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微軟的同學微信我,“你們用RPA了嗎?”
我回他,“用了呀,Automation Anywhere”
結果對方來了句,”AA呀......太爛。我這里有好的國產RPA廠商,AA不行,現在國外也都用BP和UiPath?!?/p>
短短一句話,信息量很大。
各位看官,你們聽說過RPA和Automation Anywhere嗎?
什么是RPA?
RPA,全稱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就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RPA這兩年很火。Garnter說,RPA是近年來企業軟件市場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到2022年,80%部署RPA的企業將引入AI技術,實現非結構化數據的業務流程自動化。
RPA不是現實世界中,Tesla超級工廠里流水線上的機器人,而是一種軟件機器人,有人叫它“數字員工”或“虛擬員工”,它還有另外一個稱呼,FTE(Full Time Employee)。
RPA的價值體現
RPA基于流程和規則執行,學習能力極強,只要你給它“演示”一遍,之后它就可以完全取代你,重復執行任務。
RPA特別擅長那種有人工參與,跨系統的數據交互,通過非入侵式技術,輕輕松松就能現系統間的快速對接和業務流程自動化部署。
電腦屏幕前,越是重復度高的,越是耗費大量人力的工作,RPA做起來越是得心應手。
最后,RPA可以做到過程無差錯,規避人為失誤,還能全程記錄,滿足合規審計需求。
你就說吧,作為肉身的你,跟RPA這種7x24,全天候,不知疲倦,從不請假的高效能員工競爭,你有什么優勢?
RPA的競爭現狀
提到RPA,有兩家頭部公司繞不過去。一家是UiPath,另一家是Blue Prism。各有各的特色,但又殊途同歸。
UiPath,一開始是給企業做自動化工具外包開發的,后來轉型做RPA。UiPath走的更像是“ToC”的模式,他們希望企業的每個員工都有屬于自己的機器人助理,理想很豐滿。
而Blue Prism呢,產品定位是面向企業級,走的是“ToB”的模式。通常每個公司都用HR系統來管理自己的員工,那么如何管理成百上千的RPA機器人呢?同樣也需要一個“總控制室”,讓企業里RPA機器人,可被監管和控制。
不管是UiPath,還是BP,都在圍繞自身的產品構建生態,這種玩法跟今天的Apple Store一樣,一方面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學習和加入,另一方面用戶可以下載開發者上傳的現成的機器人,按需使用。
今年疫情期間通過IBM接觸了AA,后來才知道以德勤為代表的四大也是RPA領域的資深玩家,后者尤其擅長財務類機器人。
目前,國內的確也有不少RPA廠商,比如云擴科技、達觀科技等,感覺大同小異。反正軟件這東西,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國產RPA也一樣,相對于國外產品,也在不斷的優化迭代。
我的RPA初體驗
如果說AA給了我對于RPA的概念,那么Kofax則給了我真實的體驗。
為了學習了解RPA,找了Kofax(另一家專業的RPA廠商)人員做了技術交流。
其實,傳說中的RPA也沒那么高大上,真正落地實施的時候,你發現像Kofax這樣的產品,把很多Coding的功能都封裝起來,降低了學習門檻,普通非IT用戶也能快速上手。
Kofax不需要復雜編程,通過“錄屏”的方式,就能讓機器人模擬人工操作。而且,Kofax還把流程編排界面和Web展現頁面整合在一起,使得開發效率和體驗有很大的提升。
演示階段,我體驗了什么叫財務發票驗真機器人,也知道了RPA怎樣從金融網站上捕獲相應的股票價格信息,并存儲在Excel中,算是長了點見識。
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的隱形對手到底能干啥也很重要。
關于RPA的一點思考
RPA+AI的完美結合,像是一陣春風,沐浴著每一個數字化轉型的企業。
正如Garnter所說,RPA+AI是一種趨勢,就好像Kofax,就在其平臺內部集成了OCR。
保險公司在早期理賠中作業流程中,存在醫療單據樣式多,信息量大,錄入成本高的問題,之前是采用先掃描再通過人工進行核賠。
現階段,上述場景,險企嘗試通過RPA+OCR進行數字化轉型。不過,醫療單據識別部分不是光靠技術就能解決的,醫療單據格式不統一,缺乏標準,票據打印不清晰等現實問題,都給OCR的識別制造了困難。
一般都是建議把票據進行梳理,用量最大的,人工錄入量最高的、票據相對標準的先做,優先解決主要矛盾。
此外,OCR的電子化難度也很大。一旦OCR識別完成,后面的工作就會交給RPA處理,登錄系統,導出數據,發送郵件啥的都不是問題。難點還是OCR識別這部分,對于理賠場景,因為涉及到錢,如果票據識別率達不到100%,那就是0,當下險企只能做到部分智能理賠。
票據種類多,那一種票據一個模型呢?技術上聽起來沒啥問題,但是票據訓練需要大量的人力和長時間的積累,涉及到打碼,技術還沒有那么成熟,很多廠商承諾可以做到,但是真正去那么做的沒有。涉及到具體的技術要么切片,要么定位,相對比較難實現。
有人把OCR比作RPA的眼睛,把語音識別比作RPA的耳朵,現在看來,RPA機器人要想真正的耳聰目明,除了技術的優化外,更多的需要非機構化數據的標準化。
寫在最后
隨著智能產業的飛速發展,可以預見,未來RPA機器人可以借助AI實現深度學習,把自己打造成知識型員工的典范。
當下,AI技術還不夠成熟,無形中拖了RPA的后腿,也算是給我們爭取了一些時間。
我們應該盡可能把重復性、繁瑣的工作交給RPA處理,自己去干更有價值的事情。什么是更有價值的事?就是RPA+AI還不擅長的事。
切記,千萬別跟RPA搶活干。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明天,我又該去食堂吃機器人給我煮的刀削面了。
責任編輯:lq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12瀏覽量
207496 -
自動化
+關注
關注
29文章
5596瀏覽量
79407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81瀏覽量
24350
原文標題:RPA,看這一篇就夠了!
文章出處:【微信號:SSDFans,微信公眾號:SSDFan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