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由華為和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澎湃新聞聯合主辦的“互聯共榮”論壇在上海卓美亞酒店舉行。來自中國、馬來西亞、西班牙、泰國、匈牙利、葡萄牙以及多個國際組織的高級官員、行業監管機構負責人以及智庫學者等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論壇,共同探索數字技術如何助力可持續發展,共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來自50多個國家超過1000位嘉賓線上參會。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董事陳黎芳女士在論壇上做了題為《相信技術的力量》主題發言。她表示,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引擎,呼吁每個人,每個企業從點滴做起,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共建一個綠色、創新、包容的美好世界。
發言全文如下:
剛剛過去的2020,帶給我們的感受是非常復雜的,每個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響,我們曾經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部分失效,曾經深信不疑的價值判斷也產生了偏離。而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人類社會達成“共識”之艱難、之挑戰。大到封國封城的政策,小至帶不帶口罩的選擇,我們仿佛一直處于爭論、沖突和矛盾之中。
今天我們討論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里面包含17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我認為,要推動這17項目標的實現,科技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要能充分發揮出技術對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量,我們需要做到兩點。
第一、我們首先達成“真正的共識”——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引擎。
從歷史上看,人類社會的每一次巨大變革和進步,都是建立在科技的突破與發展基礎之上的。但今天,科技被涂上了太多情感、政治的色彩,甚至被妖魔化。造成一部分人會因為恐懼,因為不信任,轉而不再相信科技的力量,甚至利用各種力量和手段,去阻止科技的發展。
我看到最近有一個報告里有這樣一個觀點:“如果一個受中國主導的數字化平臺非常重要,并且美國又不能有效應對其中的威脅,這個數字化平臺對于美國而言就是“高度危險”的。5G就是這樣一個“高度危險”的平臺。”
5G具有大帶寬、低時延、廣聯接的特性,是一項促進傳統行業升級轉型、造福整個人類的科技,也是一項標準化的技術。隨著5G網絡在各國、各行各業的部署,消費者開始享受到了5G所帶來的極致體驗,越來越多的行業,如港口、礦山、交通等已經開始通過5G來提升作業效率。這樣的技術,危險在哪里?我看不出來。
如果一方面聲稱技術很重要,一方面又通過意識形態來阻礙技術發展,導致的結果只能是分裂、混亂、退步。
因此,我們需要達成的共識是:充分相信并發揮技術對社會的推動作用。
當然,技術也在存在被濫用的風險,這并不是一個新問題,從工業革命開始,人們就在建立各種規則,對技術應用可能導致的風險進行治理。我們看到的結果是:各種技術的發展跨越了國界,人類福祉極大提升,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管理。今天,我們已經進入數字時代,網絡安全、隱私保護、可信AI等各種數字治理規則也正在推出或醞釀之中,我們對技術的發展應該更有信心、更加開放。
第二、采取堅決的行動,讓科技真正發揮效力,創造更大價值。
達成一種共識很難,否定一種技術卻很簡單。相信科技的力量,對于企業來說,就是“從小做起”。在這里我想引用產品開發中的一個概念“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簡可行產品。它原本指的是,憑借有限資源造出滿足設計核心概念的產品,在面向市場的用戶的過程中,再不斷迭代,不斷完善。
我在這里想說的是,人們在科技發展上完全達成共識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那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現有認知和資源的基礎之上,堅定不移地往前走,遇水搭橋,逢山開路,一點點解決問題,不斷迭代完善,而非制造對立。
對華為來說,一直以來,我們都是技術進步的支持者和踐行者。我們相信,科技的最終指向是全體人類的福祉,數字技術可以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在此,我也和大家分享幾個案例。
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60多個國家,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8億噸,相當于種植了2億多棵樹。以埃塞爾比亞為例,華為幫助客戶部署400+太陽能站點,每年減少碳排放2850噸。在中國的寧夏和山東,全球最大的單體“農光”、“漁光”互補電站成為當地環保產業新亮點。
另外,華為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啟動為期三年的 Open Schools項目合作,將在埃及、埃塞俄比亞、加納三個國家幫助學校提升數字技能和開展線上教學。
這些案例背后,每一個聯接的產生,每一克碳排放的減少,每一瓦特電力的節省,所有細小的改善背后,都是技術一點一滴的進步,這就是技術帶給世界的價值。
責任編輯:lq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0瀏覽量
252604 -
數字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334瀏覽量
25384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46瀏覽量
62050
原文標題:華為陳黎芳:相信技術的力量
文章出處:【微信號:txshj123,微信公眾號:通信世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