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從臺灣半導體上中下游包括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甚至到了代理通路端,「缺貨」聲浪不絕于耳。芯片設計業者訂單滿手,積極確保晶圓產能已經是2021~2022年最重要共識,有晶圓在手,跟后段封測業者談打線封裝、高階測試產能才好談。而能夠順利生產IC出貨轉換成營業收入,才是這波供不應求現況中,最實際的部分。
臺系IC通路業者直言,現在幾乎是「沒有一種品項IC不缺」,從半導體生產鏈角度來看,特別又是基礎的電源管理芯片(PM-IC)、面板顯示驅動芯片(DDI)最為吃緊。
這些向來采用成熟制程、傳統封裝的IC,在疫情帶來的轉單效應與遠居商機之下,系統業者、芯片商無不認為,目前不愁訂單就缺產能,能見度普遍看到2021年第2季甚至第3季,但要談產能,恐怕在臺灣幾大晶圓代工龍頭產能幾乎都被訂購一空的態勢下,各種固樁策略百花齊放,后續還得捧著晶圓去封測廠排打線、覆晶封裝產能,以及高階測試,目前開始談2022年的業者,也絕對不是少數。
然而,當全球仍蔓延第二波、第三波疫情時,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生意強強滾,業界上下游人士也多半坦言,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中美貿易戰對卡到絕佳戰略地位的臺灣來說,以業績面來看,屬于正面利多。但是,現今也是臺灣整體產業界必須思考,除了臺積電外,讓「護國群山」更綿衍不絕,必須有更縝密的超前部署思維。
也因此,如臺積電祭出史無前例的超狂資本支出,將帶動設備、大聯盟高速運轉外,如講究經濟規模的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也大力朝向「智能制造」方向前進,為了就是避開用傳統人力成本競爭的紅海市場。通路業者龍頭如大聯大投控,也想出如「倉儲代工」的智能物流等新轉型策略,這些都是在一片生意興旺的榮景下,臺廠進一步拉開與對手差距的關鍵布局。
更有甚者,在5G、AI、車用電子等科技發展主流趨勢不變的情況下,包括如近期被高度關注的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從以往流血競爭中企圖扭轉戰局的光電產業,甚至是規模龐大的系統代工產業,都紛紛思考下一步棋著的落子處。
大聯大投控副董事長葉福海先前接受DIGITIMES多次訪問時指出,其實就以2020年到2021年的市場景氣來看,就算是疫情、斷鏈等危機浮現,對于臺灣半導體業者來說,生意依然興旺,但是目前的新生活型態,也讓企業界持續思考「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該做的事情與方向,90年代以后出生的數碼原住民陸續加入職場,臺灣也面臨到了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的世代。
也因此,臺灣各界也不能僅看到眼前的訂單滿手、產能爆滿等景況,進一步地思維再創新,恐怕是對于目前幾大龍頭產業的高階經理人、操盤手來說,現下的時間點,更是需要未雨綢繆的時刻。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67瀏覽量
424963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27瀏覽量
220023 -
IC
+關注
關注
36文章
5965瀏覽量
175816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36瀏覽量
1281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