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智航(33.550, -1.27, -3.65%)在臨床效果和價格上并不占優的產品,面臨的推廣難度只會越來越大,科創板退市制度隨之成為了高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時間回到2020年7月7日,國產手術機器人(11.420, -0.50, -4.19%)第一股天智航(688277.SH),在科創板上市。
那是天智航的高光時刻,開盤價70元,后續甚至最高沖到140元以上,相比于12元的發行價,上漲了10倍以上。
可惜,好景不常在。
2021年2月23日,天智航發布2020年度業績快報公告,公告顯示,2020年1-12月營業總收入為1.3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40.77%;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5527.19萬元。
對于這個業績,資本市場應該說早有預期,股價是最好的晴雨表。
從最高點下來,已經跌去了接近75%。
作為骨科手術機器人第一股,股價卻被二級市場打成骨折。
01 勉強的上市
天智航的科創板IPO,采用的是第二套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天智航2019年的收入為2.29億元,剛剛踩線不說,這2.29億的收入背后,還大有故事。
2017 年 11 月國家工信部與衛健委發布《關于同意北京積水潭醫院等 21 家牽頭醫院創建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中心的通知》,支持骨科手術機器人在醫療機構開展創新應用示中心。
牽頭這一政策的積水潭醫院,正是天智航的長期、深度合作單位。
在應用中心的實際推廣過程中,天智航是唯一入選的生產企業,產品終端中標價格大部分在1000萬以上。
截至2019年底,公司大部分產品銷售收入都來源于該政策支持,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在上述政策支持下的銷售數量分別為 2 臺、16臺和 31 臺,收入占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 13.57%、79.12%和 76.58%。
之所以能將收入沖到科創板IPO的門檻,該政策居功至偉。
2019年底,政策到期,企業回歸市場競爭,2020年收入接近腰斬。
02 臨床推廣舉步維艱
受產品普及、醫保等因素的制約,公司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的行業接受度仍有待提高。
使用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的手術收費要高于傳統手術模式,且目前費用多數尚未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需要完全由患者自行承擔,業內流傳的數據是僅開機費就要1-2萬元。
招股書顯示,公司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目前累計僅在72家醫療機構形成銷售。但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僅在廣東江門市納入醫保范圍。
高昂的價格還不是唯一的障礙。
據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王軍強于《中國醫刊》發表的,《骨科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的優勢和局限》一文,目前骨科手術機器人還存在技術和使用方式方面的很多問題,亟待在臨床研發和應用中不斷解決。
03 研發人員流失
天智航在2019年制定了股票期權激勵計劃,110名員工被列為激勵對象,合計獲得1882萬份股票期權,行權價5元,遠遠低于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如果行權成功可以獲得數倍的溢價。
看上去皆大歡喜。
然而根據公司最新的公告,110名被激勵的核心員工中,已經有25人因離職,對應的484萬份激勵期權已經被注銷。
放著到手的巨額激勵期權不要而離職,這是為什么呢?
具體答案外界無法知曉,但是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負面信號。
04 退市隱憂
未來醫療領域無疑是機器人技術的必爭之地,眼下骨科巨頭們紛紛入局,“機器人大戰”已經打響。
一方面是國內外的骨科巨頭都早有布局,正在先后切入國內市場;另一方面是新興的創業企業群雄并起,僅僅在2020年,國內成功拿到融資的骨科機器人創業企業就接近10家。
在這種態勢下,天智航在臨床效果和價格上并不占優的產品,面臨的推廣難度只會越來越大,科創板退市制度隨之成為了高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規定了若干退市條件,其中與天智航最為相關的一條是:“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
天智航2020年的收入為1.36億,凈利潤為負,距離上述標準只是一步之遙。
在未來幾年,骨科手術機器人競爭白熱化的大背景下,在各路競爭對手的強力擠壓之下,如何保證公司不觸及退市風險,或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原文標題: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第一股天智航的退市隱憂 臨床推廣舉步維艱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天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455瀏覽量
207263 -
智能醫療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384瀏覽量
745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