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漫威迷,那你一定知道綠巨人浩克。班納博士是一個物理學家,在一次實驗中,他受到伽馬炸彈放射線的大量輻射,身體產生變異,后來每當他情緒激動的時候,就會變成名為浩克的綠色怪物。
如果把這樣的輻射場景搬到現實生活中,那可就是大災難了。35年前(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現位于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之一,事故導致2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區域變成放射性核素污染區,超過500萬人受到核輻射影響。
而就在最近,日本單方面決定以排海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污染水,引發全社會的關注,“輻射”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所有的輻射都這么可怕嗎?我們又該怎么防護它?
今天,我們請到了喵星球最知名的科學家——喵博士為大家講解一下。
我們先看看“輻射”的定義。輻射(Radiation)是由場源發出的電磁能量中一部分脫離場源向遠處傳播,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擴散,而后不再返回場源的現象。
也就是說,我們生活中所有帶有能量的電磁波或是微觀粒子,都是輻射。如可見光(太陽光、燈光、火光等)和不可見光(微波、紅外線、紫外線等),浴霸、火爐、電熱爐等散發的熱,以電磁波形式傳播的手機、Wifi信號及日用電子產品的信號,它們都是輻射。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包括我們人類自己,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273.15℃)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一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熱輻射。因此,輻射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好問題!這就要從輻射的分類說起了。按照電離能力,輻射可分為能量很高的電離輻射和能量較低的非電離輻射。
生活中常見電器產生的輻射都是非電離輻射,由于其能量較低,不會引發電離,只會令物質內的粒子震動,溫度上升。而且它們的輻射強度都是有國家標準來嚴格控制的,因此對生物能造成的傷害微乎其微。
而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輻射”多指電離輻射,它能夠引發物質電離,因此當其作用于生物體時,就有可能破壞細胞結構或DNA鏈,從而引發生物學危害。電離輻射包括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中子射線等。下面這張圖就是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大家一定要記得。
圖 電離輻射警告標志
舉個例子來說吧!假設我們每只喵都是一個細胞,那么非電離輻射就好像飄過來的沙塵,它的能量很低,打在身上并不會有明顯的反應。而電離輻射,就像是一顆子彈,會使我們受傷,如果它們湊巧打在了“致命”的位置,那么這個細胞就會死亡。
“拋開劑量講輻射,就是耍流氓。”
劑量是電離輻射的度量單位,它可以表征所受輻射的大小,單位是希沃特(Sv)。在輻射防護學中,最常用的單位是毫希沃特(mSv)和微希沃特(μSv),1Sv = 1000mSv = 1000000μSv。
量變引起質變,沒有證據表明低本底水平的輻射會對人體造成損傷。只有輻射劑量較高時,才會發生確切的輻射危害。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規定:除天然照射及醫療照射以外,公眾連續5年從核實踐中所受到的年平均有效劑量應低于1mSv。對于放射性工作職業人員,連續5年的年平均有效劑量應低于20mSv,任一年內低于50mSv。也就是說只要受到的輻射劑量低于國家標準的規定,就可以被認為是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我們生活的環境中處處都存在著天然的電離輻射。我們吃的每一口飯、喝的每一口水、踩的每一塊磚、呼吸的每一口空氣,甚至自己的身體內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核素,它們會持續地發射電離輻射,同時我們還會受到來自宇宙射線的照射。
根據相關研究,天然本底輻射導致的個人年輻射量通常在每年1~10mSv,全球居民每年受到的天然輻射劑量平均為2.4mSv。也就是說,我們在地球上正常生活一年,哪怕沒有接觸任何人造輻射,也會受到平均2.4mSv的輻射照射。在所有的天然輻射中,呼吸導致的氡(Rn-222)氣內照射約貢獻總量的48%,宇宙射線和天然環境中的外照射貢獻36%,而從食物和水中受到的內照射約為12%。
氡主要集中在密閉的住所內,因此經常開窗通風,是降低住所內氡照射水平的最有效措施。另外開窗通風還能降低室內甲醛濃度、清新空氣、令人心情舒暢。
常見的醫療檢查中,B超和核磁共振檢查是沒有電離輻射照射的。醫療照射主要來源于X射線檢查、CT檢查等。一次胸部X射線攝影的劑量約為0.14mSv,一次胸部CT的劑量約為8mSv,一次PET-CT的劑量約為20mSv。相關研究表明,人類平均每年受到的醫學檢查照射劑量為0.4mSv。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的輻射。我們每坐一小時飛機,就會受到大約0.005mSv左右的額外照射。因為坐飛機時離地面較高,會受到更強的宇宙射線照射。
另外,如果一個人每天吸20支香煙,那么他受到煙中釙(Po-201)內照射的劑量約為1.7mSv/年。
是的,吸煙除了會受到電離輻射危害以外,它所包含的尼古丁、焦油等致癌物質也會極大傷害人體。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煙民患肺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你說的沒錯,加速器在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次級電離輻射,主要為帶電粒子、中子和γ射線等。如果不對這些次級電離輻射加以防護,確實會對周圍環境和人員的輻射安全造成影響。根據國家法律規定,加速器裝置在運行前必須完成可靠的輻射屏蔽建設,HIRFL裝置也是有足夠的屏蔽來阻止輻射泄露的。
圖 HIRFL實驗大廳屏蔽結構圖
你看上面這張HIRFL裝置實驗大廳的屏蔽結構圖,外圍的灰色粗線就代表著2米以上的混凝土,它們把整個加速器裝置都包圍了起來。混凝土能夠與加速器產生的次級輻射發生反應,隨著穿透深度的增加其劑量不斷衰減,最終使得屏蔽外的劑量達到可以忽略的安全水平。
從HIRFL加速器開機時周圍園區的輻射劑量監測記錄來看,裝置園區的輻射劑量率最大值約為0.14μSv/h,和天然本底相當,也就是說沒有額外的輻射泄露出來。所以不用擔心HIRFL產生的輻射會對我們造成傷害。
另外,加速器產生的重離子束本質上也是一種電離輻射,能夠殺傷細胞,因此它可以被用于放射醫學。重離子具備射程可調、形狀可控、生物學效應高等諸多特點,能夠精確地殺傷癌細胞而不過度損傷健康組織。所以,如果能夠合理地利用電離輻射對人類健康也是有好處的哦。
仙人掌是沒有阻擋輻射的效果的,但是養養還是有用的,至少可以愉悅心情嘛。當然閑著沒事不要去咬它,會被扎的。
總結:
自然界中處處存在輻射,它是人類永遠躲不開也逃不掉的。希望大家能夠對輻射有一個科學的認知,不用再談“輻”變色。
我們生活中的常用電器、手機基站等產生的輻射均為非電離輻射,因此大家不必擔心。而對于電離輻射而言,我們正常能接受到的劑量還遠遠達不到對人體有害的程度,因此不必過于恐慌。喵博士也有一些小建議,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做好輻射防護哦:
輻射防護Tips
1. 看見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的地方不要亂闖,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的東西不要亂拿。過安檢時,不要心急。
2. 過安檢時,不要心急,不要把手伸進簾子里抓東西。
3. 除非必要,盡量避免醫用高輻射劑量檢查。如果X片能夠滿足需求的話,就不要上CT。但如果是檢查和治療所必要的,一定要遵醫囑,因為與CT檢查為治療提供的好處相比,它所帶來的輻射照射危害還是能夠接受的。
4. 少吸煙,能夠有效避免釙(Po-201)的內照射,關鍵還能省錢。
5. 室內環境經常通風,可有效減少空氣中的放射性氡氣,同時也可以減少甲醛等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傷害。
6. 如果你是一名放射性工作人員,一定要嚴格遵守所在單位的輻射防護制度與規定。根據相關資料,大多數輻射事故的發生都是由于工作人員違規操作導致的。
編輯:jq
-
加速器
+關注
關注
2文章
802瀏覽量
37935 -
輻射
+關注
關注
1文章
601瀏覽量
36380 -
CT
+關注
關注
2文章
190瀏覽量
32100 -
電磁波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457瀏覽量
53871
原文標題:輻射,真的這么可怕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