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婷婷)小米近期在智能汽車領域的風聲不斷,此前傳出小米要在安徽合肥建廠,不久后安徽省國資委的工作人員否認該消息。手機廠商入局造車如此跨界的事情自然是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不單單關心手機廠商能不能造好車,更關注的是怎么造車。
目前,做手機出身的小米在汽車領域的進攻策略已經很明顯了:通過投資、入股智能汽車供應鏈公司,補齊自己在智能汽車領域的短板。
進入2021年下半年,小米開始重倉自動駕駛,在6月先后入股縱目科技、領投禾賽科技,就在8月,小米再次領投智能汽車供應鏈公司幾何伙伴。可見在接下來這半年里,小米將首攻智能駕駛。
圖源:企查查
但相對同樣是進入智能汽車賽道新秀的華為、理想、小鵬汽車等,小米可以說還處于PPT階段,畢竟華為已經與重慶小康推出賽力斯SF5,理想、小鵬都各自推出了新款智能汽車。小米在汽車產業鏈“潛伏”已久,看著火熱的智能汽車賽道,最終還是成立了自己的自動駕駛部門。
電子發燒友網拍攝
入股縱目,領投禾賽、幾何,領投供應鏈能復刻出汽車版“小米帝國”嗎?
自從小米宣布造車之后,業內就傳出地方政府爭搶小米的消息。對此小米公關經理王化曾回應:近段時間關于我司造車部分信息已經越傳越離譜,一會兒落地北京了、一會兒落地上海了、還刻意強調武漢沒引入成功。……以上所有均非事實,一切以官方披露信息為準,大家轉而告知切勿輕信。
目前來看,小米落戶誰家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小米智能汽車被地方政府看好的背后,是智能汽車產業巨大的發展市場。對小米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風口。據不完全統計,從2011年開始,包括雷軍個人、小米科技、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順為資本就已經投資了超過 40 家有關整車、供應鏈上下游、汽車后市場以及出行領域的企業。
電子發燒友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投資企業可以看到,小米前期的投資主要是財務投資為主,后期更注重打造產業鏈。這也正是為什么小米在宣布造車之后,先后投資了汽車傳感器企業縱目科技、禾賽科技、幾何伙伴的原因之一。
自動駕駛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已成為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入局智能汽車賽道的必經之路。汽車傳感器作為自動駕駛的“眼睛”,自然也會成為小米供應鏈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作為汽車傳感器企業,縱目科技、禾賽科技、幾何伙伴的產品包括了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等核心傳感器。
除了汽車傳感器,小米通過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還投資了矽睿科技、晶視智能、中航鋰電、南芯半導體、深淺優視等涉及MEMS傳感器、新能源電池、3D視覺的半導體企業。從一系列操作來看,小米正在“復刻”其在手機產業鏈的成功布局模式。手機產業鏈的布局,打造了一個大眾熟知的“小米帝國。當下的這些布局都將為小米造車發揮作用,一個新的“小米汽車產業鏈帝國”似乎在隨著小米造車項目的開始慢慢崛起。但這個帝國最終能不能建成,還得看小米未來的布局,以及市場的發展。
宣布造車后,小米首攻自動駕駛補齊短板
在汽車產業鏈中,“潛伏”已久的小米已經小有成就。目前小米發揮硬件優勢,延伸到智能汽車的艙內智能化體驗中,例如通過小愛同學實現梅賽德斯-奔馳 MBUX 人機交互;通過小米手機控制連接、小鵬和比亞迪車鑰匙;小米手表解鎖蔚來汽車等等。接下來要布局的艙外自動駕駛領域,這也正是小米在智能汽車的短板。
對于有資金實力的小米來說,汽車雷達是賭的起的細分賽道。目前,自動駕駛級別分為L0-L5,隨著智能駕駛的等級越高,車內搭載的雷達傳感器的數量也會隨之增加。毫米波雷達作為ADAS核心傳感器,已經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同時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增加,毫米波的數量也是不斷增加。
一般情況下,L2 級別需要搭載4顆毫米波雷達,L3 級別至少需要5顆毫米波雷達,到了L5 級的高階自動駕駛將增加到10顆以上。隨著智能駕駛級別的演進,雷達傳感器技術也在不斷演進。華為融合感知產品部 Radar & Camera 總經理苗立靖曾公開表示,毫米波雷達的下一步演進是高分辨 4D 成像雷達。
而小米領投的幾何伙伴正是主攻 4D 毫米波成像雷達的企業。據介紹,幾何伙伴自主研發的 4D 毫米波成像雷達,代替傳統的毫米波雷達,實現動靜態目標的空間信息感知,達到類激光雷達的效果,再加上可見光視覺、紅外成像等多傳感融合,形成全天候全時段的感知模塊。
電子發燒友發現,目前的自動駕駛或者ADAS主要是采用“雷達+視覺”方案,多傳感器融合的方案也將成為發展趨勢。例如小鵬P7使用了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的方案。
電子發燒友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智能駕駛汽車團隊首批招500人,小米L4級汽車何時落地?
除了通過投資的方式構筑產業鏈,小米還成立自動駕駛部門,面向全國招聘自動駕駛技術精英。就在7月28日,雷軍官微發了一條關于自動駕駛的招聘海報,顯示將招聘500名技術人員,自研L4級自動駕駛,崗位涵蓋毫米波算法、高精地圖、超聲波雷達算法等。
當下的自動駕駛汽車主要還是在L2-L3,想要直接進入L4,這個對于沒有任何造車經驗的小米來說,可以說是很大的挑戰。500人的自動駕駛團隊,在行業內算是什么水平呢,能不能幫小米造車L4級的自動駕駛汽車出來?
今年5月,理想汽車自動駕駛團隊約300人,李想表示年年底會擴招到600人;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團隊約400人。也就是說,從團隊規模來看,小米自動駕駛團隊的500人可以說是很龐大了,甚至能夠跟在造車新勢力相匹敵。
研發人員到位了之后,小米汽車項目要在競爭激烈的賽道上“出圈”還得打響品牌優勢。小米在智能汽車賽道的強勁競爭對手包括特斯拉、華為、蔚來、小鵬、理想、比亞迪。單從國內市場來看,華為、理想的優勢是增程式動力、蔚來的優勢是終身免費換電。
那么小米智能汽車打造怎樣的品牌特色呢,會是性價比嗎?對于用戶體驗感更強、與人生安全掛鉤的汽車,具備價格優勢不一定會被看好。但是小米進場,未來變化誰知道呢?
從3月底宣布造車以來,小米在這個4個月的時間里動作頻頻,展露進入智能汽車賽道的雄心。同樣宣布進入智能汽車賽道的蘋果,也頻繁刷著存在感。近日,相關媒體報道,近日蘋果在新增一輛自動測試汽車,同時還傳出與LG麥格納的合資公司就電動汽車項目展開談判。
有趣的是,業內基本形成一致的觀點:蘋果入局的產業鏈將朝著高端市場發展,而小米入局會朝著性價比路線發展。而這對于早已形成市場定價規則的汽車產業,小米一貫秉承的“高性價比”是否會帶到智能汽車領域,未來終端市場是否會隨著小米的到來而在售價上出現明顯的變化,這或許是消費者所關心的。
但是目前來看,小米在智能汽車賽道還屬于新手,十年前在汽車產業鏈布下的棋局還在下,被手機廠商攪動的智能汽車賽道未來走向會如何,似乎也更令人期待了。
雷軍曾表示,“對小米汽車來說首戰即決戰。……三年后的小米汽車絕對不會辜負大家的期待。”小米首戰已拉開,對我們來說,靜待三年后的小米汽車。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71瀏覽量
144503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93瀏覽量
166687 -
汽車供應鏈
+關注
關注
0文章
28瀏覽量
846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