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發及肩、笑容甜美、話語輕柔,很難想像,這樣一位溫柔的女性,在接受記者采訪前,就研發成果價值及其市場前景,和融資方唇槍舌劍。
“國產醫療器械未必要自降身價,靠價格優勢占領市場,我們的技術實力,是不輸國外產品的。”說這話的崔錦江,是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醫工所)光與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前不久,她榮獲2020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
如今的崔錦江,一邊要找到醫生的興奮點,帶領科研團隊與醫生進行頭腦風暴,研發適合中國國情的醫療器械、緩解患者的病痛;另一邊要尋找市場機遇,考慮如何讓符合中國國情的國產醫療器械,走進醫院和千家萬戶。
“如果只有關鍵技術,不與醫生交流,不了解市場需求,就形不成工程樣機、產品,不能進入臨床,不能緩解患者病痛,我們的成果就只能‘躺’在實驗室。我希望,我們自主研發的醫療器械能在應用中不斷迭代,盡快服務于患者,讓他們在使用中感受到尊重和人文關懷。”崔錦江說。
電影《蔣筑英》點亮少年光學夢
少年時的崔錦江,曾夢想成為一名醫生或教師。不過,電影《蔣筑英》的出現和哥哥研究的光學器件,改變了崔錦江最初的志向。
“我至今記得,電影中我國著名光學專家蔣筑英在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長春理工大學前身)光機調試臺工作的場景。”她回憶道。
崔錦江的光學啟蒙,既有光學先驅的感召,也有同輩的影響。
幾年后,表哥考取了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當時正在讀高中的崔錦江,對表哥研究的光學器件產生了好奇。在表哥就讀的學院,她參觀了蔣筑英曾經上課的教室,“覺得那里籠罩著一種神圣感”。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是新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光學人才的高校。高考后填報志愿,崔錦江也選擇了這里,就讀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四做畢業設計時,她進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立軍的課題組,參與微腔半導體激光器設計。
“神秘、富有挑戰、有意義。”崔錦江用這3個詞概括那段歲月對她的饋贈。隨后,她進入該所完成碩、博階段的學業,期間主要研究新型半導體激光器。
臨近博士畢業時,崔錦江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去企業還是做科研?
2009年,蘇州醫工所開始籌建,崔錦江動心了。“我國將激光技術應用于醫學領域,比國外晚了二三十年。我國現有高端醫療器械80%來自國外,我們應該有自己國產的醫療器械。我是搞激光研究的,如果能用光助力人類健康,豈不是很有意義?”她回憶道。
崔錦江將第一份求職簡歷投給了蘇州醫工所,并順利拿到錄取通知書。幾天后,她背起行囊,一個人來到蘇州醫工所。
至親患癌去世深切感知病痛
作為蘇州醫工所的第一批創業者,崔錦江的科研之路走得并不平順。
“剛開始我們申請立項時,都希望技術創新性越強越好,但最后發現成果不接地氣,企業很難將其轉化成產品,儀器也就難以在臨床普及應用。隨后,我們轉變思路,面向臨床,希望能幫醫生解決問題、緩解患者病痛。”她回憶道。
光,是崔錦江協助醫生給患者開方治病的“藥引子”。“作為一種電磁波,光可以影響人體細胞膜內外的離子磁場分布。適當、深層的光照,能幫助細胞增強對抗炎癥的能力,提高局部免疫力、促進藥物的吸收、代謝,促進人體組織修復。”崔錦江說,目前,紅藍光、紅外線已被廣泛應用在臨床的人體淺表治療上;但在治療一些器官疾病時,需要深度穿透體表抵達病灶的深部光療設備,而當時這類設備大多來自國外,且價格昂貴。
找到了這一痛點,2014年起,崔錦江帶隊研發深層光譜治療儀,希望能讓中國患者用上物美價廉的先進設備,但他們在起步階段就遇到了困難。
“深層光自帶較高的能量,如果不能將其能量調低,這樣的光照很容易灼傷皮膚。我們拼接了各種激光、LED光,也組合各種濾光片、整形光束,但都不能讓能量符合預期,這讓我們很苦惱。”崔錦江說。
就在項目幾乎停滯不前時,崔錦江靈光乍現。“光如果和器官發生作用,首先要經過皮膚,而包括皮膚組織在內的人體組織,含水量基本在70%以上。我在想,如果在治療儀器中增加一些液體裝置,光是不是就能實現安全的深層穿透?”經過驗證,崔錦江發現這一想法可行。
后來,團隊在治療儀中安裝了液體裝置,用液體吸收光的熱量,再用化學成分模擬人體皮膚組織,又綜合環境因素,最終用自有技術方案實現了國際領先的深層治療光譜技術,并榮獲2018年第十屆國際發明展金獎。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科研突破沒有讓崔錦江興奮多久,生活便給她一記痛擊。
2016年1月,她的至親被查出患上腎癌,并已到晚期。那段時間,崔錦江要經常陪家人去醫院抽取胸腔積液,但遺憾的是,7個月后,家人還是不幸病故。至親離去,讓她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患者的痛苦。此后,她特別關注如何緩解癌癥患者的病痛。
崔錦江至今仍記得,一位40多歲的男性癌癥患者,被胸腹腔積液引發的疼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現有治療方案已無法緩解他的病痛。醫生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推薦他使用崔錦江團隊研發的深層光譜治療儀器。
在幾十分鐘的治療時間里,崔錦江站在醫院的走廊中,內心焦灼又充滿期待。當該患者最終給出“舒服”的評價時,她激動得差點落淚。“那一刻我特別欣慰,這對我是很大的鼓勵。”她回憶道。
截至目前,崔錦江已帶領團隊承擔十余項國家及省市級科研項目,開發出的十余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醫療產品,先后獲得17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
為醫療器械行業發展鼓與呼
多年來,一直游走于患者、醫生之間的崔錦江深知,要想讓醫療器械帶有溫度的走進醫院、走向患者,必須與醫生做朋友。“醫生的臨床經驗豐富,只有了解醫生的需求,才能設計出他們愿意用、喜歡用的醫療設備。”她說。
這兩年,崔錦江經常奔波于各大醫院之間,尋找科研靈感,但最初沒少碰壁。“客觀地說,由于國產醫療器械與國外產品存在差距,很多醫生更喜歡用進口醫療器械,所以我們一開始向醫院推廣的時候,醫生使用的意愿并不強烈。”她說。
但崔錦江沒有氣餒,她一邊完善技術,一邊與醫生頻繁交流。幾年前,她結識了上海某三甲醫院的一位皮膚科主任胡宜(化名)。憑借多年的臨床實踐,胡宜相信,皮膚鏡的小型化、集成化將是未來趨勢。
而這一判斷與崔錦江當時的想法不謀而合,她立即聯合胡宜,向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提交了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建議書,與胡宜合作研發移動式光學皮膚鏡,該項目最終獲批。
隨后一年,崔錦江團隊開始設計LED光源的發散角、色溫、光源分布,并尋找光源公司定制設備。2018年,崔錦江團隊研制出國內首臺醫用級便攜式光學皮膚鏡,并通過了新醫療器械產品分類界定,成像質量趕超進口產品,且成本只有國外產品的一半。
“我們不僅要在實驗室做科研,還要將關鍵核心技術轉化為產品,這就需要動員更多的醫生參與進來,從行業需求出發,搞聯合攻關。”崔錦江說,她所在單位有靈活的醫工結合激勵機制,以提高醫生的參與度。“例如,如果醫生有原創的科研構想,將來轉化為產品后,醫生可以有一定比例的轉化收益,最高可達60%。”
在科研中不斷推陳出新的崔錦江,也在參政議政中為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鼓與呼。由她執筆調研的課題《關于推進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曾被確定為九三學社蘇州市委集體提案,其這為2019年蘇州市出臺的《加快推進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供了決策參考。
如今的崔錦江身份多元,但她最看重的,還是科技工作者這個角色。“我希望能研發出更多能被醫生認可、進入臨床使用、有一定市場占有率的國產醫療器械。未來,當大家提起國產醫療器械,不再只是聯想到低端耗材,國產的醫療器械也可以比肩國際先進產品。”她說。
責任編輯:lq
-
醫療器械
+關注
關注
19文章
830瀏覽量
51515 -
激光技術
+關注
關注
2文章
221瀏覽量
22265 -
濾光片
+關注
關注
2文章
81瀏覽量
10969
原文標題:她以光做“藥”,緩解癌癥患者病痛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