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了!這意味著,我國空間站建設序幕也即將拉開,這將是中國載人航天又一個里程碑。
中國天宮空間站將于2022年前后正式完成在軌建造任務,成為長期有人照料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支持開展大規模、多學科交叉的空間科學實驗。
空間站特殊的位置,將為開展太空實驗提供條件,比如微重力環境。
一提到太空,大家就會浮現出航天員在空間站中飄來飄去的樣子,好像完全脫離了重力的限制。其實,宇航員在太空艙內并不是零重力而是處于微重力狀態。
按照“微重力”術語的英文“Microgravity”的原意,它是指該環境中的重力水平為地球表面處重力的百萬分之一,目前也有許多廣義的理解,把微重力理解為微小重力(或者說“低重力”),此時低重力的值通常為地面重力的萬分之一。
Part.1
微重力條件如何形成的呢?
水變成了水珠 可以當乒乓球打 (圖片來源:http://www.sohu.com/a/217990314_269042)
這些現象就是物理學中所指的空間微重力物理效應。空間微重力物理效應泛指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中不同于重力環境下基本物理效應,主要包括液體和氣體由重力導致的自然對流基本消除、液體中浮力消失、由于物質密度不同引起的沉浮和分層現象也消失等現象。 那么,在這么特殊的微重力環境下能夠開展一些什么樣的科學研究呢?
Part.2
微重力條件下的流體微重力流體物理研究微重力下流體(液體、氣體及其多相混合物)的流動、形態、相變的規律和機理。在微重力下重力引起的浮力對流、密度分層、沉降、流體內部靜壓及壓力梯度等效應基本消失,而一些次級效應凸顯,流態和熱質輸運表現出新特點。 微重力流體物理研究的內容包括界面現象、多相流、復雜流體等。
這一領域的研究對發展先進的空間流體管理、熱管理等航天技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成果對改進地面石油、化工、制造等產業的生產過程將做出積極貢獻。 空間流體物理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微重力流體動力學、兩相流、相變傳熱及其應用研究、復雜流體等。 舉個例子,我國天宮二號搭載的液橋液毛細對流實驗,對空間環境流體的流動和耗散機理的基礎研究,對人類認識和掌握空間流體的運動規律有重要意義。
Part.3
微重力條件下的材料制備不止是流體,材料科學在太空中也大有可為。
在微重力條件下,基于地面材料制備的對流控制、擴散機制、凝固過程和缺陷形成等不再適用。探索微重力條件下的材料制備過程能夠深入理解相應物理規律,發現新的科學問題,研制出地面難以制備的新材料。
微重力條件還便于實現樣品懸浮的無容器加工,為創造極端熱力學非平衡條件下的材料研究和準確的材料熱物性測量提供了有利條件。微重力下可以研究金屬、非金屬和復合材料等幾乎所有材料,包括晶體、半導體、超導、磁性、記憶、熱電等各種功能材料,金屬合金、泡沫多孔和復合材料,以及陶瓷、玻璃等結構材料。
材料是國民經濟的基石,新材料是所有高技術和高端制造業的基礎。空間材料科學是深入開展材料科學研究的獨特途徑,可能獲得地面難以生產的先進材料和地面難以精確測量的重要參數,發展材料科學技術,為我國建立新的材料產業體系做出貢獻。
空間材料科學領域包括兩個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在排除重力影響下研究材料的制備過程規律及材料的結構和性能變化;二是空間應用材料在高能粒子和紫外輻照、原子氧侵蝕、高低溫交變循環等空間環境下的使役行為。
主要研究內容有生長(凝固)界面穩定性與缺陷控制,過冷、形核與晶體生長過程,相分離與聚集行為,高性能材料空間制備及工藝研究、熔體物理性質測量與研究、材料在空間環境下的行為特性等。
空間微重力資源是一種極其有用但在地球上不可獲得的稀缺資源,我國空間站發射升空之后,在太空環境中利用微重力條件進行各項科學研究將為我國各領域科研與應用做出重大貢獻。
中國空間站艙外暴露實驗平臺 (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面對神秘又引人的太空,中國航天工作者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讓我們跟隨他們的步伐,展望中國航天事業的明天!
編輯:jq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71瀏覽量
220469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711瀏覽量
138590 -
陶瓷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1瀏覽量
20747 -
重力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瀏覽量
8504 -
載人航天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8瀏覽量
3256
原文標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了,我們為什么要去太空做實驗?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