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田減產為開端,短短幾周時間內,汽車芯片短缺拖累整車廠產能已不再是新聞,奧迪、福特等大廠已紛紛加入“芯片哭窮”大隊。風口浪尖中,國內車規級半導體龍頭比亞迪半導體上市的腳步似乎也在加快。
周三(20日)盤中,公開信息顯示吧,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已接受中金公司IPO輔導,并于近日在深圳證監局完成輔導備案。這一消息公布,距離比亞迪正式公告擬籌劃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僅僅過去了20天。
這樣的速度不免讓人回想起去年上半年,比亞迪半導體在完成重組后的69天內,超高速連續完成兩輪合計金額達到27億元的融資。在長達半年的“低調”后,比亞迪半導體再次啟動“加速”,上市腳步加快的背后,“芯片通脹”或是無法忽視的推動力之一。
汽車芯片“卡脖子” MCU成香餑餑
招商證券汪劉勝團隊2020年12月10日報告指出,芯片短缺對于全球各大電子科技廠商已屢見不鮮,但去年受疫情影響,東南亞芯片組裝工廠被迫停產,芯片供應緊張的狀態愈加凸顯,該影響也從消費電子傳導到汽車行業。
據業內人士近日向記者表示,由于8英寸芯片生產線產能告急,用于汽車和電子產品中的芯片供應情況今年一季度預計仍然緊張,相關產業鏈企業訂單已經排至年底。
以大眾為例,據其昨日(20日)向財聯社記者透露,芯片供應短缺影響了去年12月在中國的生產,導致其汽車銷量減少了數萬輛,預計第一季度芯片供應短缺將繼續。同日另一國際巨頭福特亦向媒體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其位于德國、美國、印度的三家工廠都已停產。
需要指出的是,根據眾多券商研報以及產業調研,此次用在汽車領域短缺的芯片主要為單價若干美金的小芯片,如8位功能MCU,汽車零部件中的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ECO(智能發動機控制系統)模塊就需要用到MCU。
比亞迪方面,從2007年開始進入MCU領域,目前擁有工業級通用MCU芯片、車規級8位、32位MCU芯片以及電池管理MCU芯片等系列產品,其中車規級MCU裝車量突破500萬顆。
IGBT缺貨更久 或開啟比亞迪外供序幕
而除了MCU以外,車規級半導體中最大類別之一、也是比亞迪半導體主營業務的功率半導體,同樣也正在面臨嚴重短缺,甚至比MCU來得更早、情況也更為嚴峻。
據國內媒體去年11月報道,2020年,客戶需求旺盛依舊,國內IGBT市場供應緊缺的情況卻并未緩解,反而愈演愈烈。自年初起,國際IGBT大廠均受疫情影響,產能供應不足的問題持續存在,業內甚至一度傳出IGBT供貨周期延長至52周。
報道指出,隨著國外IGBT產品供應不足,交期一再拉長,國內客戶除了下全款訂單等待產品的同時,也正在逐步接受國產IGBT,培養二供,給國內IGBT廠商一個“試錯”機會。原本采用進口IGBT的廠商也因為供貨不足,逐漸導入斯達半導、比亞迪半導體等國產供應商。
資料顯示,比亞迪2005年就開始布局IGBT,2010年開始批量配套旗下新能源汽車。根據NE時代數據,20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用IGBT中,比亞迪半導體市占率達18%,位列第二,僅次于全球龍頭英凌飛,是當前國內最大的車規級半導體廠商。
產品方面,其自主研發的IGBT已發展到第四代,其芯片綜合損耗較目前主流低20%,溫度循環壽命提升10倍以上,2018年公司宣布成功研發出SiC MOSFET,可提升整車性能10%,已配套裝車其搭載刀片電池的大熱車型“漢”。
光大證券楊耀先團隊2020年12月31日報告指出,比亞迪半導體核心產品為新能源汽車功率半導體,目前以供應比亞迪新能源車為主。通過法人化、引入戰略投資者以及上市,在保持公司控制權的基礎上,強化比亞迪半導體獨立經營,為品牌中性化和拓展體外銷售奠定基礎。
報告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來臨以及國家對“卡脖子”核心技術自主化的重視,比亞迪半導體業務的價值愈發凸顯。通過分拆上市,半導體業務的價值將在資本市場中進行重估,其市場價值得以被充分挖掘,進而有望帶動公司整體市值向上。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08瀏覽量
424484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172瀏覽量
351568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475瀏覽量
219562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311瀏覽量
5422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