計人員一直居家辦公。因此,設計師使用3D打印機在家中打印設計模型,然后在虛擬現實中完成產品測試。
建筑3D打印隔離病房
疫情期間,上海盈創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了15套隔離病房支援武漢,為武漢提供了相應的醫療保障。
該建筑運用3D打印技術一體化成型,面積約10,高度2.8米,抗風抗震,具有保溫隔熱的效果。房間內含臥室和廁所,可以保障隔離者基本的生活、起居需求。
制造3D打印技術從容面對勞動力波動
傳統的大規模生產是建立在產業鏈和流水線基礎上的,在制造工廠中,機器生產出相同的零部件,然后由工人進行組裝。產品組成部件越多,供應鏈和產品線就拉得越長,需要的勞動力就越多。
而3D打印技術是“數字智造化”的縮影,具有一次性成型的優勢,打印出來的產品無需再次組裝,從而縮短供應鏈,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實現無人化生產。
責任編輯:YYX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558瀏覽量
109381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602瀏覽量
7644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