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上海目標實現本地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500億元,占全市汽車制造業產值35%以上。”
“電是清潔能源的最終利用形式,也是效率最高的利用方式”。而長久以來,減弱化石燃料的使用早已成來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當能源轉型變革的根本任務落腳在構建清潔、低碳的新型能源體系。這就預示,伴隨人類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世界變遷的風向將直指“電氣化”。
從推動產業轉型異常猛烈的歐洲,到當下的中國,以“電”為核心的新能源發展,都儼然成了主旋律。這樣一來,各大城市對落子新能源產業的進程,勢必將進入新一輪的提速階段。
上海,做為中國新能源發展迅速且良好的超一線城市,至此將承擔偌大的產業輻射職責。新一輪《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的正式公布,揭開了新能源擴張的新序章,終結了地方車企仰賴插混市場紅利的現在與未來。
2月25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明確了“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地”的訴求。同時,最新出臺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更是為上海規劃出了一個具體且有著明確發展節點的未來。
根據《實施計劃》內容,到2025年,上海目標實現本地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500億元,占全市汽車制造業產值35%以上。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上海有機會成為中國發展新能源最激進和最穩健的城市。
一方是地方強硬的政策和市場需求在推動,另一方面則是仰賴身處上海的汽車企業對新能源產業的貢獻,再者則是寄希望于,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新技術,能驅使新增的新能源產業再次落地。
前者不難理解,限牌限行政策的加劇和基礎充電網絡的完善,將成為利好的主導因素。在2023 年以前,大量插混車輛的激增和營運車輛轉投“電動化”必然是促成既定規劃的成因。
按此份計劃的發展目標可以看出,除了個人新增購置車輛中純電動汽車占比超過50%。公交汽車、巡游出租車、黨政機關公務車輛、中心城區載貨汽車、郵政用車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車,國有企事業單位公務車輛、環衛車輛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80%,網約出租車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50%,重型載貨車輛、工程車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明顯提升。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總量突破1萬輛。
2019年,申沃首批超高等級九系純電動公交車批量交付上海巴士五公司,正式上線公交線路728路運營。從此,上海地面公共交通全面進入電氣化的大幕被拉開了,以本土的申沃、申龍和萬象三家公交車企,悉數進入上海各大公交公司的采購名錄。
相比往日以宇通為首的新能源公交車試點工作,上海地面交通前所未有的大換血時代其實才剛剛開始。燃油車、超級電容式、混動車接連被送入拆車廠,取而代之的全是新上線的純電車型。
2020年3月30日,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申沃公司現場調研時,曾對申沃的質量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故而,無論距離上海地面交通徹底歸于電動形式還有多久,以公共交通為核心推動“電氣化”進程的計劃都勢不可擋。
回歸到個人層面,優化個人使用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完善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支持政策是目的。自2023年起,對消費者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不再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額度,則是必要的執行手段。
2020年,上海汽車銷量達到64.64萬輛,比第2名北京多9.05萬輛。而汽車保有量上,上海則一共有415.8萬輛汽車,平均每兩個家庭人就有一輛汽車。而在新能源市場,雖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依賴政策的利導,但至少,2020年上海新增推廣新能源汽車12.1萬輛(同比增長92%),累計推廣42.4萬輛(燃料電池汽車1483輛),總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產量方面,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建明介紹,上海在去年一年里的新能源汽車完成了23.86萬輛,同比增長1.9倍,產值達到663.64億元,同比更是增長了1.7倍。盡管與計劃中到2025年產量超過120萬輛有所差距,可是,仍然能就上海為構建新能源產業積極一面,抱以一定的期待。
早年間,為加速產業集群效應的形成,《上海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2016~2020年)》以及《上海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工程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相關政策的落地,上海構建新能源生態鏈的野心就已經種下。
不可否認,大面積的新能源車企總部進駐上海,無外乎是看中上海在各級市場中扮演的地位。但隨著上海和特斯拉深度綁定,再說上海想做新能源第一城是有所偏頗的,就沒有意義了。
相比擁有比亞迪的深圳,上海并非有著先發優勢。但特斯拉的強勢卻歷歷在目。去年12月,特斯拉Model 3銷量為23804輛,銷量再創新高。而全年,中國制造Model 3銷量高達137459輛,登頂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現在的特斯拉已不容小覷,那未來呢?限制插混車型上牌的政策會導致上汽集團這一本土企業遭遇極大的打擊。但由此產生的市場空白,亦將有部分被特斯拉填補。同時,全國范圍內的電氣化進程,價格愈發往下的特斯拉必將在銷量層面得到大幅度提升。
其次,由政府牽頭的技術發展又會導致什么?計劃指出,上海將會支持上汽集團發展新能源汽車。以便到2025年,自主品牌乘用車新能源車型銷售占比能超過30%,集團新能源汽車銷售占比超過20%,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綜合實力國內領先。鼓勵國內外技術領先、實力雄厚的企業在滬投資建設整車制造、研發項目。
加之,上汽集團旗下的合資公司所把持的大眾MEB工廠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的推進,這一看似太過牽強的計劃其實是有著相對可行的要點。而隨著身處下游的華域汽車、捷氫、重塑等企業的關鍵零部件產業化能力不斷提升,2025年的上海將會把新能源打造成什么樣,誰又能給出個具象的答案?
從2019年年起,我們接連看到了許許多多的造車新勢力停擺、陷落和徹底消逝,與之深度綁定的地方政府也慘遭了一次次的連累。很多人都說,在這一輪的賭博中,合肥成了最大的贏家。蔚來與大眾(安徽)的落地,使之成為嘗盡了新能源產業的紅利。
那么,上海呢?依托現有車企來賦能僅是一部分。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和產品供給體系、加大智能汽車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推動車用氫氣供應體系有序建設是上海未來將進行的重點工作。布局一批零部件“獨角獸”企業、打造多層次產業集群和推動行業和區域合作開放,則是這座特大型城市塑造新能源產業生態的最終目的。
2020年7月7日,18個產業項目在臨港新片區集中開工。其中,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儲能裝備系統研發和制造的藍灣進平新能源項目,將填補新能源汽車產業“電池、電機、電控”領域的“結構短板”;2021年1月1日,當國產特斯拉Model Y正式公布33.99萬起的售價,全國掀起了預定熱潮;2021月1月13日,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正式發布,并同步推出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品牌――IM智己······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上海已然將新能源產業的壯大和統籌作為了當下的工作重心。而為了實現產業規模國內領先、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綠色交通能源體系加速實現、網聯化智能化應用能力明顯提升、基礎設施配套持續優化和事關新能源產業的政策不斷完善的目標,想必這只是冰山一角。
或許對于上海,人們總愿意稱其為“魔都”。它的過去刻畫了上海的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氣度與胸懷。而今日,魔性已經被我們自覺接受,成為這座城市最深的印記。當下的上海仍然承續著從前的輝火,連接本土與世界,海納百川,包容歷史與當下。那未來,“新能源第一城”的標簽是下一階段努力的方向,亦會成為其實現智慧城市互融共生的真實寫照。
原文標題:上海要做“新能源第一城”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79瀏覽量
107759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04瀏覽量
99898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73瀏覽量
97537
原文標題:上海要做“新能源第一城”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