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阿里云宣布升級至2.0時代,這是成立十二年以來阿里云最重要的一次升級。
阿里云舉辦了升級至2.0之后的第一場大活動——“2021阿里云峰會”。
因為疫情的原因,阿里云去年將峰會放在了線上舉辦。時隔兩年再次回到線下,阿里云一口氣放出了100多場專題演講,是去年的兩倍:包括一場主旨演講,49場七大解決方案的分論壇,以及79場涉及政務、互聯網、交通、新金融、能源、汽車與出行、自然資源、新零售、公共服務等九大細分行業的分論壇,琳瑯滿目,目不暇接。如果還不過癮,明天你還可以繼續參加阿里云的開發者大會。
為了幫助大家更快理解阿里云的爆炸式信息輸出,「甲子光年」將結合去年以來阿里云的進展、今日峰會的重磅發布,勾勒升級后阿里云2.0的最新面貌,梳理其背后的戰略意圖。
一句話概括:阿里云,已經徹底從云計算公司,升級為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并聚焦在政企市場。
2020年,阿里云實現了成立12年以來的首次盈利;2021年,或將是真正意義上的云計算下半場元年。
去年我們就說,在中國的科技商業宇宙里,阿里云是一顆質量大到足以扭曲引力場的星體。
重新認識阿里云,不僅關乎阿里云和其他云廠商的未來,更關乎建立在云基座上的“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
1.快速get阿里云四大方向
阿里云2021年的新動作和新想法,都濃縮在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行癲)的開場白中了。
在去年“做深基礎、做厚中臺、做強生態”的戰略基礎上,阿里云今年新增了“做好服務”。張建鋒說,阿里云將加碼投入三個方面:做好服務、云釘一體、數據智能,并且“為全面服務政企市場做好了準備”。
做深基礎:一云多芯
在2021云峰會上,阿里云宣布:飛天操作系統正在全面兼容X86、ARM、RISC-V等多種芯片架構,實現“一云多芯”。
張建鋒表示,傳統IT時代圍繞芯片建立IT生態,但云計算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模式,云操作系統可以將服務器芯片、專用芯片等硬件封裝成標準算力,無論底層芯片是X86、ARM、RISC-V還是硬件加速,給客戶提供的都是標準的、高質量的云計算服務。
一云多芯的實現,是阿里云“做深基礎”戰略的重要進展。這意味著阿里云不再依賴單一芯片架構,未來擁有更多可能性。
做厚中臺:云釘一體再升級
去年峰會上,阿里云首次公布云釘一體戰略。截止到2021年3月31日,釘釘平臺應用總數超百萬,3個月增長了近一倍,其中低代碼應用3個月時間增長了近38萬。
這是今年1月釘釘戰略升級為企業級協同辦公和應用開發平臺以來,首次公布應用開發數據。
基于云釘的低代碼開發正發生在各行各業。疫情期間,東方希望集團嘗試用釘釘宜搭搭建員工返鄉管理應用,“以前開發這樣的應用基本上要8天的時間,用宜搭大概2天就搭出來了”,東方希望數字化部門有關負責人說,“內部的應用未來可能有10%會用低代碼開發”。
“低代碼開發時代,人人都是創新者。你只要最了解自己的業務,就能夠去創建應用,實現業務數字化。”張建鋒說。
除了“云釘一體”還有“云端一體”,張建鋒現場“帶貨”去年阿里云發布的云電腦“無影”。
目前,無影電腦已經開啟大規模商用,服務于眾多行業客戶。今天,無影云電腦公有云版上線,客戶可以通過阿里云官網下單訂購。
做強生態:50億專項資金
阿里云要進一步打造一個開放體系,使軟件開發商能基于云的結構和新型的操作系統幫助各行各業做應用開發。
張建鋒宣布,未來一年將投入50億專項資金,從產品技術、人才培養、業務政策多方面支持伙伴成長為“數字經濟的服務商”,共拓萬億級數字化轉型市場。
此外,張建鋒還提到,阿里云的核心組件都有開源計劃。阿里云有2600個軟件開源,未來還會進一步加大開放的力度。
在技術層面,為了更好“被集成”,讓伙伴更深入享受云計算的技術紅利,阿里云推出了全新的“計算巢”平臺,將多年以來支持自身PaaS平臺的飛天技術底座向PaaS伙伴全面開放,提供企業級的性能、穩定性和開發權限,及運營、技術、管理、安全四大能力中心,方便PaaS伙伴快速集成,提升十倍以上的運維效率,大幅地降低運營成本。
做好服務:聚焦政企市場
張建鋒認為,云計算從單一的計算已經變成體系化的創新,阿里云不僅是一家云計算公司,更是數字化轉型的服務提供商,提供了整體的數字化能力。這些能力需要更專業、更本地化,加快技術和產業融合。
張建鋒說,“如果今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做好服務。技術能贏得客戶的信任,但服務能永續這份信任。我們的團隊希望成為中國數字化轉型的火種,希望每做一個項目,不僅是為客戶交付一個項目,更是沉淀一套體系、為客戶留下一支隊伍。”
據了解,近期阿里云完成了新一輪組織升級,將更多服務團隊下沉到行業和區域。此外,阿里云還對行業進一步細分,為政企客戶提供更專業的行業解決方案。
除了上述新進展之外,張建鋒還了發布“零碳云”計劃:推動自身節能減排,輸出數字減碳能力,支持綠色技術創新。
2.向上是行業,向下是技術
在張建鋒之后的重磅發布環節,阿里云重點介紹了一個行業解決方案、一個場景解決方案、六大底層技術。所有布局都是為了阿里云的新使命:云上創新。
一個行業解決方案:阿里云大政企
和去年發布了七大行業解決方案不同,今年阿里云將重點筆墨放在了政企解決方案上。
張建鋒表示,阿里云是最早為政企服務的國內云廠商,服務十年以上的企業就接近有一萬家。阿里云在數字政府、智慧城市、零售、能源、交通、制造、電力、電信傳媒等行業建立了產業智能團隊。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云智能政企行業事業部總經理許詩軍分享了在數字政府領域的新進展。
阿里云目前服務了26個部委、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數以萬計的政府客戶。在智慧城市領域,阿里云城市大腦已經在40座城市落地,累計形成了500多個創新應用場景,覆蓋各地1000多個政府部門。
在大企業客戶市場,阿里云服務了全國2萬家制造企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企業,國家電網、南方電網, 一半以上的省級電網公司,為6個航空公司每年為近40萬架次航班運行提供數據平臺服務,為5個大型港口每年為超過1000萬次標準集裝箱(TEU)運輸提供高精調度服務。
阿里云今年還將擴大投入,培養更多能夠深入各行各業的算法工程師。
現場,阿里云與機械工業九院聯合發布“汽車數字工廠1.0”行業解決方案,第一個完整的案例應用已經在一汽紅旗新能源工廠緊鑼密鼓進行中。
一個場景解決方案:一站式數據服務
基于飛天平臺,阿里云發布了一站式數據服務平臺,覆蓋從數據獲取、數據存儲、數據資產管理、數據分析和數據應用的全生命周期,為零售、政務、金融、醫療、制造等重點行業提供全鏈路的數據服務。
中國在2020年產生的數據量達13.1ZB,占當年全球數據總量的21.4%;未來5年,中國數據量將持續快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4.4%,超過全球年復合增長率22.9%,是全球數據量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
數據需要經過信息技術基礎架構的計算、存儲等處理才能發揮價值成為生產要素,而云計算已是信息技術基礎架構的主流模式——2019年中國云基礎架構投資首次超過傳統信息技術基礎架構投資。
阿里云智能研究員、產品解決方案總經理曾震宇表示,數字創新不只是技術問題,但阿里云能保證技術不是問題。
6大技術板塊更新
對應行業的解決方案目的是“操作系統”的充實,是做厚中臺;支撐龐大云計算體系順暢運轉的則是“做深”的部分,是阿里云一直以來的立身之本——基礎技術。
概括而言,阿里云已有的技術牌面包括:飛天操作系統、含光800芯片、超級數據中心、神龍服務器,自研云原生數據庫PolarDB等。
阿里云有個理念:把復雜留給自己,把簡單留給客戶。本次阿里云帶來了六大新品更新,包含硬件、數據庫、云服務等。
先看硬件層面,阿里云第七代ECS云服務器正式商用。
今年2月阿里云對第七代ECS云服務器家族進行了公測,基于第三代自研神龍架構,相較于上一代整體算力提升40%,針對目前最流行的容器進行了優化,最多可提升6倍部署密度,并全量搭載安全芯片,是最佳的云原生載體。
據悉,第七代ECS搭載了基于 IceLake 架構的第三代英特爾至強處理器,性能平均提升46%。存儲方面,云盤掛載密度最多提升100%,最大吞吐能力和最大 IOPS 提升1倍;網絡方面升級至 50GX2 物理網絡,支持大幀傳輸、轉發效率提升近5倍,目前已在阿里云官網全面上線開售。
其次是在基礎設施層上、平臺層下的數據庫部分。
阿里云自研的PolarDB數據庫新增重點技術方向:HTAP,將通過底層使用X-Paxos實現透明、自動化數據同步。對于用戶來說,HTAP可屏蔽數據同步的復雜性,專注于業務,同時上層提供混合負載的計算能力,一套系統,一套底層數據,透明的實現在線和分析業務的統一。
同時,PolarDB for PostgreSQL 版宣布開放源代碼,包括數據庫產品內核、相關插件、工具腳本、測試用例以及設計文檔,適用于中大型企業核心業務場景,廣大開發人員已可在阿里云官網和GitHub上下載體驗。
再看新一代云原生的數據倉庫和數據湖的解決方案。
去年9月,阿里云推出湖倉一體解決方案,可將數據湖與云數倉融合,解決傳統模式下的存儲冗余,計算資源彈性能力弱的痛點。今天,“湖倉一體”升級到了2.0,不僅支持云原生數據湖OSS,實現一倉多湖架構,同時與 DataWorks 深度集成,統一湖倉開發體驗、跨引擎作業調度,幫助企業應對新業務突發增長帶來的數據擴容,以及實現統一的數據資產管理。
最后是云服務產品。
阿里云基礎產品負責人蔣江偉宣布,阿里云推出本地Region服務,讓公共云從中心Region延伸到本地Region,增加覆蓋密度,滿足客戶對于低延時、區域網絡覆蓋的訴求。本地Region將部署在南京等十多個數字經濟活躍地區,提供計算、存儲、數據庫等40多種基礎云產品。
其次是邊緣云聯節點,是一種部署在客戶機房,使用標準軟硬件方案整體交付的邊緣云服務。
由阿里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運維服務,可承載更多業務應用場景,滿足不同客戶場景需求。邊緣云聯節點可幫助企業級客戶快速構建其邊緣云基礎設施,基于邊緣云開展業務創新、市場拓展及商業探索,助力客戶業務轉型。
最后是飛天混合云,是國內首家通過商用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的云平臺。
混合云模式下,阿里云飛天提供了“一云多region”的解決方案,可以按照企業需求進行分層部署,分層為多個Region,各個Region之間相互關聯、統一管理,小到20臺大到1萬臺超大規模均支持多云容災部署。
3.云計算下半場:數字化服務新起點
阿里云智能全球技術服務部副總經理張卓表示,我們正在迎來數字化服務的新起點。
張卓舉了一個例子:阿里云多年持續服務的某大型物流客戶,整個平臺有5000多臺物理機、50多個核心業務系統、1000多個功能模塊。在高峰期,平均每天處理1億多訂單,分揀需要在百毫秒內完成。
為此,阿里云沉淀了一套數字化的技術服務平臺,用數字化的方式應對數字化轉型的服務挑戰。1000名客戶的公測數據顯示,有50%的故障阿里云提前發現,故障平均修復時間縮短了63%,事務性操作減少98%。
從云廠商到數據服務商,升級的阿里云2.0在傳達一個信號:云計算下半場真的到來了。
云計算下半場并非新概念,不同的云廠商雖然有不同的口徑,但一個共同的趨勢是,云廠商正在從單純的IaaS服務商,向IaaS+PaaS+SaaS的綜合服務商演進。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中國IaaS市場增速正在放緩,而PaaS增速正在提高。
IaaS廠商做PaaS正在成為全球云廠商的一個共同趨勢。以全球第二大云廠商微軟為例,憑借龐大的用戶基數,通過自身Windows、Office、SQL Server等軟件與云服務嫁接來拉動增長,微軟智能云的定位就是公有云操作系統(PaaS),這是微軟與AWS在國際市場展開差異化競爭的殺手锏。
無論是云釘一體還是定位數據服務提供商的阿里云2.0,不僅僅是阿里云的自我升級,對于其生態合作伙伴也將帶來普惠。
生態的力量有多大?IDC發布過一份名為《Salesforce的經濟影響力:2019-2024年將共創造420萬新工作崗位和1.2萬億美元的新業務收入》的白皮書,其中提到一個數據:2019年,Salesforce每賺1美元,它的全球生態將賺4.29美元;到2024年,Salesforce每賺1美元,它的全球生態將賺5.80美元。
過去一年,阿里云繼續“做強生態”戰略,合作伙伴業務增長113%,已連續三年增長超100%。有數十家合作伙伴在阿里云上營收過億,并培養了近千家營收超百萬的規模化伙伴,數量較去年增加43%。
張建鋒提到,中美兩國云計算的發展路徑并不相同。美國是自上而下,通過SaaS來帶動IaaS的發展,而中國是自下而上,通過IaaS帶動SaaS的發展。
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整體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實現9.7%的高速增長,是同期GDP增速的3.2倍,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達到38.6%。
毫無疑問,以阿里云為代表的IaaS云廠商向PaaS的延伸,將推動中國整個云計算市場繼續邁入新的階段。
編輯:jq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43瀏覽量
368385 -
存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4341瀏覽量
86030 -
芯片架構
+關注
關注
1文章
31瀏覽量
14576 -
阿里云
+關注
關注
3文章
969瀏覽量
43167
原文標題:從云廠商升級數據服務商,阿里云2.0帶來了哪些變化? | 甲子光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jazzyear,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