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 fd 長什么樣子?
什么是 socket fd ?粗糙的來講,就是網絡 fd,比如我們最常見的 C/S 客戶端服務端的編程模式,就是網絡通信的一種方式。撇開底層和協議細節,網絡通信和文件讀寫從 接口上有本質區別嗎?
其實沒啥區別,不就是讀過來和寫過去嘛,簡稱 IO 。
我們先看一下 socket fd 是什么樣子的?隨便找了個進程
root@ubuntu:~#ll/proc/1583/fd
total0
lrwx------1rootroot64Jul1912:377->socket:[18892]
lrwx------1rootroot64Jul1912:378->socket:[18893]
這里我們看到 fd 7、8 都是一個 socket fd,名字:socket:[18892]
整數句柄后面一般會跟一些信息,用于幫助我們了解這個 fd 是什么。舉個例子,如果是文件 fd,那么箭頭后面一般是路徑名稱?,F在拆解一下這個名字:
- socket :標識這是一個 socket 類型的 fd
-
[18892]
:這個是一個 inode 號,能夠唯一標識本機的一條網絡連接;
思考下,這個 inode 號,還能再哪里能看到呢?
在 proc 的 net 目錄下,因為我這個是一個走 tcp 的服務端,所以我們看一下 /proc/net/tcp
文件。這個文件里面能看到所有的 tcp 連接的信息。
root@ubuntu:~#grep-i"18892"/proc/net/tcp
18:00000000:1F9300000000:00000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88921ffff880197fba58010000100
root@ubuntu:~#grep-i"18893"/proc/net/tcp
28:00000000:1F7C00000000:00000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88931ffff880197fbad0010000100
知識點又來了,/proc/net/tcp
這個文件記錄了 tcp 連接的信息,這份信息是非常有用的。包含了 TCP 連接的地址(16進制顯示),inode 的信息,連接的狀態等等。
socket fd 是什么?
環境聲明:
Linux 內核版本 4.19
為了方便,如果沒特意說明協議,默認 TCP 協議;
socket
可能你還沒反應過來,中文名:套接字 是不是更熟悉點。Linux 網絡編程甚至可以叫做套接字編程。
有些概念你必須捋一捋 。我們思考幾個小問題:
socket 跟 tcp/ip 有什么區別?
就不該把這兩個東西放在一起比較討論,就不是一個東西。tcp/ip 是網絡協議棧,socket 是操作系統為了方便網絡編程而設計出來的編程接口而已。
理論基礎是各種網絡協議,協議棧呀,啥的。但是如果你要進行網絡編程,落到實處,對程序猿來講就是 socket 編程。
對于網絡的操作,由 socket 體現為 open -> read/write ->close 這樣的編程模式,這個統一到文件的一種形式。
socket 的 open 就是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和文件一樣,都是獲取一個句柄。
網絡抽象層次
網絡模型一般會對應到兩種:
- 完美理論的 OSI 七層模型;
- 現實應用的 5 層模型;
對應關系如下圖(取自 Unix 套接字編程)
不同層次做不同的事情,不斷的封裝,不斷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將能做的更多。
今天,奇伢剖析的只聚焦在套接字這一層,這是程序猿摸得到的一層,位于所有網絡協議之上的一層封裝,網絡編程又叫套接字編程,這并不是空穴來風。
套接字,是內核對賊復雜的網絡協議棧的 API 封裝,使得程序猿能夠用極簡的姿勢進行網絡編程。比如寫一個基于 Tcp 的 C/S 的網絡程序,需要用到啥?我們大概暢想下:
-
客戶端和服務端都用
socket
調用創建套接字; -
服務端用
bind
綁定監聽地址,用listen
把套接字轉化為監聽套接字,用accept
撈取一個客戶端來的連接; -
客戶端用
connect
進行建連,用write/read
進行網絡 IO;
程序猿用著好簡單!因為內核把事扛了。
socket fd 的類型
上面我們提到了套接字,這是我們網絡編程的主體,套接字由 socket()
系統調用創建,但你可知套接字其實可分為兩種類型,監聽套接字和普通套接字。而監聽套接字是由 listen()
把 socket fd 轉化而成。
對于監聽套接字,不走數據流,只管理連接的建立。accept
將從全連接隊列獲取一個創建好的 socket( 3 次握手完成),對于監聽套接字的可讀事件就是全連接隊列非空。對于監聽套接字,我們只在乎可讀事件。
普通套接字就是走數據流的,也就是網絡 IO,針對普通套接字我們關注可讀可寫事件。在說 socket 的可讀可寫事件之前,我們先捋順套接字的讀寫大概是什么樣子吧。
套接字層是內核提供給程序員用來網絡編程的,程序猿讀寫都是針對套接字而言,那么 write( socketfd, /* 參數 */)
和 read( socketfd, /* 參數 */)
都會發生什么呢?
- write 數據到 socketfd,大部分情況下,數據寫到 socket 的內存 buffer,就結束了,并沒有發送到對端網絡(異步發送);
- read socketfd 的數據,也只是從 socket 的 內存 buffer 里讀數據而已,而不是從網卡讀(雖然數據是從網卡一層層遞上來的);
也就是說,程序猿而言,是跟 socket 打交道,內核屏蔽了底層的細節。
那說回來 socket 的可讀可寫事件就很容易理解了。
- socketfd 可讀:其實就是 socket buffer 內有數據(超過閾值 SO_RCLOWAT );
- socketfd 可寫:就是 socket buffer 還有空間讓你寫(閾值 SO_SNDLOWAT );
sockfs 文件系統
socket fd 為什么能具備“文件”的語義,從而和 eventfd,ext2 fd 這樣的句柄一樣,統一提供對外 io 的樣子?
核心就是:sockfs ,這也是個文件系統,只不過普通用戶看不見,這是只由內核管理的文件系統,位于 vfs 之下,為了封裝 socket 對上的文件語義。
//net/socket.c
staticint__initsock_init(void)
{
//注冊sockfs文件系統
err=register_filesystem(&sock_fs_type);
//內核掛載
sock_mnt=kern_mount(&sock_fs_type);
}
其中最關鍵的是 sock_mnt 這個全局變量里面的超級塊的操作表 sockfs_ops
。
//net/socket.c
staticconststructsuper_operationssockfs_ops={
.alloc_inode=sock_alloc_inode,
.destroy_inode=sock_destroy_inode,
.statfs=simple_statfs,
};
這個是每個文件系統的核心函數表,如上指明了 inode 的分配規則(這里又將體現依次結構體內嵌組合+類型強轉的應用)。
讀者朋友還記得 inode 和 ext4_inode_info 的關系嗎?在 Linux fd 究竟是什么?一文中有提到這個:
inode 是 vfs 抽象的適配所有文件系統的結構體,但分配其實是有下層具體文件系統分配出來的,以 ext4 文件系統來說,使用 ext4_alloc_inode
函數分配出 ext4_inode_info
這個大結構體,然后返回的是 inode 的地址而已。
劃重點:struct inode
內嵌于具體文件系統的 “inode” 里,vfs 層使用的是 inode,ext4 層使用的是 ext4_inode_info
,不同層次通過地址的強制轉化類型來切換結構體。
那么類似,sockfs 也是如此,sockfs 作為文件系統,也有自己特色的 “inode”,這個類型就是 struct socket_alloc
,如下:
structsocket_alloc{
structsocketsocket;
structinodevfs_inode;
};
這個結構體關聯 socket 和 inode 兩個角色,是“文件”抽象的核心之一。分配 struct socket
結構體其實是分配了 struct socket_alloc
結構體,然后返回了 socket_alloc->socket
字段的地址而已。
劃重點:vfs 層用的時候給 inode 字段的地址,socket 層的時候給 socket 字段的地址。不同抽象層面對于同一個內存塊的理解不同,強制轉化類型,然后各自使用
從文件的角度來看 socket,模塊如下:
?回調喚醒的通用做法?
先鋪墊一個小知識點:內核里面有回調喚醒的實現,里面有用到一種 wait queue 的做法,其實很簡單的原理。
大白話原理:你要走可以,把聯系方式留下,我搞好之后通知你(調用你留下的函數,傳入你留下的參數)。
拿 socket 來說,struct sock
里面就有個字段 sk_wq
,這是個表頭,就是用來掛接等待對象的。
誰會掛?
就以 epoll 池來說,epoll_ctl
注冊 socket fd 的時候,就會掛一個 wait 對象到 sk->sk_wq
里?;卣{參數為 ep_poll_callback
,參數為 epitem
。
這樣 epoll 給 socket 留下聯系方式了( wait 對象 ),socket 有啥事就可以隨時通知到 epoll 池了。
能有什么事?
socket 可讀可寫了唄。sk buffer 里面有數據可以讀,或者有空間可以寫了唄。對于監聽類型的 socket,有新的連接了唄。epoll 監聽的不就是這個嘛。
socket 編程 ?
服務端:
-
socket( )
創建出 socketfd; -
bind( )
綁定一個端口(和客戶端約定好的知名端口號); -
listen( )
講套接字轉化成監聽套接字; -
accept( )
等待客戶端的建連請求; - 建連之后 read/write 處理數據即可(一般和監聽線程并發);
客戶端:
-
socket( )
創建出 socketfd; -
connect( )
向指定機器、端口發起建連請求; - 建連之后,read/write 處理數據;
下面就幾個關鍵函數做個簡要實現。
1socket 函數定義原型:
#include
intsocket(intfamily,inttype,intprotocol)
簡要跟蹤下內部實現:
socket 系統調用對應了 __sys_socket
這個函數。這個函數主要做兩件事情:
-
第一件事:調用
socket_create
函數創建好 socket 相關的結構體,主要是struct socket
,還有與之關聯的socket sock
結構,再往下就是具體網絡協議對應的結構體(旁白:這里實現細節過于復雜,不在文章主干,故略去 10 萬字); -
第二件事:調用
sock_map_fd
函數創建好struct file
這個結構體,并與第一步創建出的struct socket
關聯起來;
涉及的一些函數調用:
__sys_socket
//創建structsocket結構體
->sock_create
//創建structsocket結構,并且關聯特殊inode
->sock_alloc
//pf是根據family從net_families這個全局表中取出的操作函數表,用來創建具體網絡協議結構的;
//比如IPv4對應的family就是AF_INET,對應的函數是inet_create
//在這里面會賦值sock->ops為對應協議族的操作函數表(比如inet_stream_ops)
->pf->create
//structsock結構體的創建(sk->sk_prot的賦值就在這里,比如tcp_prot)
->sk_alloc
//structsock結構體的初始化(比如sk_receive_queue,sk_write_queue,sk_error_queue就是在這里初始化的)
//可讀寫的關鍵函數sock_def_readable,sock_def_write_space也是在這里賦值的
->sock_init_data
//創建structfile結構體,并且關聯structsocket
->sock_map_fd
先說 socket 函數::
-
socket( )
函數只負責創建出適配具體網絡協議的資源(內存、結構體、隊列等),并沒有和具體地址綁定; -
socket( )
返回的是非負整數的 fd,與struct file
對應,而struct file
則與具體的struct socket
關聯,從而實現一切皆文件的封裝的一部分(另一部分 inode 的創建處理在 sock_alloc 的函數里體現);
再簡要說下內部細節:
sock_create
函數里,會根據協議族查找對應的操作表,以 AF_INET 協議族舉例,pf->create
是 inet_create
,主要做兩件事:
-
把
sock->ops
按照協議類型賦值成具體的函數操作表,比如 tcp 的就是inet_stream_ops
; -
創建了
struct sock
對象,并且把struct sock
初始化,并和struct socket
進行關聯;
著重提一點,sock_init_data
函數( net/core/sock.c
)主要是初始化 struct sock
結構體的,提兩點最關鍵的:
第一點:接收隊列和發送隊列在這里初始化;
- sk_receive_queue:套接字接收到的數據(sk_buff 里面是純粹的用戶數據哦,沒有 header 啥信息);
- sk_write_queue:套接字要發送的數據;
- sk_error_queue:掛接一些 pengding 的 error 信息;
第二點:socket 的喚醒回調在這個地方設置;
sk->sk_data_ready=sock_def_readable;
sk->sk_write_space=sock_def_write_space;
為什么這里很重要,因為這個跟 socket fd 可讀可寫的判斷邏輯,數據到了之后的喚醒路徑息息相關。簡述下回調鏈路(以套接字層為主干,其他的流程簡略描述):
sk->sk_data_ready(數據到了,該通知留下過聯系方式的人了)
tcp_v4_rcv(具體協議棧處理函數)
軟中斷
硬中斷
再說下結構體:
繼續說 struct sock
,這個對象有意思了,這個也是以組合的方式往下兼容的,同一個地址強轉類型得到不同層面的結構體。原理就在于:他們是一塊連續的內存空間,起始地址相同。
sock->inet_sock->inet_connection_sock->tcp_sock
示意圖:
小思考:struct socket
和 struct sock
是兩個不同的結構體?
是的。這兩個是不同的結構體。屬于套接字層的兩個維度的描述,一個面向上層,一個面向下層。
struct socket
在內核的注釋為:
struct socket - general BSD socket
struct sock
在內核的注釋為:
struct sock_common - minimal network layer representation of sockets
struct socket
是內核抽象出的一個通用結構體,主要作用是放置了一些跟 fs 相關的字段,而真正跟網絡通信相關的字段結構體是 struct sock
。它們內部有相互的指針,可以獲取到對方的地址。
struct socket
這個字段出生的時候其實就和一個 inode 結構體伴生出來的,由 socketfs 的 sock_alloc_inode
函數分配。
struct sock
這個結構體是 socket 套階字核心的結構(注意,還有個結構是 struct socket
,這兩個是不同的結構體哦)。這個是對底下具體協議做的一層抽象封裝,比如在分配 struct sock
的時候,如果是 tcp 協議,那么 sk->sk_prot
會賦值為 tcp_prot
,udp 協議賦值的是 udp_prot
,之后的一系列協議解析和處理就是調用到對應協議的回調函數。
小思考:socket fd 可以和文件一樣用 write(fd, /*xxxx*/ )
這行的調用,為什么?
write(fd, /*xxxx*/)
進到內核首先是到 vfs 層,也就是調用到 vfs_write
,在這個里面首先獲取到 file 這個結構體,然后調用下層注冊的回調,比如 file->f_op->write_iter
,file->f_op->write
,所以,關鍵在 file->f_op
這個字段,對吧?
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字段是啥呢?
這個字段在 file 結構體生成的時候,根據你的“文件”類型賦值的,這個在之前文件系統章節提過這個,比如 ext2 的文件,那么就是 ext2_file_operations
,socketfd 是 socket_file_ops
。
vfs_write=>
->socket_file_ops(sockfs)
->ext2_file_operations(ext2)
->ext4_file_operations(ext4)
->eventfd_fops
可以看下 socket_file_ops
的定義:
staticconststructfile_operationssocket_file_ops={
.llseek=no_llseek,
.read_iter=sock_read_iter,
.write_iter=sock_write_iter,
.poll=sock_poll,
//...
}
所以,vfs_write
調用到的將是 sock_write_iter
,而這個里面就是調用到 sock_sendmsg
,從而走到網絡相關的處理流程。
// sock_sendmsg 實際調用;
staticinlineintsock_sendmsg_nosec(structsocket*sock,structmsghdr*msg)
{
intret=sock->ops->sendmsg(sock,msg,msg_data_left(msg));
returnret;
}
還記得上面在 socket 初始化的時候 socket->ops
和 sock->sk_prot
兩個回調函數操作表的賦值嗎( tcp ):
-
socket->ops
=>inet_stream_ops
-
sock->sk_prot
=>tcp_prot
這樣從 vfs 進來,轉接到具體的協議處理模塊去了。
2bind 函數
對應內核 __sys_bind
函數,做的事情很簡單:
-
先通過 fd 找到對應的
struct socket
結構體; -
然后把 address 和 socket 綁定對應起來(調用
sock->ops->bind
函數);
tcp 連接的對應的 bind 函數是 inet_bind
,里面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簡單的查一下端口有沒有被占用,沒有被占用的話端口就賦值給 inet_sock->inet_sport
這個字段。
inet_sock
則是由 sk 強轉類型得到。
思考個小問題:在上面的圖中,bind
這個函數只在服務端用到?
為啥客戶端沒用這個函數呢?
其實,客戶端也是可以用 bind 這個函數,但是沒必要。
理解下 bind 函數的作用:給這個 socketfd 綁定地址(IP:Port)用的??蛻舳瞬恍枰且驗椋喝绻麤]設置,內核在建連的時候會自動選一個臨時的端口號作為本次 TCP 連接的地址。一般客戶端也不在意端口號,只要能和服務端正常通信就好,所以客戶端一般沒有 bind 調用。
服務端必須要用這個是因為服務端必須提前明確指定監聽的 IP 和 Port (不然誰知道向哪里發起連接呢)。
3listen 函數
其實 socket( )
創建出來的套接字并無客戶端和服務端之分,是 listen
函數讓 socket 有了不一樣的屬性,成為監聽套接字。
listen 系統調用主要做兩件事:
-
通過 fd 找到
struct socket
結構體; -
調用
sock->ops->listen
函數(對應inet_listen
);
inet_listen
做啥了?內核注釋:
Move a socket into listening state.
簡單看下 inet_listen
的實現功能:
- 檢查 socket 狀態,類型,必須為流式套接字才能轉化成監聽套接字;
-
調用
inet_csk_listen_start
;
inet_csk_listen_start
做啥了?
-
初始化請求隊列
icsk->icsk_accept_queue
; -
套接字狀態設置成
TCP_LISTEN
; - 獲取到之前 bind 的端口,如果沒有設置,那么就會用個臨時的端口;
- 把監聽套接字加入到全局 hash 表中;
劃重點:套接字的轉變就在于此。
4accept 函數
inet_accept ( net/ipv4/af_inet.c
)注釋:
Accept a pending connection. The TCP layer now gives BSD semantics.
這個主要是從隊列 icsk->icsk_accept_queue
中取請求,如果隊列為空,就看 socket 是否設置了非阻塞標識,非阻塞的就直接報錯 EAGAIN,否則阻塞線程等待。
所以,監聽套接字的可讀事件是啥?
icsk_accept_queue 隊列非空。
這個隊列什么時候被填充的?
tcp_child_process
->tcp_rcv_state_process
這個也是底層網絡協議回調往上調用的,tcp 三次握手之后,建立好的連接就在一個隊列中 accept_queue ,隊列非空則為只讀。由 tcp 的協議棧往上調用,對應到 socket 層,還是會調用到 sk->sk_data_ready
。
這里還是以 epoll 管理監聽套接字來舉例。這個跟上面講的數據來了一樣,都是把掛接在 socket 本身上的 wait 對象進行喚醒(調用回調),這樣就會到 ep_poll_callback
,ep_poll_callback
就會把監聽套接字對應的 ep_item 掛到 epoll 的 ready 隊列中,并且喚醒阻塞在 epoll_wait 的線程,從而實現了監聽套接字的讀事件的觸發的流程。
這個沒啥講的,就是由客戶端向服務端發起連接的時候調用,一般也和 epoll 配合不起來,略過。
句柄事件
在 深入剖析 epoll 篇 我們就提到過,epoll 池可以管理 socket fd ,用于監聽 socket fd 的可讀,可寫事件。那么問題來了,socket fd 的可讀可寫事件分別是啥?代表了什么含義?
這個要把服務端的監聽類型的 socket fd 和傳輸數據的 socket fd 分開來說。
監聽類型的 fd:
- 有 client 建連,則觸發可讀事件;
- 句柄被 close ,則觸發可讀事件;
數據類型的 fd:
- sk buffer 有可讀的數據,觸發可讀事件;
- sk buffer 有可寫的空間,觸發可寫事件;
- 句柄杯 close,連接關閉的時候,也是可讀的;
還有,如果 socket 之上有 pending 的 error 待處理,那么也會觸發可讀事件。
epoll 池怎么配合?
最后,我們再回憶一下,epoll 池管理的 socket fd 是怎么及時觸發喚醒的呢?
換句話說,socket fd 數據就緒之后,怎么能及時的喚醒被阻塞在 epoll_wait 的線程?
還記得套接字 buffer 數據來了的時候的回調嗎?
調用的是 sk->sk_data_ready
這個函數指針,這個字段在 socket 初始化的時候被賦值為 sock_def_readable
,這個函數里面會依次調用所有掛接到 socket 的 wait 隊列的對象( 表頭:sk->sk_wq
),在這個 wait 隊列中存在和 epoll 關聯的秘密。
回憶下,在 深入剖析 epoll 篇 提到,epoll_ctl 的時候,在把 socket fd 注冊進 epoll 池的時候,會把一個 wait 對象掛接到這個 socket 的 sk->sk_wq
中 ,回調函數就是 ep_poll_callback
。
這個wait 對象就是數據就緒時候的聯系方式,這樣把 socket 數據就緒的流程和 epoll 關聯上了。
也就是說,sk->sk_data_ready
會調用到 ep_poll_callback
,ep_poll_callback
這個函數處理很簡單,做兩件事情:
- 把 socket 對應的 ep_item 掛接到就緒隊列中;
-
把阻塞在
epoll_wait
的線程(Linux 進程和線程本質無區別)投遞到就緒隊列中,等待內核調度(也就是所謂的喚醒,實現機制很簡單,就是epoll_wait
阻塞切走之前,會創建出一個 wait 對象,掛到 epoll 池上,后續喚醒就能以此為依據);
ep_poll_callback
sk->sk_data_ready
tcp_v4_rcv(具體協議棧處理函數)
軟中斷
硬中斷
數據來了
最后用一張簡要的圖展示結構體之間的關系:
總結
- vfs 下有一個 sockfs 的抽象層,是把 socket 抽象成“文件” fd 的關鍵之一;
-
socket fd 能夠和文件 IO 一樣,使用 write/read 等系統調用,就得益于 vfs 幫你做的轉接。那
socket()
函數調用是不是就和 open 文件 fd 的效果是一樣的呀?是的,都是構建并關聯各種內核結構體; - epoll 池能管理 socketfd,因為 socket fd 實現 poll 接口;
- epoll_ctl 注冊 socket fd 的時候,掛了個 wait 對象在 socket 的 sk_wq 里,所以數據就緒的時候,socket 才能通知到 epoll;
- epoll_wait 切走的時候掛了個 wait 對象在 epoll 上,所以 epoll 就緒的時候,才能有機會喚醒阻塞的線程;
-
套接字由
socket()
創建出來,客戶端和服務端都是,listen()
調用可以把套接字轉化成監聽套接字; - 監聽套接字一般只監聽可讀事件,關注連接的建立,普通套接字走數據流,關注數據的讀寫事件;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122瀏覽量
89356 -
Linux
+關注
關注
87文章
11335瀏覽量
210087 -
Socket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2瀏覽量
34798
原文標題:深入理解 Linux socket
文章出處:【微信號:LinuxHub,微信公眾號:Linux愛好者】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