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基本特征分為三個,分別是“全面感知”“可靠傳輸”以及“智能處理”。
全面感知
利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定位器和二維碼等手段隨時隨地對物體進行信息采集和獲取。感知包括傳感器的信息采集、協同處理、智能組網,甚至信息服務,以達到控制、指揮的目的。
可靠傳遞
是指通過各種電信網絡和因特網融合,對接收到的感知信息進行實時遠程傳送,實現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并進行各種有效的處理。在這一過程中,通常需要用到現有的電信運行網絡,包括無線和有線網絡。由于傳感器網絡是一個局部的無線網,因而無線移動通信網、3G網絡是作為承載物聯網的一個有力的支撐。
智能處理
是指利用云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隨時接受到的跨地域、跨行業、跨部門的海量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處理,提升對物理世界、經濟社會各種活動和變化的洞察力,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控制。
對于物聯網公司,商業模式中首先要考慮的是“產品”。要想取得競爭優勢,必須明確開發智能互聯產品的功能和特色。
產品要素
智能互聯技術大大擴展了產品的潛在功能和特色。由于傳感器和軟件數量的邊際成本較低(添加新功能的關鍵部件),產品云和其他基礎設施的固定成本相對較低,物聯網公司容易陷入“功能越全越好”的陷阱。那么,物聯網公司應該如何選擇要發展的智能功能呢?必須選擇那些能為客戶帶來真正價值,且成本相對較低的功能。因此,在挑選功能時,必須先選擇要服務的客戶層。追求低成本的公司則應該選擇那些影響核心性能的基本功能,實現較低的運營成本。
對于物聯網公司來說,“數據”是公司經營成功的關鍵。在商業模式設計中,必須考慮公司如何采集、使用和管理數據。
公司應對哪些數據進行采集、保護和分析,從而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對于物聯網公司的產品,數據是價值創造和保持競爭優勢的基礎。然而收集數據需要傳感器,這會增加產品成本。同理,數據傳輸、存儲、保護和分析也會提高成本。要想發現哪些類型的數據有最高的性價比,公司必須先明確以下問題:每一類數據如何為產品功能增添實際價值?數據如何提高公司在價值鏈中的效率?這些數據能否幫助企業理解并提升整個產品系統的性能?要優化數據功效,收集數據的頻率應該是多少?數據保存的時間該多長?除此之外,公司還需要考慮產品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每類數據涉及的隱私風險和成本。
產品的制造商可能掌握產品的所有權,但產品所產生的數據可能為客戶所有。對于數據的所有權,公司可以追求產品數據的完全所有制,也可以采用數據共同公有制。另一種是選擇建立數據分享框架,為部件供應商提供運行狀態和性能等數據,但對地理位置等信息保密。限制供應商接入數據也有弊端,供應商無法全面地理解產品如何被使用,因此會拖慢創新流程。
公司是否應該開展新業務,將數據出售給第三方在物聯網時代,公司會逐漸發現,其積累的產品數據不僅對客戶有價值,對第三方實體也非常有價值。公司也可能發現,除了用來優化產品價值的數據,還能收集更多的對第三方實體有價值的數據。無論哪種情況,公司都有可能基于這些數據開展新的業務。
當公司決定挖掘產品數據中的新價值時,必須考慮核心客戶對此的反應,有些客戶可能不在乎這些數據,而有的客戶可能非常重視數據的隱私和其他用途。在向第三方提供數據時,公司必須建立嚴密的甄別機制。
云要素
物聯網公司的產品與其他行業應用很大的不同是它們對云技術的運用,因為它們可以把產品的功能(或部分功能)部署在云端。那么,對于物聯網公司來說,產品的多少功能應部署在云端呢?
公司必須決定每一種功能應該內置在產品中(會提高每一件產品的成本),還是通過云端提供,抑或是同時采用兩種方式。除了成本這一因素,還應該考慮響應時間、自動化程度、網絡的狀況、產品使用地點、用戶界面以及服務和產品升級的頻率等因素。
具體來說,如果需要快速響應的功能、完全自動運行的功能以及減少產品對網絡依賴的功能,則應將軟件嵌入物理產品中,這種方式能降低互聯失效或減速帶來的風險。將軟件內置到產品中,可以減少產品對網絡的依賴,產品與云中應用之間傳輸的數據量也最小,這樣可以減少敏感或保密信息泄露的風險。
責任編輯人:CC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55瀏覽量
3754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