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型研發、生產制造、渠道搭建、融資能力、品牌營銷,就像一道道“硬門檻”,將其攔在行業之外。
“小米真的要造車了?”
上周,車圈中關于該話題的討論,再次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原因非常簡單,從目前智能手機行業的份額占比來看,面對蘋果、華為、三星的夾擊,小米雖然表現優異,但仍快速趨于飽和。因此,找到新的“風口”分擔壓力,已然成為大勢所趨,而“入局造車”成為了雷軍給出的新答案。
北京時間2月19日,據《晚點 LatePost》從多個信息源獲悉,前者已確定造車,并視其為戰略級決策,不過具體形式和路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并且有知情人士稱,小米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
消息一出,很快其股價應聲由跌轉升,最高盤中漲幅一度達到12%。隨后,小米官方對于相關事宜進行了回復,“等等看看,暫時沒有。”沒有否定,也未承認,模糊不清卻又稍顯曖昧的態度背后,好似將此事最終落地的可能性,推向了最高程度。
只不過,正當大多人都覺得選擇此刻入局造車,極有可能推動小米更快實現質變,作為旁觀者,我卻持反對態度。因為,過往經驗總是不斷告誡我們,越是看似美好的事物背后,越是充滿危機與挑戰。
當下,本就容量有限的新能源賽道,早已人滿為患。其實,就在小米被爆入局造車前幾小時,企查查曾發布一份《2020年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注冊量》的研究報告。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23.2萬家,2020年全年新注冊企業7.86萬家,同比增長70.8%,其中四季度新增企業2.7萬家。從地區分布來看,目前廣東省以2.6萬家企業排名第一,山東、江蘇分列二三名。此外,全行業45%的企業注冊資本高于500萬。
而從近十年的行業發展來看,2014年開始新能源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企業注冊量同比增長了105.0%。2016年新注冊企業超過2萬家,隨后幾年更是突飛猛進。2018年的注冊量首次超過了4萬家,2020年注冊量再創新高,達到7.86萬家,同比增長了70.8%。
換言之,過去一年,雖然我們經歷了新能源細分市場的“洗牌”,但是隨著大盤整體的止跌、復蘇、向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玩家涌入。作為參考,單季度企業注冊量層面,2020年Q1注冊量為0.8萬家。
時間推移至Q2,注冊量為2.0萬家,環比上漲122.2%,Q3注冊量為2.3萬家,環比上漲15%,Q4的注冊量為2.7萬家,環比上漲了17.4%。總體來看,除了Q1出現略微下跌,其他三個季度數據均呈上漲趨勢。
“小米產品的毛利潤大多不高于 5%。”多年以前,正是秉承極致性價比的路線,身處剛剛起步的智能手機行業,雷軍得以帶領小米從眾多外資品牌中突圍。但如今,即使前者真的下定決心入局造車,所需面對的局面與競爭壓力,必然是曾經的數十倍還多。
車型研發、生產制造、渠道搭建、融資能力、品牌營銷,就像一道道“硬門檻”,將其攔在行業之外。同樣,阻擋的還有亦如蘋果、百度、富士康,這些已然入局的“外來者”。
原文標題:2021,新能源賽道“人滿為患”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54瀏覽量
231877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97瀏覽量
99855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80瀏覽量
144547
原文標題:2021,新能源賽道“人滿為患”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