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車企想在新能源方面搞事情,喊話馬斯克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步。
前有何小鵬在微博上表示要將馬斯克“打得找不著東”。后有迪斯在入駐推特后的第一條動態便劍指馬斯克。
1月20日,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在推特上發布了首個推文,文中@馬斯克,稱:“推特你好!我來這里是為了與大眾集團一起制造影響,特別是在政治方面。還有,當然也是為了搶走你更多的市場份額 埃隆馬斯克。畢竟我們的ID.3和e-tron已經在歐洲市場勝出了。期待(與你們)進行更多卓有成效的討論!”
對于這條推特,不少網友表示迪斯是在“蹭熱度”,畢竟迪斯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揚馬斯克,而且馬斯克在一周前就宣布徹底退出Facebook和推特。毫無疑問,迪斯這波操作已經成功吸引了市場的關注。
大眾VS特斯拉
其實,迪斯的“開火”被認為多少帶有一些戲謔的成分。因為特斯拉與大眾集團其實多年來一直維系著“亦敵亦友”的關系,在2019年9月,馬斯克還曾發文稱贊迪斯在電動化轉型方面所做的工作。
不過,玩笑是一方面,喊話背后激烈的市場競爭卻是格外真實。
過去幾年特斯拉勢如破竹,目前還在德國建廠,直逼大眾汽車大本營。反觀大眾汽車的危機感則日益加重,去年全球銷售下滑了15.2%,并且還因為沒有達到2020年的碳排放目標而面臨歐盟1億歐元的罰款。
畢竟,稱霸燃油車領域數載的一家千萬輛量級的傳統汽車巨頭,被頻繁地拿來和一家年銷量50萬輛的造車新勢力進行比較,這本身也體現了新能源汽車大趨勢發展的堅定和這些傳統巨頭“轉身”的焦慮。
面臨如此局面,大眾怎能不急?
迪斯曾公開表示,“看看Model 3的銷量就知道,他們已是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之一,我們非常尊重特斯拉。”而馬斯克在試駕大眾電動車ID.3之后,也對車型的轉向性能進行了積極的評價。
即便如此,但大眾集團在確認轉型電氣化后,還是將特斯拉當成是最大的競爭對手。據悉,大眾高端電動車保時捷Taycan用來對標特斯拉Model S,而奧迪也成立了一個名為“T小組”的部門用于研究對抗特斯拉。
不過,從此次迪斯的發文來看,大眾顯然對未來充滿信心,正如迪斯所說,“ID.3和e-tron已經在歐洲市場勝出了”。事實上,去年十月,大眾在MEB純電平臺上打造的首款車型ID.3在發售兩個月后,就迅速實現過萬的月銷量,拿下了歐洲純電銷量冠軍的位置,而此前長時間霸占這一位置的特斯拉Model 3則直接跌出了前十。
可從全球范圍來看,大眾和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仍有不小的差距。大眾去年交付23.16萬輛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交付19.05萬輛。特斯拉去年則是交付了49.955萬輛,僅四季度交付的18.057萬輛,就相當于大眾集團全年所交付純電動汽車的近8成。在爭奪電動汽車市場方面,大眾顯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逐鹿“中原”,首選花落誰家
贏得中國市場就能更快贏得未來成為行業共識,這一點在新四化浪潮之下更加顯著,作為最為激進的新能源市場,這兩年的趨勢證明,中國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最炙手可熱的演練場。
而2021年伊始,這種“激烈”表現得愈發明顯。
元旦假期,Model Y公布國產版價格,14萬元的巨額降價讓消費者沸騰。同一天,小鵬汽車宣布與大疆孵化的激光雷達公司達成合作,與特斯拉直接“對壘”。
之后蔚來固態電池、威馬沈暉談1000km續航、吉利牽手百度、富士康拯救拜騰……樁樁件件的爆炸性新聞,無一不觸碰著人們敏感的神經。
1月21日,南北大眾攜ID.4以不足20萬元的價格,給本就不平靜的新能源市場,放下了一顆深水炸彈。
其實,中國一直是大眾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迪斯曾表示,中國是電動車最強勁的市場,也是大眾真正的機會,大眾電動車40%的銷售將在中國。
這個銷售目標比例和目前大眾燃油車在中國銷量的占比差不多,這意味著承載大眾新能源“野心”的主要市場依然會在中國。
但是,想要成為國內新能源“首選品牌”,談何容易?
第一,在純電動車領域,特斯拉已經穩居第一,Model 3在中國的月銷量已逼近3萬輛。而且,隨著比亞迪、廣汽埃安、蔚來等自主品牌和新勢力的不斷上攻,作為后來者的大眾ID.4未來面對的壓力只會不斷增加。
第二,雖然大眾集團轉型的首款車型ID.3已經推出,但此前曝出的軟件問題而導致的延遲上市,始終是大眾在未來轉型道路上的束縛,而對于自動駕駛等智能化汽車的技術,大眾也落后于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
第三,特斯拉目前還沒有和ID.3同級別的車型,而在中國市場特斯拉已經宣稱要推出一款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定位比Model 3要低,預計價格在20萬以內的全新車型,而這款車將是未來ID.3國產后的直接對手。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大眾爭奪特斯拉的市場有些困難,而特斯拉會繼續蠶食大眾等傳統車企的市場。特斯拉下調Model 3售價勢必對大眾ID.3、e-tron的銷量產生較大沖擊,大眾銷售增量壓力加大。
面對重重困難,大眾想要完勝眾多新勢力,蠶食合資品牌20萬區間燃油車的市場份額,顯然并不容易。
寫在最后
按照大眾汽車的規劃,預計2023年在中國市場投放共計8款ID系列車型,預計至2025年將在全球生產150萬輛電動汽車,到2025年,大眾計劃在華共推出30款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占整體產品比例至少達到35%。馮思翰也在ID.4的發布會上表示,“這些產品將幫助我們成為中國消費者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的首選品牌,就像我們在SUV領域做的那樣。”至于采用車海戰術的大眾能否如愿以償的占領市場,還要看中國市場的接受程度了。
責任編輯:xj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2瀏覽量
232349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95瀏覽量
107897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28瀏覽量
126786 -
大眾
+關注
關注
1文章
789瀏覽量
34113 -
小鵬汽車
+關注
關注
4文章
536瀏覽量
147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