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手機設計的越發一致,很多人都在懷念以前形態各異的功能機時期。
手機的同質化也標志著這個產業更為成熟,產品形態也成為了大多數人喜歡的模樣,如論如何,那些消失手機設計定有其弊端,不然就是擋住了其他技術的發展道路。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消失在智能手機上的設計與導致其消失的根本原因。
大概在三五年前,我們身邊的智能手機還在用著2007年制定的USB?2.0的Micro-USB便攜接口,它的造型是上窄下寬的梯形口,在接入時需要分清正反面。
這一公版接口在后續新手機開發中已經更不上潮流,既承受不了大電流快充,也達不到理想的傳輸速率。
后面才有了OPPO VOOC閃充魔改的大電流接口,以及三星在2013年發布Note3用的Mirco-USB 3.0 b型公口,但可惜3.0 b型公口也讓這個Micro-USB的形態變得扁平脆弱。
彼時發布早一年的iPhone 5早已將30針扁平口升級為正反兩面通用的Lightning口,消費者也開始認識到這種兩面通用接口的便利。
在后續的國內市場中,樂視、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先后升級Type-C口,讓安卓手機陣營有了更方便的連接體驗。
2018年,堅持Micro-USB足夠久的OPPO,也為R17全系升級了Type-C口,自此手機市場基本告別了這一沿用了近十年的接口。如今你也只有在一些廉價電子產品或Kindle上見到它了。
可拆卸后蓋(電池)
可拆卸的電池與后蓋原本可以算手機市場的通識,但在“異端”iPhone出現后,隨著手機內部元件集成度越來越高,屏幕越變越大,手機越變越輕薄,那可就要犧牲可拆卸后蓋了。
廠商們也發現,一旦去掉可拆卸后蓋設計,既可以將原先預留的拆卸空間利用起來(比如換上更大的電池),也可以為手機內部營造更好的封閉性,防水放水技術也更好實現了。
當然,在不可拆卸正成為行業主流設計時,谷歌、摩托羅拉、LG也曾嘗試過模塊化設計,但在后續中這些想法并沒有得到市場的正向反饋,最終只有迎合主流。
3.5mm音頻接口
說起3.5mm?音頻接口,這恐怕是多數人換新手機時的“痛”,第一個選擇閹割掉3.5mm接口的還是蘋果。
2016年,iPhone?7大刀闊斧砍掉3.5mm耳機接口,讓其面臨一大批用戶的指責。
以至于后續安卓手機在發布的保留3.5mm的產品時,大家也會戲稱這個功能點“極為先進”。
不過換位想一下,如果3.5mm接口還在,真無線藍牙耳機能這么快普及嗎?這恐怕很難。
或許正是看到蘋果AirPods產品銷量的崛起,安卓廠商們才選擇跟進這一決定,并推出自家的真無線藍牙耳機產品。
當然,我們也可以把閹割3.5mm接口當作手機提高集成度的陣痛,可能以后的手機連充電接口都沒有了。
升降攝像頭
放在兩年前,手機升降攝像頭還是新興技術,依靠機械結構將前置攝像頭藏于手機內部,在需要使用時從頂部抬升,帶來了一絲拍照時的儀式感,但更重要的是手機屏幕不用再局限于攝像頭,配合COF技術可將手機屏占比推向極致。
那個時候還沒有挖孔屏方案,選擇將前置攝像頭藏于機身內部結構,似乎是最穩妥的方式,真的如此嗎?
雖說結構越復雜,故障越頻繁,但我們看到升降攝像頭并沒有導致故障頻發,大家的怨言反而集中在重量。
市面上搭載了升降攝像頭的手機普遍到200g以上,在沒有提升續航的前提下,這恐怕不是筆好買賣。
特別是開孔屏幕出現之后,手機升降攝像頭也慢慢消失了,現在只有在智慧屏產品上看到它了。
雙面屏設計
雙面屏的出現節點與升降攝像頭基本一致,它的功能訴求也基本與升降攝像頭貼合,都是想為正面屏幕留下更大的屏占比空間。
因為雙面屏手機在自拍的時候,利用手機背面的屏幕,可以將后置攝像頭充當前置自拍。
比較有代表性的雙屏手機包括vivo NEX雙屏版、努比亞X。
雖然這些手機都為背面的屏幕開通了消息通知、消息預覽、息屏壁紙的功能,背面屏幕大一點的還能作為游戲輔助觸控使用,但雙屏手機無一例外都過于沉重,比升降攝像頭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前置攝像頭得到挖孔屏的安置后,這種設計也不再延續。
小結
那些遠離或正在遠離我們的設計還有很多,比如全實體鍵盤、實體指紋識別、TF卡擴展插槽等等。
他們都成為了手機邁向高集成度而犧牲的那一部分,我們不能說這些設計不好,在它們存在的那些時期,為我們提供的體驗和便利性有目共睹。
只是如今的手機,為了輕薄,選擇了更貼近設計目標的另一種解決方案,“偏偏”得到了大部分消費者的認可。你還對哪些消失的功能感到可惜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責任編輯:PSY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13瀏覽量
180584 -
USB接口
+關注
關注
9文章
702瀏覽量
55725 -
音頻接口
+關注
關注
1文章
103瀏覽量
64531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48瀏覽量
1305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