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浙江、江西等地陸續發布“有序用電”通知,多年不見的“拉閘限電”再現,引發當地企業和網友的廣泛關注。 入冬以來,國家電網經營區域電力安全可靠運行,供電平穩有序。近期,受大范圍寒潮、工業生產快速恢復等因素影響,用電需求快速增長,部分地區短時間內電力供應偏緊。
此次“有序用電”舉措,對于多數普通家庭用電影響甚少,但引起了汽車領域多位業內人士的擔憂,甚至有人直言,“如此拉閘限電,未來電動汽車該何去何從?”
▍“拉閘限電”
日前,有長沙市民反應,長沙市望城區、雨花區等區有數十個單位被限電,因寫字樓停電,有人甚至要爬二三十層樓上班。
12月7日,湖南省發改委發布的一份《關于啟動2020年全省迎峰度冬有序用電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顯示,湖南全省最大負荷已達3093萬千瓦,超過冬季歷史紀錄,日最大用電量6.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1%,電力供應存在較大缺口,隨即啟動有序用電。 不僅湖南,浙江、江西和“能源大省”陜西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電力負荷過高、電力供需平衡偏緊的現象。
也許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么會出現電力短缺、拉閘限電的情況? 國家發改委表示,多地出現限電的主要原因,一是工業生產快速恢復拉動用電增長;二是極寒天氣增加了用電負荷;三是外受電能力有限和機組故障增加了電力保供的困難。 然而不少人對現在出現拉閘限電景象無法理解,認為在早前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由于電力供應能力有限,當用電負荷難以滿足企業需求時,不少地方采用拉閘限電、錯峰用電等強制性辦法,來平抑用電的高峰,近幾年,拉閘限電則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再看這次“有序用電”的癥結,可以歸結于以下方面—— 其一,需求側旺盛,短期真缺電。
對長沙等地來說,原因之一即是經濟增速在疫情之后快速反彈,市場需求旺盛,“制造大國”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迅速成為了全球商品的主要生產國和供應國,使得不少企業加班加點,生產線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用電量短時期出現大增。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11月的進出口總值和出口值雙雙創下了197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單月最高紀錄,出口增速也創下了2018年2月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用電量也快速上升,11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4%,增速比10月提高2.8個百分點。1-11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5%。 再疊加冬季取暖用電的影響,用電載荷量幾乎達到極值。長沙供電公司新聞發言人吳東琳公開表態,湖南全省比往年提早一個月入冬,且受燃煤減少、水庫水位下降、風力發電受冰凍影響無法有效發電以及外來電減少等影響,供電形勢較為嚴峻。
也有人持不同觀點,“目前來看,在湖南等省份導致的電荒問題,主要是電網構架不夠‘硬’,輸配能力不強。”一位電力行業人士表示,“背后則是經濟增長超過電力供給增長帶來的結構性失衡,也就是經濟發展和電網建設的匹配問題。” 他表示,近幾年強調“綠色發展”, 燃煤電廠面臨多重壓力,既要超低排放又要確保發電量,還要在改革中保持市場主體,在電價格劃定紅線的前提下去談判交易,燃煤電廠往往會面臨“越發越虧”的困境。 其二,供給側吃緊,兼顧“雙控”。 從發電量看,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6.8%,增速比10月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6.6%、11.3%、5.9%和5.3%,核電同比下降0.8%。
1-11月,發電量同比增長2.0%,增速持續回升。 再看用電量,11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4%,增速比10月提高2.8個百分點。1-11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5%。 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供給在短時間內并沒能跟上需求。 除了短期內的發電量吃緊,沖刺能源“雙控”也成了部分地區的著力點。“雙控”,即控制能源消費強度和消費總量。此前,《浙江省進一步加強能源“雙控”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浙江將建立能源“雙控”倒逼轉型升級體系。
浙江溫州部分路燈已關閉 近期國內有記者獲得一份義烏市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站下發的《關于加強建筑工地耗能設備使用管理的通知》,其中顯示“根據省、市關于能源‘雙控’系列會議精神,為進一步控制電力消費,降低全市GDP能耗,打贏能源‘雙控’攻堅戰”,對義烏市的建筑工地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 “如果真的是因為‘電荒’問題導致的限電,那么通知不會表明12月31號這一截止日期,”電力系統人士表示。 ▍純電動汽車何去何從? 聚焦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業升級之下,汽車新能源化已勢不可擋,其中純電動汽車成為主要技術路線。此時不免讓人擔憂,電網未來還有富余電力留給電動車嗎?
今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為《規劃》)。當中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宏觀政策之下,是整個汽車產業逐步向新能源化轉型、向電動化轉型,此時出現“拉閘限電”的問題,多少讓人擔心買了純電動車后,用車時不僅要為有沒有充電樁發愁,還要為有沒有電充擔憂。 2020年12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天津大學中國汽車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中國汽車市場中長期預測(2020-2035)》(以下簡稱為《預測報告》)。其中指出,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將呈現緩慢增長態勢,未來五年汽車市場也將會穩定增長,2025年汽車銷量有望達到3000萬輛。 若按照11月《規劃》中預計的“至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占新車總銷量占比20%”目標推算,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便有望達到600萬輛。以平均年行駛里程2萬公里為例,耗能12.0千瓦時/百公里,每輛純電動車一年需要消耗的電量為2400千瓦時,600萬輛一年所要消耗的電量為144億千瓦時,缺口巨大。
同樣的問題,新能源汽車未來還能放心的買嗎?國家層面,宏觀上究竟缺不缺電? 就目前的“拉閘限電”,一位不愿具名的機構分析人士表示主要是由于缺負荷,而非缺電,從整年的電能供應看是富余的,目前缺的是波峰與波谷的調配,缺的是電力,不是電能。 他認為,近日冷空氣南下原因,導致電力負荷攀升一度達到夏季高峰水平。尤其是空調使用方面,以江蘇為例,高峰時期空調用電占比可以達到35%。 “這種情況是偶然的、極短期的負荷高峰,超出了正常的標準差,不具有持續性,沒必要刻意新建煤電機組增加供給。”上述人士表示。
▍豐田章男的再思考 無獨有偶,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豐田汽車的掌門人豐田章男(Akio Toyoda)近日在日本汽車制造商協會年終新聞發布會上,表達了對當前正在興起的“電動車革命”的不滿。他認為,過度追求電動車革命,很多企業會消亡,很多投資資金會付諸東流,這個過程中還將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豐田章男表示純電汽車實際上會帶來更多污染,因為在一些地方,電能主要是燃燒煤炭和天然氣來供給。當下電動汽車其實是被過度炒作了,倡導者并沒有考慮到發電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放以及向電動汽車轉型的成本。
其進一步解釋,例如在日本地區,如果所有汽車都將由電動驅動,那么到了夏天將可能出現電力短缺的情況。同時,還要面對不斷為電動車全面轉型的基礎設施投入約14萬億元至37萬億日元(8821億至2.33萬億人民幣)。 據了解,日本的電能主要是燃燒煤炭和天然氣所供給的,當產生越多的電動車,其所需的電能也將越大,從而使得二氧化碳排放就更加嚴重。而且政府若要強制禁止燃油車,也將讓更多普通消費者付出更高的成本。
除此之外,豐田章男稱,特斯拉不僅嚴重高估了自己數千億美元的價值,而且還沒有成熟到足以影響全球汽車趨勢,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技術領域。現如今,特斯拉市值已經飆升至6500億美元,相當于豐田、通用、大眾等九大車企的總合,但銷量仍不到全球的1%。 對于特斯拉的市值飆升,上個月豐田章男也罕見地表達了看法。抨擊其競爭對手特斯拉稱,盡管特斯拉的市值的確相當高,“但它并沒有做出真正的東西”。 寫在最后: 再回到新能源汽車的能源結構儲備上,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汽車行業在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已越發明顯。今年10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
這個被業界視為具有正本清源意義的“新能源汽車2.0版本”指出,到2035年,混合動力汽車在傳統能源乘用車銷量中的占比要達到100%,新能源汽車在汽車總銷量中的比例要占到一半。 宏偉藍圖之下,我們需要在宏觀戰略上未雨綢繆、預先建設基礎設施,比如發電、輸電,如此新能源汽車這一河水才能流得下去、流得通暢。
原文標題:多地拉閘限電,電動汽車該何去何從?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12瀏覽量
231556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68瀏覽量
99685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09瀏覽量
130150
原文標題:多地拉閘限電,電動汽車該何去何從?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