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期在業界談得火熱的“第五代存儲”這一概念,再次讓智能時代里的高端存儲成為廣泛熱議的話題。究竟什么是高端存儲?它給智能時代帶來何種影響和啟發?《智能時代下的高端存儲》系列連載將從定義、歷史、技術、行業應用幾大板塊帶來深度解析!
正文
記錄自人類誕生起就有了,伴隨人類文明發展,存儲歷經了上千年歷史,而高端存儲則是近幾十年的事了。自1956年步入“磁盤存儲時代”到30年多年后第一臺高端存儲的誕生,IT技術為人類真正打開了數字世界的大門。在這短短幾十年發展歷程中,高端存儲經歷了一波三折,不僅改寫了存儲歷史,也深刻影響著智能時代的發展。高端存儲市場初見端倪
回到上世紀50年代,IBM在1956年研制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塊硬盤。這不僅意味著IT產業的一次巨大革命,也宣告了人類進入“磁盤存儲時代”。最初,硬盤的體積比現在我們認知中的要龐大許多,超過一噸的重量容量卻只有5MB。
橫空出世的硬盤轟動了科技界。隨后幾年,IBM又推出第一臺大型機,在存儲和大型機領域一直處于壟斷地位。就在IBM進行“全家桶式壟斷”時,其他硬盤廠家開始逐步嶄露頭角,在硬盤容量及體積方面積極做出改善。主要表現在1980年,兩位前IBM員工自立門戶創立了希捷公司并開發出首款面向臺式機的硬盤產品,5.25英寸規格的5MB硬盤;1982年,HITACHI公司發布了全球首款容量超過1GB的硬盤。存儲霸主奪權之爭
憑借在存儲領域開創性的發明和在存儲、大型機領域的壟斷地位,IBM一度達到巔峰狀態,但很快便受到蓄勢而上的EMC的威脅,霸主地位岌岌可危。這與80年代后期出現的一項重要技術——RAID技術有很大關系。 RAID技術的出現意義非凡,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單硬盤可靠性問題。事實上,1988年時IBM已研發出基于RAID理論的磁盤陣列產品Hagar高端存儲,但并沒有將其推向市場。這款被“雪藏”的產品——甚至現在IBM內部都沒有它的相關圖片資料,IBM在其發布會上也只能用示意圖展示IBM在存儲領域的創新貢獻。雖然這一舉措匪夷所思,但站在當時的IBM的角度看,自家大硬盤在可靠性、性能上表現都不錯,且由于全家桶式壟斷,現有產品價格昂貴收益良好,從哪方面看似乎都沒有對于RAID技術的強烈需求。反之,正蓬蓬勃發的希捷等廠家生產的通用硬盤剛好能借助RAID技術彌補可靠性方面的不足。 IBM從商業角度出發放棄推出RAID無可厚非,但這一舉措卻為促成當今存儲霸主——EMC的崛起埋下伏筆。
做小型機內存起家的EMC公司注意到了大型機磁盤存儲的巨大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1990年,它帶著Symmetrix 4200正式進入高端存儲市場,僅用5年時間就奪下IBM高端存儲No.1的地位。憑借存儲系統的兩大改革——自家研發的Cache技術以及先前被IBM“拋棄”的RAID技術,Symmetrix 4200猶如激流勇進的“后浪”,正式開啟了高端存儲歷史新篇章。屬于EMC的時代開始了。高端存儲之父
在高端存儲波譎云詭、EMC與IBM權力更替那些年里,有一位人物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即被稱為“高端存儲之父”的Moshe Yanai(摩西·亞奈)。他發明了Cache技術,并將RAID技術用于EMC Symmetrix 4200中,從而正式擺脫了IBM專用大硬盤,利用多個普通硬盤也能實現對可靠性的需求。另外,他通過鏡像寫解決了Cache應用的掉電保護和可靠性問題,這樣就大幅降低了因突發掉電、內存易壞丟失數據的概率。如今RAID和Cache這兩項技術早已司空見慣,但在當時可謂一大突破,足以讓EMC Symmetrix藉此在歷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令EMC Symmetrix聲名大噪的還有轟動世界的911事件。當時大量數據頃刻間毀于一旦,不可思議的是,沒過兩天,位于世貿大廈37層的摩根斯坦利證券公司奇跡般的全面恢復業務,這多虧了“幕后英雄”EMC Symmetrix的迅速應災能力,也讓其實力真正經受住了災難和時代考驗。
IBM的后知后覺也體現在其小型機的路線上,在其幾乎壟斷大型機的時期,另一家DEC公司開始推出小型機并逐步搶占IBM市場,而IBM在過了近20年之后才意識到推出中小型機的重要性,所幸IBM在小型機領域后來居上,奪回了很多市場和話語權。但就高端存儲而言,IBM大勢已去已成定局,霸主地位再沒能從EMC手中奪回。這當然是題外話了。畢竟不再只是幾家獨大的“精英時代”,90年代,高端存儲迎來蒸蒸日上的“百家爭鳴”時期。90年代的百家爭鳴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競爭。最初的“III”變成傳統的“IOI”又逐步過渡到“IOE”(指IBM、Oracle、EMC),看到EMC高端存儲市場的巨大成功,老牌電子科技公司HITACHI在吸取EMC Symmetrix的總線型架構經驗上,1995年自行推出了Lighting 7700產品。同一時期還有些廠家如HPE等開始了OEM之路,紛紛推出各自高端存儲。
看到局勢發生逆轉,IBM終于意識到自身架構過于傳統亟待改革,于1999年推出了2臺小型機掛磁盤框架構的高端存儲——鯊魚Shark。可惜由于無法保證單控制器故障下的性能和生態的封閉,沒有在市場上激起很大水花,還是未能跟上時代步伐。激蕩變革的十年——EMC險失霸主地位
自高端存儲界的10余年“百家爭鳴”局面后,伴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達到巔峰,存儲產業發展日新月異。這一時期除了對高端存儲可靠性的要求嚴苛外,業務方面對高端存儲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各廠家在架構上都做出極大改變。 2000年,HITACHI推出新一代高端存儲,創新性地采用了交換式架構,比起EMC一直沿用的總線型架構性能提升很多,交換式架構也作為HITACHI引以為傲的“血統”沿用至今,這也是決定其在IT界技術地位的重要因素。 面對來自HITACHI的巨大競爭壓力,EMC迎頭而上,3年后發明了直連矩陣架構DMX,算是保住其統治地位。同時,IBM也拋棄了Shark結構,推出DS8000,不過在存儲網絡節奏上的選擇還是差了一步;2009年,為解決直連矩陣架構——DMX的擴展性問題,EMC的創新精神促使它再次進行了一場“自我革命”,正式推出VMAX,采用了更易擴展的松耦合架構。
為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各家廠商活躍在技術領域,至此也基本奠定了市場上對高端存儲高可靠、高性能、高擴展的要求。來自中國通信巨頭的跨界挑戰
經歷了先前幾十年間各大傳統存儲廠家的龍爭虎斗,“三十不惑”的高端存儲全新出發。一顆存儲新星從華夏大地冉冉升起,那是來自中國通信巨頭——華為的挑戰。 華為敏銳地注意到了IT技術的發展趨勢,于2002年啟動了存儲的研發,為了打造成全球安全與存儲領域的佼佼者,與賽門鐵克公司強強聯姻、軟硬結合,與2008年成立合資公司華為賽門鐵克科技有限公司,專門進行存儲及網絡安全的研究。2011年底,華為又收購其合資公司全部股份,隨后華為正式進軍高端存儲市場,2012年面向全球發布OceanStor高端存儲系列。同年的華為已是世界500強的第351位,且在全球通信領域大放異彩、舉足輕重,在存儲領域,華為也逐漸展現了其研發實力。
在隨后的幾年里,華為在存儲架構、介質、硬件、協議等方面不斷做出突破創新,自2016年起,是唯一一家連續四年進入Gartner魔力四象限-領導者象限的中國存儲廠商。如今華為的5G技術領先全球,華為在全球高端存儲市場上也取得了不俗的表現和口碑,在中國市場更是成為引領者。備受追捧的新銳勢力
在云計算技術飛速發展和閃存逐漸成熟的21世紀初,除了前面提到的“大牌”廠商,還有不少“小眾”存儲玩家。從架構的可靠性和擴展性角度評判,它們很難與前面叱咤高端存儲市場的廠商并駕齊驅,雖然不能算作高端存儲,卻憑借創新水平和技術實力受到關注。在備受業界追捧的新銳力量中有兩家不得不提的公司。 首先要講的就是NetApp。它成立于1992年,最初做軟件起家,后才征戰存儲領域。它非常重視軟件能力,公司約90%的研發費用都用于投入軟件開發,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其NAS能力領先全球。另外,NetApp的發展思路也特立獨行,沒有盲目追隨行業老大,不掉隊應用趨勢,完全遵循自己的思路設計產品,交由用戶評價。 另一家則是被稱為存儲界“獨角獸”的Pure Storage,是由EMC和Google等企業高管和專家創立的初創公司,自誕生起就備受矚目。Pure Storage成立至今不過11年歷史,卻憑借在全閃存領域的專業性,收獲了不少榮譽和業界認可。 它們作為存儲界的一股“清流”豐富了當下的存儲市場,啟迪了創新生態并為技術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結尾
當下伴隨著5G、云計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數字技術的出現,人類已經逐步邁入智能時代。新時代帶來的數據爆炸式增長和業務壓力劇增,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深入,觀照曾經風起云涌的30年歷史,各廠商必將掀起又一波浪潮。
不論是存儲霸主EMC、老牌廠商HITACHI、跨界巨頭華為,以及很多躍躍欲試在市場分得一杯羹的特定領域新秀們,高門檻決定了并非所有涉足存儲領域的廠商都能在高端存儲市場“留名”。所以,究竟哪些廠商“出品”的存儲夠資格擔得起“高端存儲”之名?這之中又有哪些能經得住智能時代的全新考驗?歡迎評論區留言。
原文標題:高端存儲30年,誰主沉浮?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存儲加速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存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4344瀏覽量
86051 -
emc
+關注
關注
170文章
3945瀏覽量
183545
原文標題:高端存儲30年,誰主沉???
文章出處:【微信號:TopStorage,微信公眾號:存儲加速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