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芯片持續短缺,汽車、手機、家電等下游市場受到嚴重影響,比如汽車,數據顯示芯片短缺已導致北美汽車減產超過120萬輛,全球僅今年一年就有390萬輛汽車由于缺乏芯片無法生產,價值相當于約1100億美元。
為了解決缺芯問題,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和歐盟等各國都在積極探討解決方案,并陸續發布投資規劃,確立稅負減免政策、人才培養計劃、成立相關法規、吸引外國企業投資等等。
預計投資金額 | 其他相關政策 | |
韓國 | 未來十年投入510萬億韓元(約合4500億美元) | 減免相關企業稅負,設立半導體等設備投資特別資金,培訓芯片專家,討論為半導體產業發展立法等。 |
美國 | 批準撥款520億美元 | 吸引國外企業擴大投資 |
日本 | 成立2000億日元(約合18億美元)基金 | 通過日美合作強化供應鏈 |
歐盟 | 500億歐元(約合611.65億美元) | 成立芯片聯盟,吸引海外企業建廠 |
韓國:未來十年投資4500億美元
韓國總統文在寅日前在三星電子平澤工廠舉行“K半導體戰略報告大會”,公布了旨在實現綜合半導體強國目標的戰略規劃。
韓國在半導體領域有著非常優秀的表現,據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表示,半導體在韓國出口中的占比最大,且芯片出口有望到2030年翻至2000億美元。
韓國的在半導體方面的發展較為突出的是存儲芯片,我們知道韓國三星和SK海力士在存儲芯片領域遙遙領先,不過韓國在生產用于處理人工智能和數據處理等復雜運算的邏輯芯片方面較為落后,這也許就是韓國要投入更多資金發展綜合半導體強國的目的。
文在寅在會上表示,韓國除了鞏固存儲半導體世界第一的地位,還將爭取在系統半導體方面也成為世界第一,未來十年,韓國政府將攜手三星、SK海力士等153家韓國公司,投資510萬億韓元(約合4500億美元),將韓國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
在政策方面,韓國政府將為相關企業減免稅負,其中對半導體研發、設備投資的稅額抵扣率最高將提升至40-50%、10-20%,并新設總規模達1萬億韓元以上的半導體等設備投資特別資金。
同時韓國還計劃吸引更多來自國外的先進技術投資,日前據韓媒報道,全球光刻機巨頭ASML計劃未來4年內將在韓國投資2400億韓元(約合13.7億人民幣),在京畿道華城市打造一座光刻機設備再制造廠及培訓中心。所謂的再制造工廠,即通過必要的拆卸、檢修和零部件更換等操作,將廢舊的產品翻新的過程。重新制造出來的產品在性能及質量上與新品相差不大。
在人才方面,韓國希望在2022年至2031年間培訓3.6萬名芯片專家,為芯片研發投入專項資金,并討論專門用于幫助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立法。
韓國政府預測,如能順利執行規劃,韓國半導體年出口額將從2020年的992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2000億美元,相關就業崗位也將增至27萬個。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文勝煜表示,政府在全球半導體市場重新布局之際制定了上述戰略,旨在打造能夠穩定滿足全球需求的供應基地,進而助力韓企主導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美國:批準撥款520億美元
5月19日最細消息,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在當地時間星期二晚公布了經修改的兩黨立法,批準撥款520億美元,在今后5年里大力促進美國半導體芯片的生產和研究。
該法案將總共將總共撥款1200億美元用于美國的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研究,以提升美國的國際競爭力。舒默表示,該法案包括一項“歷史性的520億美元投資,以確保美國保持芯片生產的領先地位。”
另外該提案中有495億美元的緊急補充撥款為今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所包含的芯片供應資金,但該條款要求通過單獨程序獲得資金。
舒默談到的歷史性的520億美元正式美國參議員此前談判達成一項芯片發展計劃,擬于5年內投入520億美元,大幅提振美國本土半導體芯片研發和生產。據路透社15日援引消息人士透露稱,美國希望從根源上解決芯片荒造成的窘境,并意欲同中國展開半導體產業競爭。
美國當前的芯片短缺問題非常嚴重,尤其是汽車產業方面,就如上文數據所述,芯片短缺已導致北美汽車減產超過120萬輛。據報道,截至4月底,汽車經銷商店內庫存和在運待銷汽車總數不到200萬臺,僅相當于正常銷量的一半,創30多年來新低。
美國總統拜登在今年4月就呼吁國會扶持國內企業以解決半導體短缺問題,為了應對全球芯片短缺的問題,美國政府在上個月12日召開首次“芯片峰會,討論芯片供應短缺的問題。另外除了國內芯片工廠加大投資外,美國還希望向國外企業要求更多投資,包括三星、臺積電等。
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在今年 3 月宣布投資200 億美元建造新的晶圓廠,此外英特爾也宣布將再次進軍代工市場,并宣布將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2個半導體工廠,并在以色列等國追加投資。全球半導體代工企業TSMC今年年初就曾公開表示,今后3年內將投資1000億美元,并表示要把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從1個增加至6個。
日本:設總額2000億日元的投資基金
日本在半導體領域也有投資規劃,重點是針對日本國內的尖端半導體和蓄電池生產,據報道,日本政府最早將于6月敲定核心方案,方案明確指出,為了擴大日本國內的尖端半導體和蓄電池生產,將促進集中投資。
同時該方案還提出確保經濟安全,將增加用于援助生產技術開發的預算,支持企業新建工廠。并計劃吸引美國的實力企業,目標是通過日美合作強化供應鏈。
報道顯示,這一方案將與執政黨自民黨協調之后在內閣會議上敲定。由于全球范圍內出現半導體短缺問題,美國和中國通過巨額資金扶持政策展開了吸引生產基地的競爭。日本也設置了總額2000億日元的基金等,計劃大幅擴充扶持政策,用于在日本國內擴大尖端半導體和蓄電池的生產。
根據方案計劃到2030年使日本在電動汽車使用的新一代功率半導體領域的全球份額提高到4成。把2025年之前設定為設備投資集中期,制定尖端半導體生產基地的選址計劃。設想吸引海外企業,與日本企業進行共同研究、開發和生產。
在蓄電池方面,爭取到2030年實現車載產品的高性能化和大容量化。
歐盟:將向半導體產業投資500億歐元
今年年初以來,芯片短缺對歐洲汽車業影響不斷加劇,根據德國媒體報道,受芯片供應不足影響,德國汽車制造商戴姆勒公司從上周開始暫停了辛德爾芬根工廠奔馳E級轎車的生產,此前德國大眾、奧迪汽車均因芯片短缺出現不同程度停產。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芯片短缺的問題可能會持續至明年,此次芯片短缺危機同時也讓歐盟國家意識到,過度依賴亞洲和美國供應商,在危機條件下供應鏈安全將難以保障。從市場份額上來看,歐洲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占比約為10%,過度依賴外國芯片。
根據外媒今年2月份報道,為降低歐洲半導體產業對以亞洲為主為主的海外依存度,歐洲國家政府擬投資最高達500億歐元用于發放補助金或為企業提供支援,減少企業最終投資金額的20%至40%的負擔。
另外有報道稱,歐盟正在考慮建立一個包括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半導體、阿斯麥和英飛凌等公司在內的“芯片聯盟”,以便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緊張的情況下減小進口依賴。
根據歐盟委員會負責內部市場的委員蒂埃里·布雷東的說法,項目設立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歐洲半導體產量占全球產量的份額從目前的10%提升至20%,基本實現歐洲芯片需求靠本土生產滿足。
另外歐盟有意斥巨資吸引英特爾、三星或臺積電來歐洲建立高端芯片廠。據報道,英特爾希望歐盟提供80億歐元政府補貼,支持其在歐洲建設芯片工廠。英特爾將在今年年底前作出決定,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工廠建設期預計為兩年。英特爾希望通過在歐洲建廠成為當地主要芯片供應商。
中國:大基金、資本密集投入半導體領域
面對當前芯片短缺嚴重的問題,國內晶圓代工、封測以及一些IDM廠商都在積極募資擴產。比如中芯國際今年3月表示,擬和深圳政府聯合擴產,重點生產28納米及以上的集成電路和提供技術服務,月產能約4萬片12英寸晶圓,預期將于2022年開始生產,新投資額估計為23.5億美元。
再比如士蘭微日前發布公告,擬建“新增年產24萬片12英寸高壓集成電路和功率器件芯片技術提升及擴產項目”,總投資為20億元,實施周期為2年。
另外雖然近期大基金一期陸續減持套現,不過大基金二期正在積極投資。國家大基金二期在2018年獲批,2019年完成募集工作,規模2000億左右,大基金二期與一期的投資重點不同,已經于今年3月陸續開始對外投資,投資的企業包括紫光展銳、思特威、中芯南方、北京智芯微電子、合肥沛頓存儲、納思達等。
未來幾年大基金二期2000億人民幣(約合300億美元)的資金將會陸續投入半導體產業。除了之外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投入資金發展半導體,此外資本也在大力投資國內新興的優秀半導體企業,未來可想而知還將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半導體領域。
小結
不難看到,在全球芯片短缺的影響下,中國、日本、韓國、歐盟等都在加大投入發展半導體,短期來看是為了解決芯片短缺的問題,而長期來看,也是為了能夠搶占半導體供貨的話語權,預計隨著各國加大資金和政策的投入,全球半導體供貨格局將面臨一些洗牌。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18瀏覽量
219846 -
韓國
+關注
關注
0文章
57瀏覽量
18839 -
美國
+關注
關注
1文章
394瀏覽量
261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