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工控的都知道:我們這一行最好是“機電不分家”,但機械和電氣的出發點有時候差別蠻大的,合作次數多了就會發現二者常會有不同意見。
最近許多論壇的朋友都遇上了這一個問題:設備搞完之后發現精度達不到要求,作為電氣本該用程序去進行補償,但又擔心坑太大接不住,這時作為電氣工程師的你會如何選擇呢?一起來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吧!
一
如果機械達不到要求, 能夠用電氣來彌補,那你說,這是機械的問題還是電氣的問題呢?所以, 能填的當然填, 你要敢死,我就敢填埋啊。不過填的時候,做好各種利益申請,最好名利雙收。在墓碑上寫著:這里死了一個機械, 電氣讓它復活了。不讓機械吐血長記性,你就不是好電氣!
二
站在老板(尤其一些小公司)的角度來說,哪怕知道是機械的坑也希望能在電氣上解決,因為改程序比改機械結構簡單的多,最關鍵還不要增加成本,
就算明知道有累積誤差,第一考慮的就是程序上能不能做補償,或者定時校正,機械都做好了,如果假設加個接近開關定時校正一下能解決,肯定就會讓電氣這邊解決了。
機械設計如果在前期設計沒有考慮好,試機時才發現問題,這個時候如果電氣能解決的肯定先在電氣上想辦法。甚至有時為了省成本或者簡化機構也會在電氣上先想辦法。
對于老板而言最重要的是多賺錢,而改改程序在他們眼里是不需要成本的。明白了這些,我到覺得你能主動提出來會更好,因為遲早是你的事,尤其是在他們感到很頭疼時,你動動鍵盤就搞定了,老板和老板娘都會愛你的。
三
做電氣的要學一點基本的機械知識,因為機械與電氣比較,相對來說變化慢,死的擺在那里,電氣去學值得;而電氣的發展很快,不能指望機械的去學很多。做電氣的學一點機械設計很有必要。電氣的有機械的基礎,在設計中就可以提前介入為機械留出設計空間。
四
我是外行,因為我是做銷售的,雖然只有兩樣不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但是有種看法是電氣因為補充了機械而認為電氣比機械似乎更重要,我是不贊同的。因為一切產品的產生都是機械發展而產生的,機械是母體。比如說一個人,因為思想和神經反應靈敏而成績斐然,但是他的這些還是在他的身體基礎上獲得的,離開軀體。
我們什么也不存在——雖然我們的技藝和思想可以傳承,但已經不是你這臺設備勞動的事了,你只提供了個方案人家驗證的。好比我們的航天員要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加上智力才是合格的,不然我們要花多少心血來讓一個體弱的人成為航天員呢?
我的朋友和客戶中,很多電氣說:其實我知道很多問題應該讓我們解決,因為機械的進步是緩慢的,我們電氣可以盡力來彌補,但如果電氣程序寫得再漂亮,沒有機械的基礎,我們還是達不到我們需要的精確控制。
也許電氣可以意想天開隨心所欲,但機械如果不具備,不也白忙活?在我看來,西歐和東洋的技術之所以高于我們,不僅是他們控制系統,更是他們的機械裝備,舉例說中國大陸的直線運動模組、伺服電動缸有幾家可以達到幾百行程以微米計算誤差的?
身邊也有機電皆精熟的朋友,但他們如果僅滿足于自己設計方便效率高而對制造技術實際存在的問題和難度輕視的話,還是理解不到為什么有些高難度問題解決不了的現實,他們的總結是:樣樣精通是不可能的,一專多能是優秀的,一專多識是必須的。
有機電皆熟,但只負責機械,同時工作中為電氣考慮很多問題,因為他說:純電氣有時候真的理解不到機械的需求和道理,甚至有的電氣,無論工作多少年,當機械跟他說一些要求和問題的時候,他一頭霧水。做電氣的朋友曾經說:有些問題很小,想通了就通了。但做機械的,可能有些問題是人類達不到的高度,所以解決不了吧,比如材料性能,元件精度等。
——當然這只是道聽途說,泛泛而談的,若有不對,歡迎指正,但不要往心里去,畢竟各位師傅才是真的內行。
編輯:jq
-
機械
+關注
關注
8文章
1595瀏覽量
40675 -
電氣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169瀏覽量
53207 -
機電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2瀏覽量
20281
原文標題:機械的坑,電氣要不要去填?
文章出處:【微信號:gkongbbs,微信公眾號:工控論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