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是擊碎流言最好的方式。
2月3日,華為推出了最新一款的旗艦級折疊屏手機,并將于2月22日正式發布,產品名為華為MateX2。
當天,手機業務及其掌舵人——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也在個人微博宣布,“華為MateXs仍然是目前市場上體驗最好的折疊屏手機,但前進沒有終點,我們還要繼續突破自我,不斷優化產品的核心體驗。”
年終歲尾,關于華為公司的各種流言甚囂塵上。就在此前一天,針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退出華為的部分傳聞,華為公司發言人表示,對造謠傳謠者,華為將依法采取措施。
稍早之前,余承東也曾被傳出調任消息。但他并未調任,而是將兼任華為Cloud & AI BG(云與計算BG)總裁。就在華為發布這條重磅人事調動后,相關討論立刻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華為要在云計算市場大展身手了嗎?手機業務有何影響?統籌華為手機(智能移動終端)、汽車(智能汽車系統)、云與計算(Cloud & AI)三大核心業務的余承東,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01 云業務的是與非
在華為內部,云與計算BG排在運營商BG、消費者BG與企業BG之后,位列四大部門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于云計算這一領域,從2007年成立聚焦云計算的虛擬化研究部開始,華為已經關注了十多年。2010年,華為啟動了以云計算為核心的“云帆計劃”。但直至2017年3月,華為才正式宣布成立Cloud BU,致力于提供公有云服務。
彼時,宣布這一決定的,正是此次被所謂“網絡謠言”困擾的徐直軍。
當年8月28日,任正非簽發名為《關于Cloud BU組織變動的通知》,將云業務Cloud BU遷移至華為集團下,升級為一級部門,負責構建云服務競爭力,對云服務的商業成功負責。
成立5個月就被升級為一級部門,華為對云計算的重視可見一斑。當時,華為喊出了“三年干掉阿里,躋身世界云五強”的目標。
2019年12月,華為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成立。2020年,華為宣布將云(Cloud BU)、計算產品線(服務器等)、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及相關服務業務進行合并,正式成立云與計算BG。
在云與計算BG中,云計算業務是最被華為寄以厚望的業務之一,而這一市場也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Gartner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為1883億美元,同比增幅20.9%;預計2020年全年規模同比增量與增幅分別為370億美元與19.6%;未來3年(2021—2023),年均規模增量將進一步提升至448億美元、相應年均規模增幅為16.9%。
國內市場方面,據中國產業信息網調查顯示,2020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預計可達1619億元,同比增速在25%以上。至2021年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長趨勢,市場規模預計可超20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安信證券
市場占有率方面,據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0第一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華為云在中國公有云IaaS+PaaS市場份額為8.6%,位列阿里云(42.4%)和騰訊云(12.1%)之后,排名第三。
另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顯示,華為云的市場份額在2020年第一季度為14.1%,第二季度為15.5%,第三季度提升至16.2%,連續三個季度排名國內公有云市場第二名。
而且,華為云還創造出云計算廠商最快的增長紀錄,2020年前三季度增速均超過200%,為全球最快。
但是,雖然華為云在國內的排名已穩居前三,發展速度飛快,華為創始人及CEO任正非卻并不滿意。這不僅是因為當年曾喊出“三年干掉阿里”,如今雙方差距仍然很大,更在于華為云乃至整個華為所面臨的處境。
2020年11月4日,任正非在華為云業務的匯報會上強調,華為云是未來華為發展的一個重要業務,必須抓住全球云服務這個重要的機遇。
對于華為云如何在阿里、亞馬遜等眾多強敵中突圍而出,任正非指出,“內部統一組織,是靠打勝仗來牽引的,在打勝仗中不斷來組合隊列。”
任正非還具體指出華為云當前存在的問題,比如資源投入增加了,作戰效率卻降低了;內部溝通成本高,“在政企做了決策以后,再到云那邊溝通,兩邊頻繁開會,沒有原來那么高效”。
這篇講話發表在華為“心聲社區”之后,成員“藍血十劫”的回帖得到了最高點贊。這篇回帖認為,華為云的問題不只出在業務方面,更在于管理上,“整頓業務前首先還是先整頓一下班子吧!”
這種情況下,華為選擇了余承東“扛鼎”云業務。他的到來,也是華為自2017年8月成立云BU后,第一次更換核心領導層。
“沒有人能夠記住世界第二,只能記住第一。”這是余承東的信條。讓這樣一員“悍將”執掌云業務,華為的野心已不言而喻。
但是,隨著這條人事調動公布,余承東同時仍在負責的手機業務出售的傳聞,再度流傳。
華為必須放棄一個嗎,還是另有更宏大的計劃?
02 生態,手機的出路
在華為官宣余承東兼任云與計算BG總裁前一天,1月26日,華為剛剛否認了出售華為Mate和P系列手機業務。
放手榮耀,并不意味著放棄手機業務,這似乎是華為想要著重強調的意念。
當然,華為將不得不面對手機業務進一步萎縮的風險。2020年9月15日,華為麒麟芯片被正式斷供。近日,多家分析機構出具最新統計報告顯示,芯片斷供事件對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影響已經有所展現。
就在1月28日,華為的老對手蘋果發布了2021年Q1財報(相當于2020財年Q4),這一季度中蘋果整體營收達到1114.39億美元,同比增長21%,創下單季營收新高;凈利潤為287.55億美元,同比增長29%。
而此時的華為手機,因為芯片不足,Mate 40雖然在很多渠道已被炒到8000元,仍然一機難求。
顯而易見,華為手機的出貨量遭遇了很大的沖擊。
據分析機構Omdia的報告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華為出貨量同比下降42.9%,從2019年第四季度的5600萬臺降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3200萬臺。2020年全年,華為的出貨量下降了21.6%,從2019年的2.406億臺降至2020年的1.887億臺。
另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顯示,華為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共銷售3300萬部智能手機,同比下降41%,其市場份額為8%。這是華為手機連續六年來,首次單季度跌出全球排名前五。
就在2020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的銷量還曾是全球第一。
華為是值得國人敬佩的民族企業,但目前手機業務的狀況有些不容樂觀。如果芯片持續不足,出貨量的萎縮或將持續,華為旗艦機換代速度也會隨之減緩。甚至有業內人士稱:“就目前華為的芯片儲備,手機也就撐一代。”
2020年12月2日,高通公司總裁安蒙表示,高通已向美國政府申請的整個產品線向華為供貨的許可,但當時拿到的是4G芯片、計算類以及WiFi產品許可,5G相關芯片的許可還沒有拿到。
但是,目前華為放棄手機業務的可能性并不高。華為方面曾對《中國經營報》表示,這次調整的目的,是為了強化以手機為入口的“端”與云計算的協同,將核心能力進一步整合,提升內部運作效率,加強互聯網業務布局,促進生態發展。
正如任正非在去年11月的那次講話中所強調的,“要抓應用生態建設,要像亞馬遜一樣建立大生態,沒有應用,華為云可能會死掉。”
而能夠整合云計算和手機業務,殺出一條血路的人,非余承東莫屬。
03 為什么選擇了余承東?
余承東以善于打硬仗,打勝仗聞名。在華為內部,有“圣無線,神終端”之說,余承東便是無線部門和終端手機業務的關鍵人物。
另據虎嗅報道,有華為內部人士表示,對于余承東的到來,華為云與計算BG內部非常振奮。這一現象,足見余承東的眾望所歸。
而此次擔綱三大核心業務的掌舵人,從余承東個人發展來說,可以稱得上是“進階之戰”。甚至有評論認為,“任是把余當接班人培養”。
拋開上述原因,余承東被選中擔任這一重大角色,和他過往的取得的成績和經歷息息相關。
首先,帶領消費者業務發展壯大的余承東,具備開拓新BG的經驗和能力。
從2010年開始,8年時間,余承東將華為手機從低端貼牌產品,做到了全球份額第一。消費者業務成為華為最大的“現金牛”,2019年在華為整體營收中的占比達到56%。
第二,華為云業務兼具to B、to C特性,而余承東兼具兩種視野。在擔任消費者業務CEO之前,余承東曾擔任3G產品總監、無線產品行銷副總裁、無線產品線總裁等職務,對to B的規則了然于胸。
未來,如何實現端云協同發展,將是華為的主戰場之一,而余承東的經驗、能力,都將得到更好的發揮。
在普通消費者看來,手機發布會的上“余大嘴”也許營銷能力出眾,但對他來說并非核心技能。
1993年,清華畢業的余承東加入華為,參與了華為CC08數字交換機的研發,逐漸成為華為無線部門的關鍵人物。這說明在最早時期,他是技術型人才。而且在通信領域,他還是第四代分布式基站第一發明人。
此后,華為消費者業務在余承東手上發展壯大。雖然當時阻力重重,后來卻逐漸成為華為的核心支柱之一,這也是對他戰略和管理能力的有力證明。
目前,無論是國外的亞馬遜、谷歌、IBM、微軟,還是國內的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等,“上云”已經成為眾多巨頭公認的未來發展重點方向,其市場前景將遠遠超過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和其他市場。
目前的華為,外有市場與技術封鎖,內有企業轉型陣痛,壓力不可謂不大。余承東在短時間內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不言自明。他能夠力挽狂瀾,帶領華為邁向下一個高峰嗎?
“如果沒有死掉,我們以后就有希望了。”
當年華為手機轉型時,余承東曾如此說,隨后締造了一個輝煌時代。如今,斗志不死,希望就在。
責任編輯:tzh
-
手機
+關注
關注
35文章
6893瀏覽量
157916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17瀏覽量
252467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49瀏覽量
137659 -
折疊屏
+關注
關注
3文章
525瀏覽量
1536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