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麥姆斯咨詢報道,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靈感源自螳螂蝦眼睛的新型光學傳感器,它能夠進行高光譜和偏振成像,并且尺寸小到足以應用于智能手機。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Michael Kudenov說:“很多人工智能(AI)程序可以利用數據豐富的高光譜和偏振圖像,不過,目前能夠捕捉這些圖像的設備都比較笨重。我們的這項研究成果使尺寸更小、更便攜的高光譜和偏振成像設備成為可能。這將有助于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從天文學到生物醫學的各個領域。”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于Science Advances雜志。
高光譜和偏振成像
光譜偏振成像(Spectral polarization imaging, SPI)是一種四維測量技術,可以獲取場景的空間、光譜和偏振信息。這種最先進的成像方法有可能徹底改變從農業和醫學到國防和太空探索的許多領域。
結合高光譜和偏振成像可以提供一種強大的傳感能力,在從天文學到生物學的很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現有的方法依賴于時間數據采集或空間分離探測器進行快照成像。這些方法會產生基本偽影,從而降低成像性能。為了克服這些局限性,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靈感源自螳螂蝦眼睛的新型光學傳感器,能夠在單個像素內進行快照高光譜和偏振傳感。該設計包括堆疊偏振敏感有機光伏(P-OPV)和聚合物延遲器。
利用P-OPV的各向異性響應和延遲器的色散特性,實現了多個光譜和偏振通道。研究表明,這種設計可以在350納米帶寬上感知15個光譜通道。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展示了一種可以同時記錄四個光譜通道和三個偏振通道的探測器原型。探測器原型展示了有機半導體所提供的顯著自由度,這在無機半導體中是無法實現的,或將打開一條同時進行光譜和偏振成像的有機探測器新路線。
靈感源自螳螂蝦的眼睛
這種新型光學傳感器從螳螂蝦的眼睛中獲得靈感,它們的眼睛非常善于精確捕捉色彩的細微層次。有基于此,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模擬螳螂蝦眼睛的有機電子傳感器,被稱為口足類動物啟發的多光譜和偏振敏感(SIMPOL)傳感器。螳螂蝦屬于口足類動物。
螳螂蝦的眼睛及由此啟發的有機探測器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SIMPOL傳感器原型,可以同時記錄四個光譜通道和三個偏振通道。相比之下,智能手機中使用的電荷耦合器件只有三個光譜成像通道,分別檢測紅色、綠色和藍色;以及兩個偏振通道。此外,這款SIMPOL原型可以在一個點上測量四個色彩通道和三個偏振通道,而電荷耦合器件需要依賴分布在多個點上的成像傳感器。
“SIMPOL的色彩通道可以分辨相比典型圖像傳感器窄10倍的光譜特征;換句話說,它的精確度提高了10倍!”Kudenov說。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機械和航空航天工程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Brendan O'Connor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可以制造出能夠同時捕獲高光譜和偏振圖像的小型、高效傳感器。這為新型有機電子傳感技術打開了大門。”
責任編輯:lq
-
數據采集
+關注
關注
39文章
6114瀏覽量
11368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94瀏覽量
238578 -
光學傳感器
+關注
關注
8文章
225瀏覽量
60425
原文標題:靈感源自螳螂蝦眼睛,實現高光譜+偏振成像的有機光學傳感器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