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應急管理堅持“開門創新”,攜手華為的創新資源形成了具有高效戰斗力的應急指揮體系,為各地區做好新時期的應急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中國應急管理》雜志2021年第五期報道廣東省應急管理先進經驗,獨家授權華為全文轉載。
今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創造良好安全環境是舉社會全力的大事。自組建以來,廣東省應急管理廳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初步建成了具有較高科技含量和廣東特色的智慧應急信息系統,為廣東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防御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令防災減災、保障安全生產如虎添翼,廣東始終把科技手段作為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制勝一招”,堅持需求引領、科技引領、創新引領,打造智慧應急護航城市安全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廣東省應急事業以信息化抓手取得了突出成績,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
本刊記者走進廣東省應急管理廳探尋應急管理一線聲音和先進經驗,為全國應急系統信息化轉型,構筑人民安全、城市發展的銅墻鐵壁提供借鑒。
瞄準難題攻關,發力智慧應急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緊緊圍繞新時代應急管理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加強推進自然災害輔助決策系統、值班值守系統、危化品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和執法監督系統建設,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實現了數據組合、信息融合,形成了監測預警“一張圖”、指揮協同“一體化”、應急聯動“一鍵通”、應急指揮“一張網”,在斷網斷電斷路條件下,快速搭建現場應急指揮部,實現與指揮中心、救援現場的應急通信保障,初步解決了融合指揮、應急通信兩大難題。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王中丙提出:堅持創新引領、需求引領、技術引領,從數據組合、數據融合再到實現物聯網全域感知,做到全災種、全過程、全覆蓋。瞄準難題攻關,做出具有廣東水平的信息化建設成果。
在推進監測預警系統的全覆蓋和智能化方面,深入推進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對照工信部、應急部聯合印發的《“工業互聯應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扎實推進工業互聯網在安全生產領域的融合應用。
按要求完成危化品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二期建設任務,完成1307家危化品生產企業監控聯網,建設完成“兩客一危一重貨”融合平臺。推動工貿行業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監測預警聯合創新,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廣東試點工作,建設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工礦商貿重點行業安全風險預警預測系統項目,爭取工礦商貿行業感知創新取得更大突破。
強化安全生產大數據信息管理,結合數據的智能分析及各類風險研判模型,對風險進行辨識評估,形成全省風險動態形勢預測。進一步豐富事故統計分析功能,實現事故數據的深度分析,通過分析不同時段不同區域的事故規律,研判未來的事故風險。
推進自然災害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在現有部門數據整合接入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推進自然資源、水利、氣象等部門的災害和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對短時強降雨、干旱災害風險、地震災害風險、地質災害風險、森林火災風險進行監測預警。
推動建立面向全災種的自然災害感知網絡,積極對接科信司應急衛星“天目網”工程規劃,最大限度地共享共用衛星資源,加快廣東省衛星通信網工程建設,加強衛星遙感感知。推動城鄉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公共信息平臺建設,以精準預警為目的,以監測網實時監測、真實數據采集為手段,以加強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大數據進行分析研判,提高預警精準性、時效性為重點,積極推動城鄉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公共信息平臺建設。
在已整合接入20個部門52個方面數據基礎上,接入廣東省政法委“雪亮工程”視頻數據,進一步匯聚消防安全、大型綜合體等城市風險感知數據。
在推進應急指揮系統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方面,強化智能輔助決策能力建設。立足“全災種、大應急”,充分發揮“數字政府”改革優勢,建設“粵治慧”一網統管應急專題,深入推進“廣東省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加大“數據智能”十大方向攻關,逐步實現災情態勢統一展示、災情趨勢綜合預判、救援方案智能生成、救援進展動態跟蹤,加快提升應急指揮輔助決策能力。
加強應急救援輔助決策,實現事故災害與現場救援情形、現有救援資源的智能匹配,自動生成現場指揮部開設、救援力量布置、作戰方案等參考處置方案,提高救援工作效率。提高應急通信保障能力。
進一步健全“三位一體”應急通信體系,圍繞“斷網斷電斷路”極端情況,聚焦極端災害應急通信痛點、難點,加強全省礦山救護隊、省隊以及粵東西北三支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建設和先進裝備配備,持續開展各災害條件下的實戰演練,推動構建“空天地”一體全覆蓋通信網絡,確保“三斷”情況下的應急通信保障。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災害事故信息的獲取能力。強化人工與信息技術、線上與線下的結合,綜合運用大數據深度挖掘、“一鍵通”、值班值守系統和公眾預警子系統,提高災害事故信息獲取的及時性、準確性、有效性,提升防災減災救災成效。
在推進“互聯網+監管”的智能化升級方面,持續加強安全生產執法系統升級建設。在現有“互聯網+監管”“互聯網+執法”等信息系統建設基礎上,推進安全生產線上線下執法深入開展,不斷提升監管執法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和精準化水平。探索建立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執法調度指揮系統、專家實時支撐系統。
不斷創新智能化應用的新思路,拓展應用的新領域、新場景,持續推進危化品運輸車輛智能化監管系統建設,提高危化品運輸安全監管效能。
在推進智能科普宣教培訓和應急信息發布方面,依靠信息化搭建公共宣傳信息化平臺。積極推進應急宣傳“五進”,借鑒深圳市“學習強安”建設經驗,精準定位宣傳人群,針對應急系統干部、企業員工、社會公眾等不同群體,提供不同的學習和宣傳渠道、方式、內容。
推動安委會各成員單位共建平臺、內容共享,不斷提高科普宣教培訓的積極性、參與度、普及率,實現效益最大化。利用網絡技術和大數據智能研判,提高應急信息發布的時效性、精準性,提高輿情分析研判能力,精準及早引導,把握主導權,不斷提升網上應急信息發布和輿情導向水平。
優化科普宣教信息化基礎建設。協調推進廣州市安全應急體驗館項目建設,加強科普內容和傳播渠道建設,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新技術,通過實體館、5G虛擬網、移動宣教車等平臺,打造應急管理領域“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工程,推動科普內容、表達方式、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行和運營服務模式等創新升級,推進科普宣教智慧化發展。
加強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積極配合氣象廣播加強“廣東應急廣播”和行政村(社區)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十個有”大喇叭建設,豐富應急廣播體系的“神經末梢”,加強基層科普宣傳,提升突發事件響應和處置能力。“土洋結合、優勢互補”,消除預警信息發布和接收盲區;
充分利用微信等應用平臺用戶優勢,擴展移動互聯網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及時、精準、高效地將災害風險信息發布給應急責任人、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實現風險預警信息和科普知識的精準靶向和快速推送。
在推進智能化應急救援裝備發展方面,落實好裝備現代化提升工程。對照工信部、應急部、科技部等十二個部門聯合印發的《裝備現代化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全面加強智能化應急裝備的配備。推動應急裝備物聯網建設納入廣東省規劃。
實現應急裝備定位信息、運行狀態信息實時接入“一張圖”、納入“一體化”感知,輔助決策和指揮調度。積極探索新型智能裝備應急救援實戰應用模式。大力推廣應用無人機、機器人等智能機械,參與通信保障、搶險救援、偵察監測等任務,推動從人災直接對抗向無人化智能救援轉變。
聚焦創新發展,推進信息化建設
在數據智能方面,加快推進數據的全面匯聚、全面共享,橫向匯聚各有關廳局單位數據資源,縱向聯通省、市、縣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數據資源。
推動從數據組合、治理融合向智能聚合發展,依托全省的信息化基礎與數據基礎,圍繞災害事故發生后的災害鏈、事件鏈、業務流動態信息,持續推進“數據智能+”各項工作,實現對臺風、暴雨、洪水、山洪、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進行風險研判分析,結合大數據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進行輔助分析通過針對性研發和實戰檢驗相結合不斷豐富健全各類算法模型,全面提升應急管理輔助決策支撐水平。
明確數據智能主攻方向。按照“數據智能+(主題)”的實施方案,圍繞“數據智能+”10大攻關方向,把各項工作抓深抓透。成立運營專班,健全完善運營機制,確保數據智能建設有序、安全、高效開展。把10大攻關方向和信息化建設深度融合,提升數據智能的覆蓋的深度和廣度。
健全完善數據智能+領域的競爭合作機制,鼓勵良性競爭,提倡強強合作,聯合行業內的頂尖公司,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進一步釋放企業的創新活力,利用數據智能+創新解決應急管理業務應用。
把“數據智能+”的運營納入2021年信息化項目預算,落實數據智能+的運營建設資金,爭取納入“十四五”重點工程項目和2021年省級政府部門信息化項目,推動數據智能+模型落實落地。
廣開數據匯聚共享門路。在積極推進部門間橫向數據匯聚和應急系統縱向數據聯通的同時,深度挖掘與應急救援、防災減災、安全生產密切相關的各部門、社會企業數據,通過“數字政府”對接,“粵治慧”“粵政易”等粵字頭信息平臺數據共享,政企合作等方式,全面加強與電力部門、“三大運營商”、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的交流合作,推動實現更高層次的數據共享應用。
如供電部門的用電指標數據、樹根科技的挖掘機運行數據,“三大運營商”的人口熱力圖數據和人口流動數據。可實現強降雨、節假日等特定時段,地質災害點、公園景區等重點區域,人員活動聚集等情況安全報警,短信預警信息的靶向發布,最大限度確保人員安全。
打造應急特色的安全指數。參照物價指數、經濟指數的設置原理,打造客觀反映總體安全態勢,具有廣東應急特色的系列安全指數。如挖掘機指數可以客觀反映新基建項目投資建設情況,電力指數可以客觀反映企業生產(復工復產)情況。通過在線動態監測監控數據、氣象數據、周邊環境數據等,自動生成企業安全畫像,構建風險預警模型,對安全運行狀況進行預警,把精準預防落到實處。
在全域感知方面,緊密依托“新基建”,從感知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持續推進感知網絡建設。充分利用5G移動通信、物聯網(工業物聯網、衛星物聯網)、浮空基站、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打造應急全域感知平臺,加快推進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城市安全、應急處置現場等感知數據及衛星遙感數據接入,實現感知對象全覆蓋、感知終端全接入、感知手段全融合和感知服務全統一。
為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等應急管理全流程工作提供全時空、全地形的感知支撐。
地質災害方面,積極探索5G+北斗實時亞米級、厘米級、毫米級高精度定位服務應用,及時精確感知山體滑坡、橋梁隧道形變等危險信號,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風險。森林防滅火方面,加快推進智慧森林火災防治監測預警系統建設。進一步強化多源衛星利用,提升林火監測能力,在現有森林火險預警系統的基礎上,逐步加密火險因子監測站和林火遠程視頻監控點等前端感知設備建設。
“三防”工作方面,積極推動全省自動雨量(氣象)站行政村全覆蓋,加強水庫、河流、雨窩點、旅游景區、災害性天氣易發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等重點區域監測感知,準確及時提供氣象預報預警服務,全面提升氣象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和精細化水平,科學有效應對氣象災害防御。
在深入推進聯合創新方面,著眼于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堅持需求引領,研用一體,開門搞創新。
主動適應新形勢,持續深化聯合創新模式,把應急業務需求及應用場景與高科技企業科技創新攻關深入結合起來,著力構建“一個中心、多個基地”的聯創新格局,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聯合創新,激發創新攻關活力,積極推動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到應急管理領域,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廣東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
不斷拓展聯創成果應用領域。堅持“需求引領、科技引領、創新引領”,建立“業務處室牽頭+聯創單位支撐+科信處統籌”的工作機制,圍繞業務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信息技術難點進行聯合攻關,取得突破后再依法依規組織項目轉化和落地。
充分利用廣東信息化大省優勢,構建“1+1+1+N”(即:廣東省應急管理廳+華為公司+數字廣東公司+N家高科技公司),成立省應急管理廳聯合創新中心。積極推動聯創科技成果從單一滿足應急部門科技信息化建設需求,向更好滿足企業(單位)的應急管理、安全生產行業需求拓展。充分發揮研究基地成果展示交流和宣傳推廣作用。
全面加強研究基地日常管理。積極指導研究基地做好應急需求調研和業務對接,進一步校準攻關方向,明確節點目標、做好規劃方案,健全完善研究基地管理規章制度,強化日常運行管理,有力推進項目攻關。加強日常監督指導和考核評估,爭取多出、快出優質應用成果。
持續推進研究基地評審掛牌工作。在首批2家智慧應急研究基地掛牌成立的基礎上,全面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做法,有力有序分批開展智慧應急研究基地申報、評審和掛牌工作,不斷發展壯大研究基地群,充分發揮研究基地科技創新集群效應。定期組織研究基地科技創新成果發布會,加強交流宣傳和成果轉化應用,對研究基地年度創新成果進行考核評估和排名,全面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激發創新活力。
把握重點方向 ,對標戰略發展
應急管理信息化“五大能力”是基于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框架下的應用能力優化升級,應急管理信息化“五大能力”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相互促進,共為整體貫穿應急管理信息化全過程,扮演著有力抓手的“角色”,支撐著應急管理信息化全過程。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對標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框架( 2018-2022年),圍繞新時代背景下實戰需求,結合當前信息化建設進度,瞄準融合指揮、應急通信、全域感知、短臨預警、數據智能“五大難題”進行攻關,進一步加強廣東省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
融合指揮。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結合應急管理實際業務,已實現會商、監控等8大類音視頻終端融合及靈活調度,已建設智慧應急救援指揮系統,包括應急值守、應急資源管理、應急預案管理、應急救援指揮、綜合防范等模塊。
正在建設一鍵通移動指揮、值班值守等信息化應用系統,正在“一體化”開展構建統一的涵蓋省、市、區縣、鄉鎮多級的視頻會商系統,完善統一的應急指揮平臺體系。目前,應急管理融合指揮體系建設內容較為分散,還未打通實現一體化展示、統籌和管理。
圍繞應急救援指揮和輔助決策工作,開展智慧應急救援指揮和智慧決策輔助支持建設,補充實現信息發布、指揮演練、業務應用移動化、應急管理“一張圖”、專題研判、專題輔助決策、案例推演、模型分析、總結評估等功能;
加快建設融合指揮平臺,實現“測、報、防、抗、救、建”應急管理全鏈條打通,實現各類視頻、風險隱患、監測預警信息“一張圖”的匯聚、強降雨、臺風、洪澇、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安全生產等各災種的指揮“一張網”的融合,為各級各類用戶提供實時、精準、可靠的端到端通信服務保障,為指揮“一張網”和監管預警“一張圖”的每一個點提供數據支撐。
應急通信。目前,基于現有政務外網已實現橫向廣東省直單位和縱向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到21個市、37個試點縣的指揮信息網絡連接,其他縣級行政區暫未接入應急指揮信息網。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已擁有1套以VSAT衛星通信為基礎的移動通信系統,包括1套衛星固定站和2輛應急通信車,其中4.5米Ku頻段衛星固定站建設部署在省應急管理廳大廈13樓樓頂。
已研發背負式便攜通信以及LTE無人機升空通信系統。通過全面整合各部門信息資源,實現應急指揮“一張圖”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實現VR虛擬三維實時建模圖傳技術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的創新應用。進一步重點完善通信網工程建設,完善建設和優化提升應急指揮信息網、衛星通信網、無線通信網以及相關信息端工程。
擴展指揮信息網至鄉鎮、構建短波應急通信網、構建地市衛星網、試點建設應急5G專網、開展5G+衛星融合通信應用、同時配備天通終端于全省應急責任人、借助粵政易/一鍵通及部署鎮、鄉、村的移動化音視頻采集及回傳設備、配備標準化通信保障裝備于省綜合救援力量。
深度融合無線窄帶、寬帶,窄帶、寬帶衛星,自主網,無人機等傳輸方式,實現應急救援快速響應、災害事故場景信息的第一時間回傳,為“斷路、斷網、斷電”的極端惡劣條件下應急救援現場融合通信支撐。
同時,持續完善應急管理通信網絡并實現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改造。建議瞄準低軌衛星與高空飛艇,圍繞應急通信保障業務需求積極探索、建設,推動成為現有應急通信保障手段的補充和延伸。
短臨預警。廣東省應急管理廳以“短臨預警”為抓手,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和“專家修正”等技術手段,逐時將未來1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的預警信息預報到鎮,實現精準靶向發布,有針對性地指導鎮村做好臨災防御工作。
此外,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已能支持實現全網信息發布,基于人口熱力圖的靶向預警,通過“省市縣鎮村”五級三防指揮體系靶向發布,基于全省人口熱力圖針對特定區域,提供靶向短信發布及狀態追蹤和發布統計。加大氣候形勢復雜區域的監測設施密度,織密氣象水文監測網,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提升短臨與精細預報能力。
基于現有短時臨近監測預警業務系統的支撐,構建全省精細化至鎮街級的短臨預警平臺,推動開展省市縣鎮四級短時臨近監測預警業務,實現省市縣鎮各級之間預警信息的快速交流共享,達到上下級短時預警快速聯防互動的效果;
同時,深入開發短臨滾動精細化預報子系統,實現“一鍵發布、一鍵接收”功能,實現預警服務自動化生成,提高智能化預警水平;
拓寬短臨預警應用對象,多災種災害監測預警覆蓋,實現多業務預警的集約化智能化運行和管理;打造全省覆蓋、點面結合、直達預警區災害隱患點威脅人員的多渠道、多途徑發布方式,包括電話、手機短信、電視、廣播、網絡以及微信公眾號、地質環境服務APP等多種方式。
全域感知。目前廣東省已建設自然災害救援指揮、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非煤礦山尾礦庫“天眼地眼”預警預測等系統,已完成部分感知數據接入,已可實現部分重點區域在線監測,已對全省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實現了實時監測。
但全省應急管理感知網絡建設分散,覆蓋率低,沒有形成統一的整體,感知終端基礎建設相對薄弱,感知終端等設備數量不足、感知范圍不夠、性能不高、使用不便、缺乏運維管理,部分設備處于非正常工作狀態甚至無法使用狀態,應急管理感知手段有待豐富,感知網絡覆蓋不全。
依托新基建和應急管理“十四五”規劃,進一步重點完善感知網工程建設,完善建設安全生產感知網絡、自然災害感知網絡、城市安全感知網絡、應急處置現場感知網絡和衛星遙感,推廣全域感知覆蓋度。
圍繞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和災害事故救援實戰需要,進一步強化自然災害、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現場的感知能力,推進感知一體機、地質災害監測站等設備的部署,建設完善應急管理感知網絡和感知平臺,提升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和融合指揮信息化綜合能力;
針對地質災害點、雨窩點、森林火災高發點等自然災害多發易發地點,危險化學品、尾礦庫、工礦商貿等行業企業安全生產場所及過程,綜合管廊、橋梁、大型建筑、軌道交通等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在原有建設基礎上,通過部署感知一體機及各式傳感器、視頻監控攝像機完善感知監測盲點、盲區的補充監測覆蓋,基本保障全省災害事故多發易發等重點區域的監測預警全覆蓋。
數據智能。目前廣東省已統籌了信息化建設技術標準,開展了部分應急管理系統的整合和數據治理。
省應急管理廳指揮中心已整合接入原公安、交通、民政、自然資源、水利、衛生、安監、氣象、林業、農業農村、地震等39個現有業務信息系統,已通過接入轉隸單位及其他單位感知數據,將源數據集中存儲至原始庫,并進行了數據清洗和校驗,但只支持實現較為簡單的數據上圖展示,偏重于底層的基礎治理工作和標準規范建設,缺乏業務應用導向。
總體上來說,數據基礎仍較薄弱,數據資源較為離散、缺少關聯,數據智能應用水平不高。數據統一匯聚及共享難,難以發揮以數據為驅動的應急管理業務應用。數據接入、匯聚、關聯困難,數據時效性不高,急需以“數據智能”為抓手,在事故分析模型、風險趨勢研判等輔助決策支撐取得新突破。
開展數據內容建設,深度挖掘應急資源、擴大應急資源本底量和規模、提高應急資源利用率、共享程度和信息融合度;基于各類應急管理業務,對廣東省各類災害事故進行迭代分析,優化形成各類智能算法及預報預警模型,實現對應急管理數據的賦能和價值的充分挖掘,助力實現對多災種、災害鏈的感知分析,同時結合相關預案信息、歷史災害救援處置等信息提出相應的、可行的災害事故應對建議,大幅提升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上各類業務應用輔助決策水平。
編輯:jq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067瀏覽量
89125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454瀏覽量
180789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3瀏覽量
94148
原文標題: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制勝一招”
文章出處:【微信號:HWS_yunfuwu,微信公眾號:華為數字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