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慧城市建設在全球范圍內方興未艾。
在智慧城市的建設大潮中,中國的成績格外耀眼。就在前不久,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大獎(WSCA)正式公布獲獎名單,上海榮膺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城市。
智慧城市看起來很大,但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智慧交通的智慧斑馬線、智慧停車,到路邊功能豐富的智慧燈桿,再到人性化的智能公廁,城市的智慧與我們如影隨形。下面小編將與您一起分享那些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看到的改變和機遇
Part.1
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歷程
說到智慧城市的改變,不妨從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歷程開始說起。
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歐美地區誕生,卻在中國發揚光大。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數字城市與物聯網相結合的產物,被認為是信息時代城市發展的方向,文明發展的趨勢。
2012年,《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的發布拉開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序幕。隨后在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試點城市多達103個。
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智慧城市建設從盲目追捧期走向實施落地期,智慧城市建設投資逐漸回歸理性。痛定思痛后,在2016年中國智慧城市踏上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征程,開啟了從1.0向2.0的跨越,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一批示范性新型智慧城市。
走入正軌后,2017年,中國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數量超過500 個。2018年,中國在建智慧城市數量占全球的48%,智慧城市建設即將領跑全球。
2020年“新基建”的號角吹響,5G、人工智能、大數據……各類新型技術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智慧城市作為規模最大的“融合基礎設施”,將會如何發展呢?
不得不說,2020年就是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驗收之年。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不期而至,為現代城市帶來了一場不小的考驗。在疫情中,許多智慧城市相關設施成為了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帶來快捷與便利的同時,一些設施卻在疫情大考中陷入癱瘓。
例如,一些地方由于沒有應對人口流動調查的信息化系統,仍然只能靠手工填表;即使在部分有軟件平臺的地區,也會因各部門、地區的數據不互通導致系統一度形同虛設。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招商任務,建設了許多雷同項目,造成資源浪費和項目爛尾;一些地方政府還成立了大數據管理局,但因為職責權力邊界問題,數據孤島仍然難以打破;還有部分項目建成之日就已淪為空殼擺設。
基礎設施薄弱、“數據孤島”普遍存在、數據獲取困難、城市管理精細化不夠、各部門配合不足……這一系列的問題暴露出目前智慧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究其背后的原因:目前國內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依然停留在擴張硬件設施上,缺少統籌管理的能力。
除了壞的方面,還有好的方面。面對2020年新冠疫情的沖擊,我國一些落地智慧城市建設較好的城市就成功利用高科技智能設備協助了疫情防控工作,例如在線政務平臺、大數據監控疫情平臺、AI體溫檢測平臺、遠程會診平臺等,以及物流、生活必需品供給、醫療物資供給、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的軟硬件設備設施,這些智能化平臺或設施有效提升了人口流動監控、防疫治療研發、防疫數據更新、防疫措施宣傳,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均對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總而言之,疫情成了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照妖鏡”,而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中國智慧城市自建設以來的成果和弊端。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歷經三個發展階段:從智慧城市概念導入的分散建設階段,到智慧城市試點探索的規范發展階段,再到2016年正式進入以人為本、成效導向、統籌集約、協同創新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階段。
目前正處于由數據驅動,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等重點技術融合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階段。相較于“智慧城市”,其更加重視頂層設計與數據的融合,發展重點在于進一步強化城市智能設施統籌布局和共性平臺建設,破除數據孤島,加強城鄉統籌,形成智慧城市一體化運行格局。
在中國,一線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特色成果漸顯,縣級市建設正起步。中國智慧城市試點已基本覆蓋全國各省、市和自治區,其中黃渤海沿岸和長三角城市群較為集中,但東西部差異較為明顯,各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發展重點存在地區性差異。
除此之外,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正逐步下沉到基層社區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變得日益重要。此次疫情更進一步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設下沉,需要將其落實到城市各角落的社區、街道等細分單元格內,將“大數據+網格化”作為管理的基礎流程。
未來,隨著新基建政策的持續發力,智慧城市還會有哪些改變和機遇呢?
Part.2
新基建下的智慧城市機遇
在新基建的如火如荼建設中,智慧城市的發展獲益頗豐。雖然“智慧城市”并沒有包含在新基建的七大領域內,但智慧城市建設卻是新基建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未來,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AI、5G等技術必然會成為城市的新型基礎設施,如何將這些新型基礎設施鏈連接起來,就需要“智慧城市”擔當載體。
首先,新技術成就智慧城市的同時,將會受到智慧城市應用的反哺,兩者是正向循環作用。
“新基建”面向國家高質量發展,智慧城市要實現數字轉型、智能升級,都需要建立在萬物互聯的基礎上。物聯網可以為智慧城市提供龐大的感知網絡,是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因素與技術基石。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設中也不能忽略5G、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的重要作用。
其中,5G使數據傳輸實現跳躍式發展,滿足更多智慧城市應用場景;云計算提供計算存儲等基礎服務,為大規模軟件、硬件、數據的操作和管理提供平臺;人工智能提供深度學習等數據算法支持;區塊鏈則有助于打通數據孤島,并提供智能合約支持。這些技術都是智慧城市通往智慧的必要鋪墊,將在建設中得到驗證和發展,是時代發展的技術機遇。
其次,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能源等細分領域的場景應用將會百花齊放,是智慧城市為之帶來的場景機遇。
智慧政務中,政府信息化已從電子政務階段發展至融合應用的智慧政務階段,打造數字政府是當前階段的重要任務。上海市推出的“隨申辦”就在智慧城市場景下,通過整合各部門、各領域現有公共服務的入口,將多種服務集中到一個應用中,從而幫助政府完成數據和資源的統籌與協調。目前類似的軟件也在全國多個城市流行起來。
智慧安防,是“平安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應用為視頻監控、防盜警報、樓宇對講及出入控制?!捌桨渤鞘小?、“天網工程”、“雪亮工程”等項目不斷推出,智慧安防快速成為智慧城市應用中落地情況較好、技術與服務相對成熟的領域之一。
智慧醫療,是實現診斷、治療、康復、支付、衛生管理等環節信息化與智能化的重要舉措。智慧醫療在醫療機構的應用場景主要可以分為遠程醫療應用場景和院內應用場景,遠程場景中主要是遠程會診、醫療監測等應用,院內場景中,主要是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支持下實現患者、醫務人員、醫療機構以及醫療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提升醫院的精細化管理能力,以及醫療服務質量。
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主要應用場景為在線教育、智慧校園以及智慧課堂。這些應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教育行業一直存在的教育資源不足,且地區分配不均;教學難度大、教育效率低下;校園管理效率低下,信息流通不暢,各部門之間存在數據孤島;校園安防隱患等問題。
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基礎。目前智能制造建設主要體現在工廠的數字化及智能化改造上,即建設智慧工廠,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載體,通過構建智能化生產系統、網絡化分布生產設施,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從產業鏈看,工業軟件、智能工業設備、工業互聯網、工業云平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
智慧物流,智能作業是智慧物流活動的起點,也是智慧物流決策反饋的終點。在智慧物流框架內,物流活動由智能作業層、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組成。
智慧環保,環境監測是智慧環保建設的基礎。在城市中開展智慧環保工作,建立一套環境信息采集與收集的系統必不可少,以檢測包括氣環境、水環境、土環境、聲環境、核與輻射環境等信息,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及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信息共享、多類監測、多維度數據分析,為城市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環境監管等提供有力支撐。
智慧能源,電力網絡建設是智慧能源建設的核心。目前,智能電網建設覆蓋了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及調度等六個環節,智慧能源尚處于起步階段,其服務系統的重點在電網智能設備接入、監視和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管理,即智能電網。
原文標題:那些我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看到的改變和機遇!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物聯網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72瀏覽量
975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