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隨以“螞蟻呀嘿”為BGM的魔性短視頻霸屏各大社交網站,一款名為Avatarify的AI換臉APP迅速走紅,一度沖上了蘋果App Store免費榜第一。隨后,網購平臺上也涌現出大量“螞蟻呀嘿”特效視頻代做的付費服務,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一時間,“AI換臉”技術再度引發圈內熱議。
繞不過去的隱私泄露問題
據悉,Avatarify操作非常簡單,用戶只需導入手機中的圖像,并在素材庫中選擇需要的Demo,設置最高24fps或12fps的幀數后,軟件就能一鍵生成Gif動圖。如使用實時拍攝功能,靜態照片中人的五官還會隨著用戶實時表情的動作做出相應的變化,例如挑眉毛、眨眼睛、說話等。雖然下載免費,但用戶若想在生成的GIF及短視頻中去除水印、增加內存,則需另外付費。目前,Avatarify的一周使用價格為18元,包年價格為253元,首周免費。
這款APP背后的技術原理其實非常簡單。Avatarify 基于“一階運動模型”(First Order Motion Model)的人工神經網絡以及超過12,000個視頻的訓練數據集,最終能實現的效果是無需手動調整直接對靜態頭像圖像進行動畫處理。此前紅極一時、后因涉嫌侵權問題被工信部下架了的ZAO APP也采用了類似的原理。
盡管Avatarify在使用頁面就明確說明“你的數據是安全的,且不會發送到云端”。但在“剪映”模板界面底部有一則免責聲明:“為了更好的效果,素材將被上傳到服務器處理,處理后會及時刪除。請勿上傳和使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素材?!庇袑<抑赋?,AI換臉技術若想達到更高的精度或靈活度,開發者必須收集大量范例數據對程序和模型進行學習和訓練。用戶個人上傳的面部信息會被直接用于數據訓練,這就繞不過隱私泄露的問題了。
生物識別信息泄露后果嚴重
事實上,不止是面部信息,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不斷演進,指紋、虹膜、聲紋、步態等生物信息都存在著泄露風險。比如,網絡安全專家曾指出拍照比“剪刀手”可能泄露指紋信息?;旧?.5米內拍攝的“剪刀手”照片能100%還原出被攝者的指紋,1.5米至3米內拍攝的照片能還原出50%的指紋,超過3米拍攝的照片才難以提取其中的指紋。再舉個例子,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團隊對20款市面主流手機進行調查,發現通過打印照片的方式,將眼睛部位瞄準人臉識別,大部分手機皆可瞬間解鎖。
近年來,受益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特征識別技術以其不可復制性、可擴展性和快速性等特點在金融、安防、教育、醫療等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與此同時,該技術屢屢引發的隱私數據泄露事件,也讓公眾焦慮日益加劇。
相關專家指出,生物信息具有顯著的不可撤銷性,這很可能加劇信息遺失帶來的風險?!耙酝艽a被竊取,可通過重新設置實現密碼更改,并提高安全防范級別。但人臉等生物特征信息是唯一且終身不變的,因此一旦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被非法買賣,就將導致人們個人財產、或者隱私等被公開,不僅對于個人的人身、財產安全會產生很大的威脅或不可預測的損害,而且也無法挽回或預防后續損害的發生,后果不堪設想。”
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
對于生物識別技術所面臨的挑戰,業內專家指出,“在算法層,需要標注良好的大型數據集,滿足深度學習模型的解釋性以及實際應用場景的復雜性;在硬件層,需要致力于傳感器的設計與制造、芯片的設計與制造以及移動設備的實時計算的研發工作;在法律法規層面,需要政府機構不斷完善相關政策,統一行業標準,保障用戶隱私保護?!?/p>
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也提出了相關建議:“一是要明確必要性原則,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替代的情況下不得采集生物識別信息;二是歸口管理,在公安或者網信系統增設專門的數據保護部門;三是設置必要門檻,杜絕任何企業都可以染指公民生物識別信息的現狀,乃至參照身份證管理,原始數據統一由國家掌控?!?/p>
生物識別技術的信息安全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梢钥吹剑覈趥€人信息保護層面的立法也已提速。例如《民法典》將自然人生物識別信息列為個人信息;《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更是加入了與生物信息進行搜集、傳輸和存儲相關的條文。2021年,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也被列入了全國人大重點立法工作。相信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企業和個人參與其中,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將逐步走向健康、高速、安全。
責任編輯:lq
-
神經網絡
+關注
關注
42文章
4777瀏覽量
100987 -
生物識別
+關注
關注
3文章
1210瀏覽量
52552 -
app store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1瀏覽量
13770
原文標題:AI換臉APP意外走紅,警惕生物識別信息泄露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