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中美關系大家認為,中國所謂的AI數據優勢底蘊不夠,華為在5G接入網的市場優勢也非常脆弱
兩三年前,NEC中國研究院的幾位老師介紹談及,當時中國在科技領域的一些進展和蹉跎,很像當年的日本,一些中國公司的動作比如華為,很像當年的日本NEC。
座中大家避而不談的一個問題是,既然如此,華為以及眾多中國公司的科技崛起是一時的嗎?會不會重復日本NEC當年的覆轍?
為此,筆者還曾專程去西安拜訪當年NEC研究院的早期創立者和領導者,了解NEC美國研究院為什么會興起,突然眾星云集,又為什么最終鳥獸散,沒有享受到在AI、3G領域的領先成果?
華為、百度以及其他所謂開始領先的中國公司會步其后塵嗎?
1月18日,《華爾街日報》刊發了Susan Shirk和Peter F. Cowhey的一篇文章,題為《夸大中國科技實力的危險》。由題可知,兩位對此前外界對中國以及中國公司的科技實力開始領先,并超越美國的觀點并不認同。
公開資料可見,Peter F. Cowhey是圣地亞哥大學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院長,也是高通公司通信與技術政策顧問,也曾在奧巴馬政府任職,制定美國貿易戰略。
Susan Shirk的中文名字更為人熟知——謝淑麗。1971年,謝淑麗到訪中國,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其研究經歷有點類似傅高義,從日本到香港,再到中國內地,也曾經任職美國政府,在克林頓政府與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共事。處理過中國入世、中國大使館遇襲事件。她也被一位澳門大學教授評選為美國“十大中國通”之一,與李侃如等大賢并列。
就是這兩位,很清晰地指出:對于中國在AI和5G方面的優勢假設,來自于科技認知的欠缺,最終會導致美國的政策錯誤。
文章列舉了諸如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以及哈佛大學教授艾里森的觀點,中國在5G技術已經處于領先地位,以及未來10年,中國將在人工智能領域超越美國。
艾里森將中國比喻為21世紀的沙特,擁有新世紀最寶貴的商品:數據。其含義是指,未來數據的價值等同于上一世紀的石油能源。該議認為,中國人口眾多,且隱私保護極為有限(*該文作者觀點),因此,中國機器學習算法能夠在更大的數據集上進行訓練。*
中國將在AI進化速度和強度上,比美國機器學習算法更勝一籌。顯然,兩位中美政策大神并不同意這一看法。他們指出這一預測背后有兩個基本錯誤。
一,此數據非彼數據。機器學習仰仗的是專門的數據集,而不是堆積如山的無差別數據點。
二,這種觀點忽視了收益遞減規律:無限制地追加數據并不會導致實驗結果無限改善,反而可能削弱其表現。就很多AI任務而言,機器模擬往往比堆積如山的數據更有效。
在謝淑麗與Cowhey看來,對中國AI實力的過度擔心,會導致一個直接的惡果,是美國試圖自我封閉。“如果美國將這些杰出科學家的工作視為國家機密封存起來,或者限制他們招收中國學生,他們的研究進程就會減緩。這樣一來,他們只會把研究轉到其他地方,飛到加拿大可用不了多少時間。為保持領先而對研究成果過度保密,只會快速走向衰落?!?/p>
在Cowhey更為熟悉的通信技術領域,看起來,華為的優勢不可動搖,華為在5G無線接入網的市占率高居第一,這也是美國認為應該采取措施肢解華為,恢復美國領導地位的起因。
兩位大神認為,真正驅動5G進化的是半導體、軟件系統和云計算,在這些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的是美國,而不是華為,或任何其他中國企業。美國的政策制定者不應該害怕華為。
在此,謝淑麗與Cowhey提出的解釋值得思考,在兩位眼中,華為的優勢顯赫就如同當年的IBM——大型機時代的IBM,“龐大的規模、專有的標準和軟件讓競爭對手難以匹敵?!?/p>
IBM的主導地位何時開始動搖,被誰動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政府采取補貼政策,大力扶持日本電氣也就是NEC等新興競爭對手……
其因果,與今天的中國是不是異常相似?華為的結局會像NEC一樣嗎?
謝淑麗與Cowhey指出了NEC衰敗的一個解釋:真正導致IBM和NEC等日本巨頭衰落的,是互聯網的興起——互聯網的透明標準讓許多新公司的產品能夠“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半導體、軟件和桌面計算的蓬勃發展催生了智能手機應用程序,若要在30年前實現這些功能,成本要高得多。
5G也正處于類似的時間節點。兩人認為,5G技術標準將使得專業領域的供應商,像互聯網時代的微軟和英特爾那樣,與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三星展開競爭。通過云計算和軟件加以控制,將削弱通過舊的接入網基礎設施實現的控制,而前者恰恰是美國的優勢所在。
這一觀點更易于被人接受在于,華為倒下,最大的受益者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是諾基亞、愛立信、三星這種老朽之輩,更不應該是高通這種一直備受爭議之徒。能帶來5G殺手應用的,怎么樣也應該是一個新勢力,比如特斯拉。
拋開兩位作者庸俗的國別競爭理念,以及美國軟件、生態創新優勢論的既有思維不論,其解釋與回答,尤其理解NEC等日本巨頭興衰,別有風味。
兩位作者的最終結論,是鼓勵中美的技術接觸,加強美國創新生態系統,提升科技競爭力。其堅定認為美國在軟件、云、生態方面的優勢思維,也不能免俗。但這也確實是,眾多中國科技業者無法細表的領域。
責任編輯:haq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17瀏覽量
252478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362瀏覽量
269765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496瀏覽量
5652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