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晶圓供貨緊張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半導體產業鏈愈演愈烈。
MOS漲價、電源管理芯片漲價、MCU漲價、汽車電子元件芯片漲價、內存芯片漲價……每一份漲價通知函,都在牽動著從業者的心弦。
“漲”從何來?
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共有超過21家芯片企業發布漲價通知,從披露來看,漲價幅度平均在10%-20%之間,個別企業如得一微電子,其嵌入式存儲控制芯片上調50%,成為了漲價幅度較大產品之一。
21家芯片企業漲價通知
從每家的通知來看,漲價原因大同小異,主要原因是:由于上游原材料以及封裝成本持續上漲,且產能緊張、采購周期延長,產品成本大幅增加,故提升產品價格來分攤成本壓力。
事實上,此次引發半導體產業漲價潮主要系晶圓供貨緊張所致。
一方面,年初時受疫情影響,行業內對未來市場走向判斷偏保守,導致終端廠商備貨較為謹慎;但隨后發現,疫情影響反而極大促動了對自動化和數字化的需求,使得半導體解決方案增長趨勢較快。
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戰持續緊張,國內不管是IC設計企業還是芯片代理商,開始有計劃、有規模的進行囤貨;部分終端廠商,為搶占華為市場份額,開始大規模采購手機主芯片,導致晶圓產能分配不均。
由于晶圓產能相對固定,在需求上漲、超額預定等多種因素疊加下,自2020年10月開始,晶圓供貨緊張便成為了業內的熱議話題。熱議背后,也有質疑的聲音存在,是真缺還是假“缺”?
業內人士指出,一個客戶有1K采購需求,分發了5家供應商,市場上看到就是5k的需求量;5家供應商再上報原廠,就變成8k采購需求;在晶圓廠眼中,發現是需求量暴漲了,但真正需求只有1K。
但無論市場真實需求如何,芯片企業漲價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事實。
“漲”勢如何?
雖然目前已經有超過21家芯片企業發布漲價通知,平均上漲幅度在10%-20%之間,部分企業產品價格漲幅較大,但為數不多。
在紛紛看“漲”的背后,有部分企業則表示,考慮到下游客戶的壓力以及長期合作屬性等因素,暫時不會調整產品價格;但未來隨著上游成本壓力增加,會與客戶商討分擔成本壓力,不會做到“一刀切”。
專注于為AI camera提供芯片解決方案的星宸科技董事長林永育表示,由于公司在供應鏈中的地位及人脈資源等積累,目前晶圓供貨處于正常階段,產品售價還未作出調整。若未來成本上漲幅度較大,也會根據市場做微調,但具體如何調整、何時調整,考慮到長期合作因素,將與客戶協商解決。
主營Power MCU產品的昇生微業務副總經理何建雄也表示,雖然相關產業鏈都在漲價,導致公司經營也存在一定壓力,但由于早期及時做了備貨準備,產品供貨目前運轉正常,價格暫未變動;若未來供需持續緊張,會將產品價格進行微調,但整體會保持在一定水平,不會暴漲,預計漲幅在10%以內。
也有企業,在面對“漲”聲一片的環境下,選擇與客戶共克時艱。
2021年1月8日,上海靈動微就發布“關于價格策略的溝通函”,其表示,隨著新冠疫情持續發酵,2021年芯片行業將面臨更嚴峻的供應鏈考驗,原材料成本上漲、產能吃緊、供貨周期延長等問題日益凸顯。在此困難時刻,靈動將盡一切可能把對客戶的影響降至最低,2021年第一季度產品價格不做調整。
2021年趨勢如何?
整體來看,魔幻的2020年已經過去,面對整體供應短缺方面的挑戰,相關芯片企業勢必將作出應對措施來緩解短缺問題。
如全球MCU龍頭廠商意法半導體就選擇明年加大產能投入,來應對供需緊張挑戰。
意法半導體公司副總裁及中國區總經理曹志平在“2020年第二屆工業峰會”上,在接受集微網等多家媒體采訪時表示:“面對挑戰,我們已經采取了很多的行動,一方面在調整供應鏈,另一方面2021年整個公司的資本投入將更大,意味著2021年產能擴張要比過去幾年更大,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應對臨時性的供應短缺方面的挑戰。”
“供需緊張情況會持續到何時,暫時無法估計,但在2021年的某個時間點會有改善。”曹志平補充道。
也有企業,為防止代理商囤貨,緩解交貨壓力,作出“非質量問題,不得退貨”的決定,這也將一定程度緩解供需緊張現狀。
對于未來市場的基本面判斷,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王匯聯則表示,2020年晶圓產能全面緊缺,預計將延續到2021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
責任編輯:pj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36瀏覽量
424671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02瀏覽量
219729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27瀏覽量
1280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