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需要提質增效的傳統工業企業來講,繞不開的一個問題是——“要去哪里尋找最合適的技術和方案?”工業巨頭們固然可以提供一站式的完整解決方案,但在新技術日新月異、快速迭代的當下,掌握著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的中小科創企業們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
如果把工廠里的生產流程比作人體中的脈絡,我們不難發現,雖然處于基礎層且任務細碎繁復,但任何地方出現“堵塞”都會影響整體的運行效率。
比如,在物流環節的碼垛場景中,面對大量多品種小批量的訂單需求,如果不能根據訂單包含的品類和規格信息,實時計算所需托盤數量和最佳混合碼垛規則,就會大大影響效率;又如,瑕疵檢測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一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缺陷或瑕疵,輕則致使企業的商譽和財產遭受損失,重則甚至會導致傷亡事故的發生,僅靠傳統的人工檢測手段無法保證效率和準確率。除此之外,在諸如排產、加料、運維等工業場景下也存在著很多挑戰……
面對這些挑戰,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從深耕OT的工業巨頭到專精IT的互聯網巨擘,都宣稱要“助力傳統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其本質是要幫助工業企業將這些實際生產場景中存在的挑戰一一解決。這個過程中,企業追求的不是“高大上”,而是“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架起IT/OT融合之橋
業內在談到數字化轉型的時候,最常提及的一個概念就是信息技術IT和運營技術OT的融合。二者的融合推動了數據價值的挖掘,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打開了大門,并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帶到了工業的最前線。
對需要提質增效的傳統工業企業來講,繞不開的一個問題是——“要去哪里尋找最合適的技術和方案?”以施耐德電氣為代表的工業巨頭們固然可以提供一站式的完整解決方案,但在新技術日新月異、快速迭代的當下,掌握著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的中小科創企業們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
這正是施耐德電氣聯合亞馬遜云科技、聯想集團、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共同發起的“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的初衷,即聯合那些具有領先技術的初創企業,使其在數字化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而與施耐德電氣及生態圈伙伴一起,共同擴展、豐富中國工業領域的數字生態。
以混合碼垛這個場景為例,致力于人工智能創新技術研究與應用的創新型科技公司的熵智科技針對該場景開發了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夠對所有的紙箱進行數學建模,按訂單計算出需要的空托盤數量,以及每個托盤上的紙箱規格、數量、拾取和擺放位置,找到取貨碼垛的最優路徑。然而,碼垛模型的生成非常依賴于數據的質量,在理論驗證時,箱子的尺寸都是均等的,但在實際場景中,因為擠壓變形,箱子的尺寸顯然會有細微的差別,只有拿到海量真實數據,模型才能被訓練的更加精準。而真實的數據,正藏在以京科倫為代表的終端客戶的產線和設備里。
過去,工業企業京科倫和初創企業熵智科技之間隔著一條“鴻溝”,互相需要對方但又看不到對方,“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則像是在二者之間架起了一座IT/OT融合的橋梁,用生態的模式溝通了彼此。
類似的鴻溝,也存在于其他工業客戶和初創企業之間,作為電氣化、數字化和智能制造的領先企業,施耐德電氣希望以一系列專業培訓與認證,使技術領先的中小企業能夠深刻理解典型工業應用場景,在助力中小企業快速成長為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同時,幫助工業客戶解決工業場景末端的痛點,從而真正打通“數字化轉型最后一公里”。
多方共贏的生態模式
“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創造了一種典型的多方共贏模式。
對入營企業而言,參加創贏計劃的過程就像是上了幾個月的數字化“私教課”。施耐德電氣、亞馬遜云科技、聯想集團、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等發起人就好比來自不同專業方向的“導師”——亞馬遜云科技致力于傳授上云之道;聯想將重點放在邊緣和端側;施耐德電氣則在自動化領域見解頗深,三者能力互補,完整涵蓋了工業互聯網從底層到頂層的三層架構。
當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訓練營”、“孵化器”不在少數,但“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卻獨樹一幟,它是由施耐德電氣精挑細選出6個細分場景,帶著客戶需求,來聯合大家一起思考怎么解決這些實際場景中存在的問題。
入營之后,施耐德電氣邀請中小企業一起前往客戶現場進行實地拜訪,深入了解客戶需求,然后進行PoC演練。隨后,導師團隊和活動支持方智慧工廠研究院以及創業邦的專家們會通過線上線下培訓、PoC過程管理、一對一指導等多種形式,為入圍企業提供專業的咨詢輔導。
在輔導過程中,中小企業的很多問題會暴露出來。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初創企業往往在擅長的細分領域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但是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商業變現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產品做出來了,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產品具體該怎么定價,怎么切分細分市場,怎么撬動客戶更多的需求,怎么面對同行的競爭……都是產品商業化過程中的“必答題”。初創企業可能在技術方面有所專長,卻不具備大企業成熟的系統能力和豐富的商業化經驗。
通過“訓練營”系統化的培訓和演練后,初創企業將獲得更多人才、更多場景、更多應用和更多實操經驗,同時,如果能把某一個解決方案做好,后面還會有大批工業客戶的需求。
站在最終客戶的角度,加入創贏計劃不但沒有額外的成本,而且可以在PoC中擇優選擇更加適合的解決方案。
2020年11月6日,進入活動總決賽的9家企業現場展示了PoC開發成果,給出了各個棘手場景的解決方案與模型,其中:
“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總決賽”9家企業合影
在冷鏈立庫訂單揀選碼垛場景中,熵智科技依托核心的智能分揀碼垛AI技術,以12萬貨品箱驗證了其碼垛模型的穩定性,確保訂單的全局最優和垛形的局部最優;在堆垛機上按訂單自動揀選的解決方案或將成為行業內首次,不僅能大幅提升碼垛效率,也能減少能耗,消除質量隱患。
在鋰電池原材料研發與生產車間場景中,銳富時間以自身豐富的MR(混合現實)工程經驗,并引入ReID(身份雙重認證)技術與IoT智能貨架,提供了完整的、真正可以落地的整體工業解決方案——XR產線巡檢和品控輔助系統集。在3D多維監控下,一線工人大幅減輕勞動強度和出錯幾率,可實現出入庫流程無感化,車間內自主路線規劃,業務全程獲得視覺輔助與指導,最終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
此外,其他幾家企業也分別展示了在水泥行業設備運行與預測性維護、生產數據挖掘,水行業自動加藥、可隨時查看生產制造信息的隨身MES等場景的PoC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總決賽成果公布之后,場景需求方京科倫、巴莫科技分別與參賽企業熵智科技、銳富時間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對發起方施耐德電氣而言,初創企業的先進技術可以進一步豐富其原有的產品體系和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客戶需求時,施耐德電氣可以舉生態圈之力滿足企業多樣化的場景需求,幫助企業打通數字化轉型的“最后一公里”,實現業務的韌性、高效與可持續發展。
從整個創贏計劃的模式可以看出,未來的創新不是孤立的,而是整個生態圈的聯合。更進一步,良好的生態甚至可以促成新的商業模式——傳統的商業模式是設備制造商、分銷商、系統集成商、用戶各司其職;而在一個良好的生態圈中,大家很可能形成聯合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21,精彩“再啟程”
當前,“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第一階段已經落下帷幕,活動憑借“前瞻性”、“落地性”、“創新性”,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這并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2021年度“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即將揚帆起航。
在3月18日即將發布的“創贏計劃“第二季中,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將與施耐德電氣一起作為主辦方,共同為中小企業營造更加積極、適宜的營商環境,包括亞信安全、中科創達、亞馬遜云科技、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在內的聯合主辦方以及合作機構將在大數據、云服務、5G通訊和AIoT領域,為參賽企業提供更加優越的技術、市場、師資、客戶、商業等資源。
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活動將會有更多的工業場景、更聚焦的創新技術,以及更落地的執行方案。施耐德電氣也將憑借在綠色智能制造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行業技術與實踐經驗,基于物聯網的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以及強大的綠色智能制造生態圈力量,幫助中小企業開發可行的解決方案,加速中國工業向高效與可持續發展目標邁進。
編輯:lyn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48瀏覽量
137657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55瀏覽量
375484 -
IT
+關注
關注
2文章
867瀏覽量
6358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