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矚目的芯恩項目迎來了新的“節點”。
據悉,芯恩項目8英寸、12英寸、動力廠房和研發、設計、辦公樓六棟單體全部完成主體施工,一期廠房和研發設計中心現已投入使用。可以說,芯恩自此進入了全新的征程。但這或只能說是萬里長征的序曲,芯恩能否加快產能輸出、獲得正反饋才是命系未來的征途。
“曲”折進度?
如今的芯恩已站在了新的歷史節點之上,創始人張汝京對此或許有更多的感喟。
2018年,被譽為中國半導體教父、70歲的張汝京心懷使命轉戰沙場,并選擇在青島創立了大陸第一家CIDM模式的半導體公司——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
但這被張汝京寄予厚望、業界倍加期待的芯恩,推進并不如預期順利。
先是需要通過發改委的“窗口指導”,即便芯恩是民營企業且已開工建設,仍需提交相關資料等待窗口指導的審批。這期間資料補充提交多次,使得項目的推進受到一些影響。其后,亦經歷區市領導班子換屆和人員調整,項目審批及相應的工程難免有所延后。所幸的是,在新的領導班子確定后,芯恩項目得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開始加速度落地。
歷數芯恩的幾個關鍵節點,2019年10月28日,芯恩舉行了集成電路研發生產一期項目廠房封頂儀式。同年12月27日,青島芯恩設備進場。此次,包括廠房、研發設計等主體完工,毫無疑問將為芯恩的未來發展再添動力。
特別是置身于國外對中國科技經濟發展極力遏制的大變局下,以及5G+AIoT驅動的大變革中,在打造自主可控的中國芯已成為全行業共識之際,芯恩的起承轉合無疑有著更深遠的意義和更厚重的底色。
在這期間,芯恩亦歷經了控股股東之變。就在去年年底,芯恩控股股東變更,青島興橙集電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退出,新增“青島澳柯瑪云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高達57.10%,而澳柯瑪云聯是青島澳柯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澳柯瑪云聯設立日期為2020年9月1日,由澳柯瑪集團100%出資,最終實際控制人為青島市國資委。
這也意味著芯恩已然變身為國企。歷經曲折的芯恩,走到主體完工這一步著實不易。
“曲”線投產?
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軌之際,更多的挑戰卻已然接踵而至,首當其沖的是何時投產?
有知名臺灣業界人士周全(化名)分析,從投產來看,芯恩首要應解決專利問題,每一制程都涉及太多的專利,或將近有幾千頁Recipe文件,雖然芯恩團隊有很多實戰經驗豐富的團隊,但要全然“通關”仍需時間。
周全舉例說,一般一套制程應涉及2000-4000個專利,有很多是彼此交互授權的。根據芯恩已遞交基礎專利申請248項,取得中國臺灣及美國申請號22項,獲國家專利授權76項的現狀,他提到一般專利從申請到核準約要兩年多,當然大陸本地的專利或可加速,但美、日相對時間更長,而晶圓制造在各節點應都要付費取得授權。芯恩應加強自有專利布局,并爭取更多的交互授權。這樣在研發完成后客戶才能來進行NRE,而這一過程至少也要一年半載。
按照芯恩之前的規劃,將建設8英寸高端功率及數模混合芯片生產線一條、12英寸40~28nm超低功耗邏輯與嵌入式以及RF-SOI先進芯片生產線一條等,可見,其需要的專利以及交叉授權更加精細和繁雜了。
“專利是必須的。”集微咨詢總經理韓曉敏對此也分析說,“但不是僅有自我研發一條道路,還可以通過從其他廠商購買授權的形式解決。”據了解,芯恩也采取了雙管齊下的辦法以方便快速實現量產。
此外,人才問題也至關重要。韓曉敏指出,尤其是在建線完成開始準備量產,不僅需要保持之前研發階段人員的穩定,后續也要持續補充大批量的高水平技術人員。
而從2020年下半年蔓延的8英寸產能緊缺之勢也讓業界期待芯恩的產能“補位”。但韓曉敏謹慎表態,芯恩目前只是廠房主體施工完成,雖然已經進場部分設備,但是離貢獻量產產能還需要1-2年時間,而且前期產能也不會很大。故芯恩投產后對緩解國內產能緊張的局勢有幫助但是有限,產能問題還是需要國內所有的代工企業一齊重視,合力破解。
“曲”徑未來?
在2021年芯恩迎來新的開局,未來將走向何方?
這不得不提芯恩的身份轉變。韓曉敏對此認為,芯恩本身是國企還是民企并不關鍵,更重要的是能夠保障持續穩定的投入,以及對專業管理團隊的持續支持。芯恩本身的定位是非常切合國內市場需求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導致進度還是比預期慢了。
但這不可避免會引發另一隱憂,即時不時會落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禁運。之前張汝京曾在接受集微網記者采訪時說過,美國針對中國禁運的企業幾乎都是國企,只有一個民企是華為,但美國說華為是國企。芯恩希望保持自己的市場自由度,如果是國企,在一些設備和技術引進時與美國政府談判時就不太容易通過。但現在芯恩顯然需要Plan B了。
代工不可或缺的是設備,雖然之前芯恩提前購買了眾多的二手設備,但要擴大產能,還要盡量補充“彈藥”。韓曉敏提及,由于目前8英寸產能的緊缺以及國際主要設備廠停產8英寸設備,后續芯恩在新舊設備購買方面會遇到一些問題。不過據了解已經有國際大廠重啟了8英寸設備生產,這對包括芯恩在內的一眾處于新建和擴產階段的廠商都是利好消息。
對于芯恩的產能規劃,據從知情人士得知,之前產能規劃一期是8英寸4萬片/月、12英寸1萬片,滿產8英寸是8-9萬片,12英寸3-4萬片,但目前產能已根據資方的要求重新調整。
在時代的命題面前,芯恩不僅承載著將CIDM走通的使命,更要立足長遠,為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添磚加瓦。韓曉敏的看法是,即使是定位于成熟工藝的模擬和功率類產品代工,未來芯恩的重點還是要發展12英寸,這也是目前國際大廠主要的布局方向。
芯恩一詞,寄托著張汝京對芯片的一片深情。芯恩的中文,意指芯片帶來的恩惠、恩典。英文SIEN(Silicon Energy),則是硅的力量/能量。從中芯國際、上海新昇,再到芯恩,張汝京一片赤忱、一腔熱血、一直不懈填補大陸半導體行業的空白,可謂俠之大者。如今處在紛繁熾烈的時代劇場上,在深沉闊壯的歷史舞臺上,期待張汝京帶領的芯恩能創造繼中芯國際之后的另一代工奇跡。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890瀏覽量
424304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8文章
11563瀏覽量
362043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442瀏覽量
21941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