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EMICON China 2021同期舉行的SEMI產業創新投資論壇上,半導體產業鏈中來自代工、設備、軟件等領域的幾位高管,就業內高度關切的半導體供應鏈問題展開了探討。
集微網消息,疫情讓全球經濟衰退,疫情又讓數字化應用以人們始料未及之勢進入大眾生活,推動了半導體全行業2020年達到7%-8%的高成長,更讓隨后的供應鏈短缺成為全行業關注的焦點。近期畢馬威發布的一份針對全球半導體公司156名高管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多數高管預計,2021年公司收入將繼續增長,并表示實施增長計劃是他們未來三年的首要戰略任務;領土主義(諸如中西方領土爭端)、供應鏈中斷是其目前的主要擔憂;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適應地緣政治變化和其他中斷將是他們的三大戰略重點之一。
在SEMICON China 2021同期舉行的SEMI產業創新投資論壇上,半導體產業鏈中來自代工、設備、軟件等領域的幾位高管,就業內高度關切的半導體供應鏈問題展開了探討。
產業鏈缺貨潮,與本土供應鏈安全如何破局?
今年1月,本田、大眾、福特等車企紛紛宣布由于芯片供應不足而減產或關停部分工廠,隨后,手機、面板等消費電子行業也面臨缺芯的情況,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上中下游都受到影響。在半導體市場走向設計與代工分工合作的幾十年里,產能周期性的緊張是行業的常態,而這次,產業鏈中各個環節都因為疫情的沖擊而失算了。
主持人中芯國際資深副總裁,中芯北方總經理,北方集成電路技術創新中心董事長張昕表示,去年五月在中芯國際的董事會上他就認為,中芯國際要放開建設產能,到2025年要再建40萬片12英寸月產能,而近一年內市場的表現也驗證了這個需求。
“現在大家最頭痛的事情是代工廠需要加緊去建設,目前的短缺是真實的,而且今年明年都將會是短缺的局面。希望國內的代工廠會加快擴產的計劃,防止缺芯的局面進一步的惡化。”士蘭微電子副董事長,半導體制造事業總部總裁范偉宏無奈地說。
而導致缺芯背后的原因,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執行委員會主席趙晉榮認為是由于各種新興應用對半導體的需求與日俱增。包括計算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存儲需求指數級增長、新能源市場對功率半導體的需求以及智能互連應用對MEMS等產品的需求都在大規模增長,這些應用的背后都離不開半導體技術的支持。
愛發科商貿(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愛發科(蘇州)技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秉君補充說,去年疫情爆發以后引發了半導體市場的短缺,對需求的預計不足導致供應跟不上。很多國內外的廠商供應鏈體系都發生了變化,也面臨著交期、產能不足的問題。他認為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本土很多企業都要擴產、買設備,但是人才缺乏的問題被忽視了,不管是高端的人才,操作工還是裝機人員都是不足的。
“半導體設備的短缺,實際上是零部件的短缺。在半導體制程中某些設備需求量很多,可能有很多家廠商去做,而有些設備需求量則很少,這種設備需要的特定的零部件需求也很少,市場規模支撐不了很多廠商,全球可能就一家供應商。”趙晉榮指出,“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半導體產業鏈必然是一個全球分工合作的產業鏈,未來也需要更深入發展和合作。”
他還表示,半導體工藝的革新在于設備的革新,而設備的革新在于零部件的革新,需要一些原理性和基礎性的革新和創新,需要很深的底蘊和技術。國外在基礎技術的研究方面形成了很強的研發實力和綜合實力,當需求突然轉變的時候,讓他擴產很難,讓中國企業在短期內就做出來更難。因此供應短缺不是短時間的緊急措施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更長遠的計劃。“半導體整體市場還是要繼續發展的,作為國內產業鏈的培養,可能還是需要企業從更基礎的研究開始做起,慢慢成長。”
至于人才問題,趙晉榮則強調中國不缺集成電路人才,而是行業缺乏競爭力,不能把全球的人才網羅到這個行業里來,很多相關專業的人才可能都去了互聯網等更高薪的領域。
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暉由于疫情原因在美國通過連線方式參與了討論,他贊同了趙晉榮的觀點,表示對設備廠商來說,一些核心零部件還真是一個不太容易做的事,就算做出來,也不是馬上就能用,要經過長期的測試,因此零部件產業的發展需要時間、耐心、人才和金錢。他以日本當年存儲產業為例,DRAM的興盛帶動了日本整體半導體產業鏈的繁榮,韓國產業鏈雖然沒有日本這么突出但是也是同樣如此。因此中國半導體產業要繼續發展,半導體設備一定要成長起來。
“國內供應鏈建設一步一步來,但是還是需要開放合作的心態。包括設備和零部件不能說只是供應國內市場,從長期來看我們還是要面向全球市場,面向全球競爭的。”王暉強調,“至于差距目前肯定是有的,就算日本DRAM產業起來的時候,日本設備廠商也是有差距的,后來也壯大了。我想強調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尊重IP和保護IP,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談創新和差異化。相信十年后,中國的半導體設備一定會走向全世界,實現設備、產業鏈的全球化。”
“現在國內這么重視本土供應鏈的發展,強調自主可控、安全可控,在一定程度上,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安全’問題是由于非市場因素引起的‘不安全’,從供需關系的角度不存在這個問題。要解決它,首先還是要呼吁半導體產業鏈堅持國家化,誰能不可能一家通吃。”華海清科總經理張國銘指出,“其次,是本地化,創造一個內資外資企業同等的市場機會,同時做好專利保護體系,讓全球最好的產業鏈都到中國來落地,產業的發展也會加速。如果合作伙伴都在國外,是非常影響我們的發展速度的。最后才是國產化,即使所有的零部件產業鏈都在國內本地化了,也不意味著供應鏈就是安全的。盡管需要一定過程,但是我們一定有一部分企業能夠走向國際,未來整個產業鏈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天這種非市場因素應該就會減少。因此我們的國產企業,一定要立足于本地發展、走向國際,才能真正實現產業鏈的安全。”
工業軟件是相對沒有那么被關注的領域,“然而現在我們的12英寸生產線中的MES系統等管控軟件全是國外的,也是容易被卡脖子的一個領域。”上揚軟件(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呂凌志解釋,例如在一個晶圓生產線中,MES系統主要負責生產管理和調度執行,控制包括物料、設備、人員、流程和環境在內的所有資源,其通過對工廠的信息共享與流程自動化的實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效率與良率,從而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產管理的目的。光刻機之于晶圓制造非常重要,但MES系統的重要性并不亞于光刻機,因為MES系統一旦宕機,整個工廠將全部停運,1小時將損失上千萬元。
半導體投資熱潮的機遇和警示
近兩年在國產替代趨勢推動下,中國半導體投資熱情空前高漲,改變了以往因產業重資產、高投入、回報周期長的特點而乏人問津的局面。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中國VC/PE投資半導體的項目345個,融資規模達到711.3億元,同期暴漲了150%。科創板的問世,也從資本市場角度大力推動了行業發展。
但是在熱潮的背后,我們是否也應該警惕產業過熱而引發的虛假項目和泡沫等負面效應?
對此,在論壇致辭中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葉甜春指出,近兩年半導體產業投資熱情空前高漲,投資機構雨后春筍般紛紛瞄準半導體領域,但是仍然缺少專業的投資,很多投資機構不可避免地陷入資本的投機性與逐利性。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沈偉國在圓桌討論前的演講中也表示,集成電路產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產業,并非簡單的砸錢就可以發展,違反當地稟賦優勢的“遍地開花”思維不可取。
范偉宏認為,現在國內半導體產業不缺錢,缺的是專業的投資,現在過熱的投資對產業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但是也深受其害。他將半導體產業發展比喻為一個人的成長,在各種新應用的推動下這個“人”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各種各樣的市場需求就像各種各樣的營養,國家和地方的政策、資金,以及各種社會投資機構大力支持又帶來更多的“補品”,“而補品吃多了,也會有生命危險;不科學的鍛煉,也會對人體造成負面的效果。因此半導體發展需要專業的人來進行投資,就像專業的人來指導你該補充什么營養,怎么科學健身。”他強調。
“如果不是非常專業的人來指導如何進行半導體投資,如何去增強、應該增強哪些領域,可能就造成重復投資等亂象,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深思。”范偉宏指出。
王暉表示,中國半導體投資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黃金期。但是近幾年不管是代工廠、設備,出現了很多一窩蜂的投資,不小心就會血本無歸。“這個產業需要長期投資,也很專業,需要看這個被投資者的團隊,核心技術,成長潛力等等。需要遵循行業的發展規律來投,也希望被投企業拿到錢以后,好好利用資金用于企業發展。”
趙晉榮則表示,現在主要的投資重點都在設備上,對核心零部件的關注不夠重視,實際上每一代核心零部件都影響了一代系統的發揮。以前產業搞不起來可以找理由說沒錢,現在沒有這個借口了,缺的是對一項技術的長期堅守,而越是難的領域,越是需要幾十年的攻堅。因此他也經常建議投資界人士,投資基金、監管行業真的不能有短期行為,投進去一兩年就希望有如何如何的回報。“希望整個產業鏈能真正地合作起來,不管規模再小的公司,只有真正地在技術系統上有很大的提升,相信會發展的很快。因此也要重視基礎技術的投資。”
作為一家外資設備企業,楊秉君有著不同的感受。他表示,愛發科在過去十幾年里,在中國投了約15家公司,因為在投建自己在大陸的工廠時,發現缺乏配套的供應鏈,就花了近10年的時間,在中國本土培養了將近150家的供應鏈體系企業。“最難的時候是把日本供應商一家一家請過來,但是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產業鏈環境的時候會有很多顧慮,包括技術是不是會泄露,產業、資金政策會不會變等等。”他指出,“因此在國內做投資的人要弄清楚彼此的訴求點是什么,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技術、產品引進中國來。”
他還補充說,外資在被引入中國的時候,認為自己有技術方面的優越性,還是非常受歡迎的,但是等落地了,可能在享受政策方面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也贊成說‘本土化’,而不是強調‘國產化’,也就是說不管是外資企業,還是國內的企業,只要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鏈是有貢獻的,愿意在這里跟大家一起努力把這個產業做好的,那我們從投資、政策的角度,就應該給予平等的支持。”
最后有嘉賓提問,在國產替代的過程中,如何既用國產設備,又不耽誤代工廠的建設進度?
范偉宏首先強調,歡迎國產設備進入生產線,但是需要現做好評估,不能有安全問題。但是對于沒有經過量產驗證的設備,代工廠要使用的話確實會有疑慮。“現在士蘭的做法是,首先不能放在該投資的產線去,但是接下來可能會用,所以可以在現有的線上做demo,完成了驗證后下一次就能變成我們的供應商。我們現在就是利用這種時間差的辦法,否則線上有產品的需求,直接上會有風險。”
張昕補充說,扶持國產設備的路徑,對中芯而言就是扶持戰略供應商,誰是戰略供應商,就扶植誰;誰使產業鏈享受到產業紅利,誰就是我們的戰略供應商。
正如葉甜春所指出的,中國本土裝備與材料企業規模較小,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稍弱,呼吁國內小微企業進行并購需要投資機構與企業共同努力,而這是中國未來幾年尤其需要的。大企業則需要維護品質控制與服務,保證研發的持續性。
責任編輯:lq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93瀏覽量
221816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18瀏覽量
65468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83瀏覽量
39001
原文標題:【芯觀點】缺芯、供應鏈安全和投資熱潮下,中國半導體產業如何發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