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并購史。2015年,半導體行業30起并購交易的規模達到1077億美元,創下歷史記錄。2020年,受疫情影響半導體行業上半年的并購幾乎停滯,但7月開始,接連宣布的5筆大規模并購總額就高達1150億美元,創造了半導體行業并購的新紀錄。
2020年半導體并購金額為何創造了新紀錄?巨頭們強強聯合的背后代表著怎樣的趨勢?國內芯片行業2-5年內也會開始密集并購的判斷從何而來?
全球半導體行業并購
達創紀錄的1170億美元
上一個半導體行業的并購大年2015年,1077億美元的并購規模超過了此前7年的總和,那時大規模并購的重要原因,是芯片公司為了應對營收增長放緩和成本上漲。此后幾年,半導體行業的并購交易金額逐漸降低。
直到2019年,前8個月的20筆并購金額約280億美元,接近2017年全年并購金額,且顯現出優勢互補的并購特點,比如英偉達69億美元收購Mellanox為了加強其數據中心和HPC業務的優勢。
“整個科技產業都進入了一個新的爆發增長期,近年來的大規模并購主要是為全面的數字世界做規劃。疫情對數字化轉型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OMDIA半導體首席分析師何暉表示。
疫情發揮催化作用的同時,也影響了半導體的并購活動。半導體市場咨詢機構IC 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全球半導體并購規模僅為約20億美元。7月份時,ADI(亞德諾半導體)以210億美元收購Maxim(美信)開啟了2020年的大規模并購。9月,英偉達宣布以400億美元收購ARM,創下半導體史上單筆最大金額收購。
到了10月份,三筆大規模并購集中宣布。先是SK海力士以9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NAND閃存芯片業務,然后AMD以350億美元收購FPGA供應商Xilinx(賽靈思),月底Marvell(美滿電子)以100億美元收購光通信及數據互聯模擬芯片商Inphi。
短短三個月內的5筆交易就創造了半導體歷史的并購新紀錄,這其中有多重因素。何暉表示,“之前的預測就認為2020年左右是移動計算向無處不在的計算轉變的時間點,疫情讓這一轉變成為確定的趨勢,而新的趨勢和應用可能需要一些資源的整合。”
華登國際副總裁蘇東從財務角度解析,AI熱潮讓英偉達和AMD的市值大增,再加上全球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兩家公司有足夠的資本進行收購。另外,由于半導體行業已經持續并購多年,大公司持續通過合并的方式強強聯合,交易的金額自然也越來越大。
“競爭對手在通過合并的方式做大做強,其它公司也必須走這條路。”蘇東如此解讀當下的巨頭合并。
曾任AMD研發總監,如今是肇觀電子CEO馮歆鵬和蘇東持有相同的看法。馮歆鵬同時指出,“手機市場品牌越來越集中,下游終端客戶越來越強勢,上游的芯片供應商也要規模變大,才好在價值鏈里繼續生存。”
同樣是擁有芯片行業豐富產業經驗,曾創立Marvell中國芯片研發部門,現探境科技CEO魯勇也對雷鋒網說:“現在大的趨勢是渠道和終端的話語權越來越重,比如像蘋果這樣的公司,給其供貨的芯片公司的利潤其實很薄,芯片公司不像過去那樣有比較高的話語權,這造成了芯片公司進一步的抱團取暖。”
無處不在計算的行業趨勢,充足的資金儲備,以及芯片公司話語權的減弱等因素共同作用,創造了2020年半導體行業并購的金額的新紀錄,這些并購如果都達成,將從不同層面給半導體行業帶來影響。
巨頭并購不會改變強者恒強局面
“我認為,整個半導體行業已經進入了應用定義硬件的時代。從芯片到終端再到軟件的生態變得更加重要,巨頭們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生態。”何暉表示,“同時,應用的多樣性也需要異構芯片提供更高的靈活性。”
在2015年的那一輪并購熱潮中,英特爾花費167億美元收購當時第二大FPGA供應商Altera,此后又通過一系列收購完成了CPU、GPU、FPGA、AI專用加速器的全面計算架構布局。
有意思的是,2020年的新一輪并購,英偉達要在GPU優勢的基礎上增加CPU,AMD則會在已有CPU、GPU的產品線之外增加FPGA。
“從本質上看,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做到完全通用。計算架構從CPU到DSP再到GPU,各大巨頭都有自己的優勢,但也在試圖參與到別人的領域。現在AI計算成為主流,架構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我認為異構是比較明確的趨勢。”魯勇表示。
馮歆鵬也指出,“最先進制程工藝的單芯片制造成本越來越高,通過異構以及Chiplet(小芯片)的方式在服務器市場收到良好效果之后,大家都在朝這個方向發展。相比只提供單一的芯片和解決方案,提供整套的芯片、系統和軟件解決方案更有優勢。只要一家開始越做越大,其他競爭對手都得跟上。”
進一步分析,英偉達的強項在于GPU,但一直都涉足CPU,其早期做Tegra就是想要在移動市場與高通競爭,如今收購ARM,也是其進一步做深CPU市場的機會。英偉達CEO黃仁勛也將收購ARM視為一生僅有一次的機會。
魯勇認為,英偉達收購ARM無非就是要切入移動端或是數據中心CPU市場,一個出貨量大,一個利潤高,符合英偉達一貫的立場。
AMD收購Xilinx則有些戲劇性,馮歆鵬告訴雷鋒網,“多年前AMD的市值曾不足20億美元,當時AMD認真考慮出售給Xilinx。如今市值超千億的AMD反過來收購Xilinx。”
英偉達和AMD借收購實現更靈活計算架構的同時,也與Marvell一樣看好數據中心市場。云端服務器豐厚的利潤以及爆發的需求都促使巨頭們借助并購進一步增強在數據中心市場的競爭力。
2020年的收購也有助于ADI提升競爭力。IC Insights 2019年全球模擬IC銷售統計數據顯示,排名第一的TI(德州儀器)市占率達19%,第二的ADI市占10%,位居第七名的Maxim市占4%。如果做簡單相加,ADI與Maxim的合并將減少與TI的差距。
巨頭們強強聯合都期待1+1大于2的效果,但并購后的整合對于任何一筆并購交易都是不小的挑戰。過去也有不少公司因為收購付出了巨大代價,比如AMD在2006年宣布收購ATI讓其幾近破產。
不過馮歆鵬看好AMD收購Xilinx,“Xilinx現任CEO Victor Peng此前曾任AMD的副總裁,AMD與Xilinx很多員工的關系都很好,兩家公司的領導層很多人都是熟人,雙方的合作在執行層面也不存在障礙。”
“如果上述5筆并購最終得以達成,全球芯片行業的大格局并不會有太多變化。“蘇東表示。
全球芯片的大格局預期不變,但創紀錄的并購會對中國芯片產業以及終端市場帶來影響。
國內芯片行業未來2-5年
將開啟大量并購整合
“大公司們的強強聯合對于初創公司而言只是大和更大的區別。如果過去初創公司有生存機會,現在也有。大公司和初創公司的基因不同,大公司有更多的資源和人才,但船大難調頭,初創公司做的是創新的產品,這是巨頭難以真正捕捉到的。”魯勇表示。
對于專注AI芯片的探境科技和肇觀電子,兩位CEO都說他們沒有看到巨頭并購會帶來的影響。
“具體的影響可能要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才能慢慢體現出來,因為大公司的合并整合通常需要幾年時間才能真正完成。并購讓中小型公司想要在大公司已經具備優勢的市場競爭,變得非常有挑戰,與此相對應,新興市場對中小型公司更為有利。”馮歆鵬表示。
何暉提到,“異構架構的競爭格局一旦形成,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想要突圍就會更加困難。”
巨頭并購對國內芯片公司的影響需要進一步觀察,終端廠商已經開始應對芯片公司的強強聯合。“一方面,由于制裁的原因,國內的終端廠商都在嘗試國產芯片,特別是出貨量大的手機公司,為了建立穩定的供應鏈,他們要扶持國內的芯片公司,這對國產芯片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蘇東表示。
“國外大的芯片公司的議價能力本身就已經很高,現在這些大公司的強強合并,讓此前可能是手機公司第二或者第三供應商的公司沒有了。國內包括小米和華為都在支持自己的供應鏈,這種做法很成功。我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有能力的公司也采用這樣的方法。”
雷鋒網此前與多位業內人士交流,他們表示現在國內的公司對國產芯片的接受度更高了,這就意味著,國內芯片市場在各個領域百花齊放之后,都會成長出標桿性的公司,面對全球競爭。
“單打獨斗不如抱團取暖,芯片設計公司可能會有一些合作,也可能是收購。當然,為了國產芯片產業鏈的自給自足,芯片設計公司也會與制造,材料公司進行更多的合作。” 何暉認為。
現在已經可以陸續看到一些并購,包括韋爾股份135億元并購豪威科技,北京君正72億元收購ISSI。蘇東指出,現在國內更多的是并購海外的公司。在科創板的影響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芯片公司上市,三五年后會有很多市值很高,充足的資本的公司促使他們進行并購。
蘇東透露:“一些市值已經很高的公司已經開始做基金,開始做一些收購。三五年后應該有更多并購。”
魯勇的預期更樂觀,他認為中國2-3年內就會發生大量并購。也有可能會晚一些,但未來中國一定會發生大量并購。
展望2021年,幾位業內資深人士都表示并購會繼續,但再出現大規模并購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值得思考的是,2020創紀錄的并購不會對創新的AI芯片公司帶來明顯影響,也不會影響資深芯片投資人的投資策略,那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816瀏覽量
423613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097瀏覽量
367555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363瀏覽量
218710 -
IC
+關注
關注
36文章
5950瀏覽量
1756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