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陸半導體業賺錢黑馬封測三強凈利最高暴漲20倍
一周之內,中國大陸三大封測廠接連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其初步核算凈利潤均相較上年同期有明顯增幅,三家凈利潤的總和最高可達24億元。
2.余承東兼任華為云與計算BG總裁透露哪些信息?
任命內容為下:
余承東,現任消費者BG CEO,本次擬增任命Cloud &AI BG總裁(兼)、Cloud & AI BG行政管理團隊主任、增任命Cloud BU總裁(兼)、Cloud BU行政管理團隊主任。
侯金龍,現任云與計算BG總裁,本次擬任命數字能源董事長。
1月27日消息,今天華為發布最新的人事任命公示,余承東兼任華為云與計算BG總裁。華為內部剛剛發布任前公示:余承東增任Cloud &AI BG總裁,而原總裁侯金龍任命為數字能源董事長。
3.中國功率半導體行業公司十強
全球功率半導體行業市場規模總體呈正增長態勢,2019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規模為404億美元,同比增長3.3%。預計2021年達到約441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約為3%。2019年全球功率IC、分立器件及模組市場規模分別為22195.42百萬美元、13878.86百萬美元、5281.08百萬美元,預計到2025年均呈不同幅度增長,市場規模分別增至30206.62百萬美元、17636.51百萬美元、8575.65百萬美元,其中,CAGR最高的為分模組,約8.42%。
相對于發達國家,中國的功率半導體行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但隨著下游領域迅速發展,目前整體市場發展較快。目前中國的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占全球市場規模35%左右,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導體市場,2019年市場規模達940.8億元,同比增長11%。
2014-2021年全球功率半導體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
4.IC Insights:今年DRAM和NAND在IC細分產品中增長率最高
IC Insights最近發布了2021年版的《麥克林報告》(The McClean Report),對今年半導體行業細分產品的銷售增長率預測做了排名預測,細分清單囊括了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定義的33種IC產品類別。下圖為今年預測的增長最快的前十大IC細分市場。
5.上海爭取集成電路12nm規模量產,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據財聯社報道,根據上海市發改委向正在舉行的上海兩會提交的報告顯示,2021年,上海將出臺《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和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修訂出臺新一輪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新建充電樁7萬個。
此外,上海還將爭取集成電路12納米先進工藝規模量產,推進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推動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盡快落戶。
6.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我國在芯片制造環節的機會
從整個芯片技術的發展歷程來看,近20年來,成功跨越的7個技術中,每一代都有一系列的核心技術需要突破。歸納為三個瓶頸:第一類材料瓶頸,第二類器件架構改變,第三類光刻極限技術被突破,這些突破使得摩爾定律在近20年中可以順利發展下來,而這些關鍵突破的很多成果是由基礎研究得到的,所以基礎研究對產業的支撐很重要。
首先,單一的先進的研發工藝將越走越艱難,因此我們必須要有一些特色工藝,包括新的架構等等。
其次,在當前安全不可預測的國際形勢下,我國以基本自主可控的裝備為主體做出55納米產品的意義遠大于使用全部進口裝備做產品。
7.英特爾2020年Q4營收200億美元凈利下降6%
在整個2020財年,英特爾的營收為779億美元,與2019財年的720億美元相比增長8%;凈利潤為209億美元,與2019財年的210億美元相比下降1%;每股收益為4.94美元,與2019財年的4.71億美元相比增長5%。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英特爾2020財年調整后凈利潤為224億美元,與2019財年的218億美元相比增長3%;調整后每股收益為5.30美元,與2019財年的4.87美元相比增長9%。
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正在考慮投資至多17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得克薩斯州或紐約州建設一家芯片制造工廠。
據日經新聞稱,目前認為在奧斯汀生產的芯片僅限于不太先進的14納米工藝節點。三星希望在2022年開始提供基于3nm處理器節點技術的芯片。
9.SEMI:拜登政府應立即重審特朗普半導體出口限制政策
當地時間周一(25日),國際半導體行業組織SEMI呼吁拜登對特朗普政府之前頒布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進行重審。
據路透報道,在致美國商務部候任部長Gina Raimondo的一封信中,SEMI主席Ajit Manocha敦促候任商務部長迅速糾正特朗普在去年8月份的一項規定。她認為,這項規定擴大了美國對外國公司向中國華為銷售產品的約束力,影響了一些非美制造半導體生產和測試設備的銷售。
10.北方華創2020年凈利潤4.6-5.8億元,同比增長48.85%-87.68%
1月24日,北方華創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6億元-5.8億元,同比增長48.85%-87.68%。
11.China Surges Past Americas and Japan in IC Capacity
China’s IC wafer capacity growth accelerated to tune of 14% in 2019 and 21% in 2020 and is expected to grow at least 17% this year, as we report in the latest update of the World Fab Forecast, published December 3rd by SEMI.
But Chinese companies aren’t pulling off this feat singlehandedly. Many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are contributing to the wafer capacity increases in China .
The report shows that from 2019 through the end of 2021 China will have increased wafer capacity for memory by 95%, foundry by 47% and analog by 29%. Foundry will represent the largest portion of those gains, reaching 2 million wpm (200mm equivalents). Memory will follow at about 1.5 million wpm and then analog at over 120,000 wpm.
12.英特爾考慮將更多芯片生產外包,下代產品預計2023年推出
即將上任的英特爾CEOPatGelsinger表示,我有信心,我們2023年的大部分產品將在本土生產。與此同時,考慮到我們投資組合的廣度,我們可能會在某些技術和產品上擴大外部晶圓廠的使用。
13.IC Insights:2021年IC市場規模將達到4415億美元年增12%創歷史新高
IC Insights 表示,2020 年疫情爆發初期,對個人、區域與全球經濟均產生了破壞性影響,但隨著人們轉向遠程辦公生活,刺激筆電、大屏幕智能手機與數據中心需求,帶動2020 年IC 市場年增10%,成為逆勢增長的產業。
1月27日,專業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發布報告指出,2021年IC市場規模估達4415億美元,年增12%,除了是連續第三年雙位數成長,也將改寫2018年創下的4217億美元紀錄。
14.蘋果一季度營收1114億美元創新高大中華區增長57%
1月28日凌晨,蘋果公司在盤后發布了第一財季業績。期內,凈營收為1114.3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18.19億美元增長21%,創下紀錄新高;凈利潤為287.5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2.36億美元增長29%。其中,大中華區營收為213.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5.78億美元增長57%。
其中,來自iPhone的營收為655.97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59.57億美元,同比增長17%;
來自于Mac的營收為86.75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1.60億美元,同比增長21%;
來自于iPad的營收為84.35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9.77億美元,同比增長41%;
來自于可穿戴設備、家居產品和配件的營收為129.71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00.10億美元,同比增長29%;
來自于服務的營收為157.61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27.15億美元,同比增長24%;
15.三星電子2020年第四季度營收552.41億美元
三星電子的財報顯示,在去年第四季度他們營收61.55萬億韓元(552.41億美元),高于2019年同期的59.88萬億,但不及上一季度的66.96萬億,環比下滑8.08%。
半導體業務第四季度的營收下滑,主要是由于存儲業務的營收出現了下滑,這一業務第四季度營收13.51萬億韓元,較上一季度的14.28萬億減少0.77萬億,環比下滑5%。
16.為什么說臺積電的5納米工藝翻車
驍龍888(小米11)跑個Geekbench 5,單CPU功耗就達到了7.8W,堪稱驍龍近代能耗比最差,Adreno GPU性能首次遜于隔壁Mali;而麒麟9000(華為Mate40 Pro)雖說GPU性能上去了,但在光明山脈測試中,跑出了11W的峰值功耗;這都是向著PC功耗看齊的節奏了。很多媒體也因此將5nm冠以“集體翻車”的名號。
17.臺積電在半導體業中領先
18.Cree將改名Wolfspeed全面擁抱SiC
今天早上,Cree在其官方微信號表示:我們預計將于 2021 年底正式更名為Wolfspeed。我們的團隊對于創新和超越可能極限的承諾將始終不變。作為碳化硅 SiC 產業的全球引領者,我們已經做好準備,在未來賦能實現開創性的、高效節能的變革!
19.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手機市場出貨量排名
2020年第四季度出貨量約為3.9億臺,同比增長4.3%。盡管2020年全年仍出現了5.9%的下滑。具體到手機廠商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蘋果,它在第四季度以9010萬臺的出貨量重返榜首。這創造了廠商單季度出貨量的最高記錄,幫助蘋果獲得了22.2%的同比增幅,并占據23.4%的市場份額。三星則是以7390萬臺的出貨量和19.1%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名,得益于A系列的強勁表現以及其在幾乎所有地區市場的增長,三星的同比增長率達到6.2%。
小米以4330萬臺的出貨量和11.2%的市場份額,保持第三位;而OPPO以3380萬臺的出貨量與8.8%的市場份額升到第四位。這兩家公司成功借助華為出貨量下滑的機會,通過積極布局產品線、專注與渠道合作伙伴建立關系,分別獲取了32.0%和10.7%的同比增長。大家關注的華為依舊以3230萬臺的出貨量和8.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五。在美國制裁的重壓下,華為繼續遭受沖擊,同比大幅下滑42.4%。
20.大國AI競賽中國忙趕超但美國仍主導全球AI芯片設計
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ITIF)的研究通過30個單獨的指標對AI進行了評估,其中包括人才、研究活動、商業開發以及對硬件和軟件的投資。根據2020年的數據,美國的總得分為44.6分(滿分是100分),其次是中國(32分)和歐盟(23.3分)。研究人員發現,美國在關鍵領域,如對初創企業的投資以及研發資金投入,處于領先地位。與此同時,中國在幾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20年,中國擁有全球500個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的數量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214個),而美國為113個,歐盟為91個。在這過去的十年里,中國在這一指標上取得明顯的進步。而在2012年的500強中,中國只有68臺計算機,而美國為252臺。
從論文被引數量來看,顯然美國論文引用次數處于領先地位。而且我國每年發表的論文應用型論文較多,基礎研究類論文較少,其中重要的原創性成果更少。要想在 AI 基礎研究領域領先和起主導作用,還任重道遠。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方面人才數量與質量上仍與美國有一定差距,根據清華大學數據,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僅為18232人,美國較中國多出56.5%。其中,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杰出人才數為977人,不足美國的五分之一。
21.TSMC to reportedly manufacture 3nm chips for Intel in 2022
Intel has been struggling for some time despite being the leader in the computer chipset market and blaming that on the CEO, the company announced the appointment of current VMWare CEO Pat Gelsinger who will take control next month.
Now, another major development related to the company has surfaced online. As per the report from Taiwanese media, Intel has given an outsourcing contract to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TSMC) for manufacturing 3nm chips.
22.滬硅產業50億定增背后的目標:欲追上行業TOP5步伐,60萬片月產能正在路上
滬硅產業(688126.SH)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在位于上海嘉定的滬硅產業控股子公司新傲科技一樓會議室內舉行,此次會議審議內容主要圍繞公司1月12日拋出的50億元定增事項。記者了解到,上述定增項目主要包括:15億元投向集成電路制造用300mm高端硅片研發與先進制造項目(下稱“300mm硅片項目”)、20億元投向300mm高端硅基材料研發中試項目(下稱“300mm中試項目”)以及15億元進行流動資金補充。《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滬硅產業300mm硅片產能已達到20萬片/月,出貨量也達到十幾萬片每月。伴隨著滬硅產業科創板IPO募投項目的推進,公司預計今年可達到30萬片/月的產能,“30萬片/月是300mm硅片基本的經濟規模量”,李煒解釋到。
2018年,全球前前五大硅片企業:日本信越化學、日本SUMCO、德國Siltronic、中國臺灣環球晶圓、韓國SK Siltron合計銷售額740億元,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85%提升至2018年的93%,而2018年硅產業集團(模擬合并新傲科技)占全球半導體硅片市場份額 2.18%。
《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通過定增項目“300mm硅片項目”的實施,滬硅產業將在300mm硅片產能達到30萬片/月的基礎上,新增30萬片/月可用于先進制程的300mm半導體硅片產能,即合計產能達到60萬片/月,“這是公司布局的第二步”。
滬硅產業2020年9月回復投資機構調研時表示,目前公司也在積極推進部分本土設備和原材料的認證,“公司拉晶爐目前主要采購自海外,少部分來自國內”
從供應端看,目前國內能夠生產半導體硅片設備的企業包括:晶盛機電(單晶爐、磨削設備、拋光機)、華海清科(拋光機)、盛美和北方華創(清洗機)等。
23.TSMC to reportedly manufacture 3nm chips for Intel in 2022
The report claims that Intel’s upcoming chips designed with a 3nm process will go into mass produc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22. With this, Intel will become the second-largest customer for TSMC’s 3nm process after Apple.
The company is also facing stiff competition from the likes of AMD and NVIDIA. While AMD has acquired Xilinx for $35 billion, NVIDIA recently announced the acquisition of ARM for $40 billion, putting Intel’s current position in the market at risk.
24.吉利啟動低軌衛星互聯網項目總投資41.2億元
1月26日,據青島日報報道,吉利衛星互聯網項目旗下的青島上合航天科技新產業項目規劃方案進行批前公示,標志著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總投資 41.2 億元,位于青島膠州市上合示范區內。
該項目由吉利旗下子公司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下列簡稱:時空道宇)承接。同月,青島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20年4月24日,吉利宣布時空道宇自主設計研發的首發雙星將于6月進行星箭合體試驗,并有望在年底前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在青島項目之前,2020年3月3日,吉利衛星項目在臺州正式開工。這是國內首個脈動式模塊化衛星智能AIT(總裝集成測試)中心。吉利也因此進軍商用衛星領域,成為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
根據天風證券預估,我國衛星互聯網年產值將有望于2028年達到0.4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衛星制造年產值403.62億元,火箭發射年產值180.7億元,地面設備1716.1億元,衛星應用1733.9億元。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2021.2.1)半導體一周要聞-莫大康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求是緣半導體】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1文章
11617瀏覽量
362818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2瀏覽量
99942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87瀏覽量
221458 -
封測
+關注
關注
4文章
350瀏覽量
35213
原文標題:(2021.2.1)半導體一周要聞-莫大康
文章出處:【微信號:TruthSemiGroup,微信公眾號:求是緣半導體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