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電路原理
由整流二極管D1、D2及可控硅T1、T2組成的橋式半控整流電路,D3是續流二極管,因為是感性負載。當可控硅關斷時使電機電樞電流能夠持續流通。并保證可控硅在每個半周過零時可靠關斷,使裝置正常工作。整流輸出的可控脈動直流供給直流電機的轉子、電機定子繞組L是由二極管D4~D7橋式整流單獨供電,電容C4作濾波。保護電路由快速熔斷器RD1、RD2、RD3、RD4組成的過載保護,由壓敏電阻R1、R2組成過電壓保護。
二、控制電路
1.同步電源:由同步降壓變壓器B1輸出交流電壓,經二極管D8~D11橋式整流,電阻R3限流,穩壓二極管DW1進行限幅(限幅的作用是增加觸發脈沖的移相范圍),限幅后作為單結晶體管觸發電路的同步電源。
2.給定電壓:由濾波電容C1、C2,分壓電阻R5、R4,電位器W3組成的給定電壓電路,從電位器W3滑動觸頭取出的電壓控制觸發電路,調節電位器W3也就是調整了給定電壓Ug,Ug的變化必將引起三極管對電容C3充電時間的變化,從而使單結晶體管的脈沖輸出時刻變化。從而改變輸出電壓的大小來調整電機的轉速。
3.檢測反饋電路:因為電位器W1是并聯在電樞兩端的,若電機兩端的電壓發生變化,必將引起W1兩端電壓的變化,反饋電壓Uf通過其中心抽頭與W2串聯后再與給定電壓Ug進行比較,因為Uf的極性與Ug的極性相反.即Ug-Uf,所以是負反饋電壓,比較后的電壓輸入到單結晶體管觸發控制電路。
4.單結晶體管觸發電路:由給定電壓Ug來控制三極管BG1、BG2。電阻R6、R7、R8組成的具有放大的移相觸發電路,三極管BG2相當于一個可調電阻,只不過電阻值的大小是受控于給定電壓Ug。放大的信號由BG2的集電極對電容C3進行充電,充電的快慢也就是移相角的大小,移相后的電壓由單結晶體管BT、電阻R9、脈沖變壓器B2、二極管D15、D16、D17組成的觸發電路去控制可控硅導通角的大小,最終達到調整電動機的轉速。
5.保護電路:二極管D12、D13及D14的作用,則是對三極管BG1的發射極、基極回路進行正、反向過電壓保護.防止控制電壓Ug由于干擾引起而波動產生。這里利用了二極管正向壓降限制在0.7V左右的特點,使得加在BG1的發射極與基極之間的正向電壓降不超過1.4V。反向電壓不超過0.7V,從而保證三極管BG1工作穩定。提高了控制電路的抗干擾能力。二極管D15是消除脈沖變壓器繞組的反電動勢,以保護單結晶體管。二極管D16、D17是起消去負脈沖的作用。
6.自動穩速:使用直流電機時,對其調速裝置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操作人員要能夠根據工作的需要,人為地把轉速整定在一個固定值;二是當工作過程中因外界條件的變化使電動機的轉速出現偏離時,調速裝置能自動地使轉速恢復到原來的穩定值。
由以上分析可知。用手動方法調節電位器W3可以實現調速裝置的第一項要求,人為地使電機轉速整定在某一個固定值。第二項要求由檢測反饋電路來完成。例如在加工過程中,由于電網電壓的波動,吃刀量的變化等等原因,假設轉速↓→Uf↓→Ug↑→BG1Ube↑→BG1Ic↑→BG2Ueb↑→BG2Ic↑→C3充電速度↑→移相角↓→觸發脈沖前移↑→可控硅導通角↑→電動機的電流↑→轉速↑從而增高了電機的轉速,使其恢復到整定值。反之轉速減小,從而達到自動調整可控硅的導通角使電動機轉速趨于穩定。
三、常見故障
1.直流電機能轉無法調速。大部分是三極管BG1的集電極與發射極之間擊穿。
2.直流電動機帶負荷能力下降。如果空載調速正常,主要原因是檢測反饋電路有問題,大部分都是電位器W1、W2接觸不良(動滑觸頭氧化或灰塵太多)。
3.直流電動機調速范圍減小。調節電位器W3只有低速。高速調不起來多是電容C3變質,電阻.R3阻值變大.或者是反饋電位器W1、W2調整不當。
4.直流電機不轉。在確定主電路正常情況下,常見的是二極管D15擊穿,脈沖變壓器一次側線圈的引線與印刷線路板焊點接觸不良或單結晶體管損壞。
責任編輯:lq6
-
變壓器
+關注
關注
159文章
7502瀏覽量
135688 -
整流二極管
+關注
關注
5文章
353瀏覽量
31291 -
控制電路
+關注
關注
82文章
1716瀏覽量
1359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