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正在進行一場靜謐的自我革新。
在印象當中,康佳的電視、家電產品已是家喻戶曉。但康佳集團并不止步于此,半導體和新型顯示技術是康佳接下來瞄準的新目標。
這種選擇不是空穴來風。一直以來,國內產業鏈“缺芯少屏”,芯片和屏幕在一段時間內高度依賴進口,在當下存在較大的風險。目前國家正在構建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關鍵在于需要突破核心技術,解決國外卡脖子問題。為此,國家和地區正在為一批新型顯示技術項目和半導體項目予以政策扶持。
對于一眾國內科技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時代機遇,也是新一輪的挑戰。
康佳早早就下注了。在康佳集團副總裁、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董事長李宏韜看來,康佳已經是全球Micro LED領域的“三最”公司——最早推進相關的產業布局;從顯示芯片到終端業務,全鏈路的布局最全面;投資最大,今年的重慶康佳光電研究院項目由集團和重慶市璧山區共同牽頭,斥資300個億。
新型顯示技術的出現,讓所有國家、不同背景的公司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也給了國內技術突圍的絕佳時機??导咽钱斚麓蟊尘跋峦七M科技轉型的其中一個案例。箭已在弦上,有了康佳這樣的國有大公司入局,會起到一定的產業示范效應,Micro LED面臨的許多商用難題有望迎刃而解。
顯示新風口,箭在弦上
Micro LED在業內被認為是第三代顯示技術,相比此前傳統的第一代LCD和第二代OLED顯示, MicroLED的好處不少。由于具備自發光的屬性,因此也更方便合并拆解,可以把體積做到無限小,也可以做到無限大;不受環境制約,其亮度/對比度/飽和度更高,單位功耗反而更低;同時還兼備透明化的特點。正是因為這些屬性,Micro LED因此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除了在AR、柔性透明顯示等新興領域當中大有可為,在如今尋常的手機、可穿戴產品終端上,Micro LED未來也有更多的創新空間。已有研究顯示,未來全球Micro LED顯示屏市場將超過1000億美元規模。
不過,目前Micro LED技術還在大范圍商用的前夜。最主要的限制是,Micro LED在巨量轉移技術上還有瓶頸,沒有得到廣泛突破。由于面板產量、巨量轉移的速度和良率所限,這一技術目前成本依舊高企,難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康佳不是第一家開始Micro LED技術的廠商,卻是目前大陸產業鏈布局最全面、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家。
技術研發是國內外背景下的大勢所趨,不少下游的終端企業都在向上延伸產業鏈。
下游成熟的終端企業向上延伸的優勢在于,掌握了渠道和用戶的話語權,產業鏈條資源也更全面。基于自身競爭所需,下游企業需要與上游進行更深入的產業合作,同時在不確定的形勢下,企業為了避免卡脖子,也需要逐漸構建起自己在核心技術上的護城河。
在這場變革當中,康佳、TCL這些資深的家電品牌都不約而同選擇了Micro LED這條突圍路線。這條嶄新的賽道上,眾多玩家萬箭齊發。國內外面板供應鏈的頭部企業京東方、三星、天馬已經全面下注;新興的創業力量背靠資本力量飛速入局;終端公司這邊,風向標蘋果公司已經用腳投票,用投資驅動的方式做布局。
“全球的企業在Micro LED的研發上都是公平的,大家都在準備起跑”,在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胡春明看來,“其他的玩家可能還在做準備動作,康佳已經站在了起跑線上。”
Micro LED技術是康佳集團轉型之中的主要抓手之一。延續2018年的轉型步伐,2019年,康佳半導體科技事業部在重慶璧山建立總投資300億元的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全面布局“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計”、“半導體制造”全面的產業鏈。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耕,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已經快速上馬了一批技術成果。
在Micro LED瓶頸巨量轉移技術上,研究院已經自主建成了外延片生產線、芯片生產線和巨量轉移生產線,大力推進Mini/Micro LED的研發生產進度;有了核心突破加持,康佳研究院截至2020年11月已有701項有效全球專利提案、9項軟件著作權,130項國際PCT專利提案,73項美國提案。
技術的落地需要得到產品需求的支持??导涯壳斑€新發布了一系列的未來屏產品矩陣,涵蓋點間距從P1.2-P0.12的多形態、多場景小間距產品,接下來還會繼續補充車載、透明顯示相關的新產品。
對于康佳來說,有了初步的技術成果,可以運用到自家的產品上,增加產品競爭力,并拓展家電以外的產品的范圍,同時,未來的康佳也可以逐漸向B端的產業鏈公司開放技術,尋找到更多的營收增長點。
萬箭齊發之下,率先布局的康佳集團只是目前奮發圖強的中國公司在Micro LED賽道中的一個縮影。
“這個產業需要突破,我們真的不想等,我們想做全世界第一個能把Micro LED量產的企業”,康佳集團半導體科技事業部副總經理林偉瀚表示,“我們作為國企,有一個國家振興的夢?!?/p>
顯示技術突圍,背后的大國意義
過去國內五十年的顯示技術發展有著太多迷失。這也讓如今Micro LED的突圍有著更厚重深遠的大國意義。
Micro LED技術當中,顯示顆粒進入50微米以下的半導體級別,本質上是新型顯示技術與半導體LED芯片技術集成的綜合性技術。
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背景下,半導體產業已是制造強國的基礎性產業,成為國際角力的重要領域。但一直以來,國內有著最大的電子消費市場,而核心的半導體卻有著極高國外進口依賴,進口額一度超過石油。從光電顯示芯片方面包抄突圍,也是解決國家“缺芯少屏”的思路之一。
把目光放回顯示行業。往前回溯,最早的時候,CRT技術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進入國內,彼時,為了滿足國民飛速增長的電視機的需求,國內引進了將近百條的電視機生產線。不過,當大批退役的設備涌入國內,當替代技術來臨,前期大量的技術支出投入產出比并不高。
隨后,由于缺少彩色顯像技術,國內在上世紀80年代又陸續從歐美日韓引進了多條彩管生產線,逐漸成為電視機生產大國、顯像管生產大國。
可以說,在CRT、PDP和LCD時代,國內的顯像技術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追風,依靠“引進——消化——吸收”的方式做創新。這是當時時代的必然選擇,但也難免忽略了對新技術的探索。技術引進的缺點是后力不足,企業后續還會持續走入技術依賴的老路。
到了21世紀的LCD顯示時代,國內主要借鑒日韓和中國臺灣的技術,在投資、收購之余又輔之自主創新,逐漸成為全球屏幕出產國,但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無論是TFT-LCD還是OLED面板,營收還是都低于全球水平。這表明,除了產量優勢,技術創新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在顯示技術上一直是“跟著人家走”,但Micro LED還處于全球產業培育階段,“這是中國的機會”,中國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新清認為。
從產業格局來看,日本和韓國顯示行業正在逐漸退出LCD研發,日本在推進其他技術整合,韓國則大力推進新興的顯示技術。國內這次也在技術普及前夜拼命追趕,新型顯示產業的投資和產能也在逐漸攀升,國內一批企業目前也已經初步具備批量生產的能力。
在這次突圍中,對市場需求極度敏感的終端企業是其中帶頭的中堅力量,“康佳把這些難題抓了過來,投入資源攻克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劉召軍稱,“大家一起努力,在前面拉的,有在后面推的,各個產業鏈上的公司克服自己的難題,市場就能夠起來,成本就能夠下來”。
顯然,這次國產顯示技術突圍不是某家企業的單打獨斗,而是一場團戰。在這場小組賽中,康佳也在不斷充當牽頭的角色,推進政企間合作、企業間合作、聚合科學家與企業間的合作。
不久前,康佳集團和重慶市璧山區集中簽約了多個項目,除了智能穿戴產品配套生產項目、智能商業顯示工程,還包括了一項規模20億元的重慶康芯半導體股權基金,將于光電半導體新材料、半導體設備、芯片、IC設計、封測等產業投資。
隨著重慶光電研究院和股權基金在璧山落地,也為當地提供了光電半導體公司成長的土壤。成為“一流的創新驅動半導體產業平臺”,是康佳半導體的目標,這也與重慶市打造半導體產業基地的目標一致。璧山高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志鳴介紹,璧山區未來也將依托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技術研究院打造千億級的光電產業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康佳光電研究院在重慶的落地,還吸引了多位行業專家加盟指導。在此前舉辦的2020重慶Micro LED產業創新論壇,康佳邀請了23名中國光電顯示行業知名專家參加,并簽約擔任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Micro LED產業的戰略專家委員和技術專家委員,陣容豪華堪稱行業之最。
技術是核心,Micro LED產業的獨特性在于,相比其他的顯示器產業更復雜更具未來性,環節上包括襯底、外延生長和晶圓制程、像素組裝、缺陷管理、彩色化等,從材料到設計再到制造,每個環節的突破都會衍生出新的產業機會。
目前,新型顯示行業國內企業與一線企業相比,研發產能已經具備獨特優勢,但最大的差距在于工藝把握和供應鏈配套受限。那么,要突破,Micro LED產業鏈龍頭公司之間、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研究院合作之間的合作和模式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其中,“三最”的康佳擁有最早、最全、最大的投資布局,將會成為半導體顯示行業的一股推動力量。
康佳轉型,大魚入海
電視行業太薄利,整體市場空間見頂,又多有攪局者,康佳的轉型也是目前國產家電企業的趨勢,前有TCL為了避免家電業務影響整體盈利,將其從上市公司剝離,后有創維、海信、長虹等家電企業都在試水家電以外的新的跑道,發展新能源汽車在內的等新業務。
康佳集團顯然是其中跨界轉型決心最大,方向最明確的。憑借著多層次、寬范圍的業務組合,2018年開始,康佳已經從那個家喻戶曉的國民家電企業,逐步轉型成為覆蓋到了存儲產業、半導體光電產業和第三代半導體光電原件等尖端領域的科技公司。
康佳的業務主線可以大致分為三個主要板塊,“半導體+新消費電子+科技園區”,半導體側重縱向的上游合作,新消費電子側重終端橫向拓展、技術應用,科技園區則側重由點及面的產業合作。
這三個方面的投入都需要大額資金,所以技術路線上需要經過審慎考慮 。
比如在光電顯示技術路線選擇方面,康佳的策略是從專利突破,布局Micro LED全產業鏈。大包大攬,重點突破,是為了搶占發展先機。
目前,大多數企業在Micro LED研發上都是采取共同研發分攤成本風險的方式,比如TCL此前三安半導體聯合成立實驗室等等。
與此同時,新顯示技術襲來,傳統的顯示供應商的技術轉型是必然,全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合并整合浪潮當中,比如JDI和夏普的合并等等。
康佳集團半導體科技事業部副總經理林偉翰表示,康佳研究院的技術路線經過了深入研究,在他看來,Micro LED的技術突破環環相扣,局部的突破顯然不足以支撐起全局。
為了更大程度分攤技術風險,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選擇了Micro LED和Mini LED并進的路線。兩項技術具有一定的共性,Micro LED吸收巨額技術研發資金的同時,成果也可以賦能運用到Mini LED上,而后者已經打開一部分市場空間,可以給前者帶來商業反哺,實踐的過程也可以為Micro LED提供方向引導。
顯示行業是重資產行業,開弓沒有回頭箭??导鸭瘓F副總裁、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董事長李宏韜介紹道:“研究院不僅把投資放在核心的材料、技術、工藝上,還強調專利。這樣在行業的產業化進程中,康佳才有定價權和選擇空間”。
轉型中的康佳切入Micro LED這個風口爭奪戰,如何才能夠獲勝?
中國液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胡春明給出了自己的預測。他認為,技術的核心有三個:工藝、材料和裝備。在LCD和CRT時代,工藝要求大于材料跟裝備,到了OLED和Micro LED時代,材料和裝備在核心技術中的權重越來越高。
“未來勝出的企業一定是具有整合能力的企業”,胡春明認為,“誰的整合能力越強,誰就意味著贏面越大”。轉型中的康佳,正是依靠在新型顯示的大力投入,去了解上游,尋求和上游的產業鏈的強強聯合。
產業鏈整合,背后需要依托人才的聚合。在人才培育上,康佳重慶光電研究院通過芯火計劃,創建以產學研創融投(產業+教育+研發+供應鏈+孵化服務)的模式,目前已匯聚行業頂尖人才270余人,研發團隊博士學位高端人才占5%,碩士學位高端人才占80%。
終端大廠當中,蘋果和三星或許是很多廠商的終極目標,各自代表了不同的路線。三星不管是在屏幕、芯片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很多技術壁壘,自給自足;蘋果這邊優勢是有強大的號召力,是每一個材料和設備產業鏈廠商的風向標。
轉型的新康佳有著自我革新的決心,林偉瀚表示,“我們不會好高騖遠,短期來看我們希望成為一個三星,但是長遠來看我們希望成為蘋果?!?/p>
但不管最后是哪家最后勝出,都不會是孤獨的勝利。“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科研院所、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導,對未來產業和技術發展進行分析、預判和把握,承擔起推動全球顯示持續發展的責任”,中國液晶分會秘書長梁新清表示。
在這次終極顯示技術的破局賽,崛起的不是一個單體,而是一個產業鏈彼此聯結的許多公司。
團戰當中,只有當更多更強大的選手進入賽道,整體的贏面才會更大。在這其中,有康佳這樣的老牌國企力量作為開局的表率,國內顯示行業有望翻開嶄新的一頁。
原文標題:聚焦 | 光電半導體再突破,康佳闖進全球Micro LED賽道頭部陣營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旺材芯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led
+關注
關注
242文章
23308瀏覽量
661604 -
康佳
+關注
關注
6文章
293瀏覽量
53561 -
智能家電
+關注
關注
17文章
924瀏覽量
64277
原文標題:聚焦 | 光電半導體再突破,康佳闖進全球Micro LED賽道頭部陣營
文章出處:【微信號:wc_ysj,微信公眾號:旺材芯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