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蘋果在秋季發布會上推出了一款名為AirPower的無線充電板。與當時市面上普遍用2到3個充電器簡單連接起來不同,AirPower不但能為多個設備同時充電,重要的是真正實現了“隨放隨充”。
對于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的B站UP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來說,以往在使用無線充電器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睡覺前隨手將手機放在無線充電器上,然而起來后發現因為沒對準線圈而充不上電。 AirPower的出現,完全擊中了他的需求痛點。但問題在于,蘋果早在2019年就因為發熱等問題未能解決而取消了這款產品。
于是在蘋果放棄了2年后,何同學決定自己做一個AirPower出來,噢不對,應該是“AriPower Pro Max Ultra Plus Lift”。因為何同學要做的,是一個桌子那么大的AirPower。
“AirDesk”=無線充電+時間鎖+備忘錄+升降桌腿
在方案的選擇上,何同學沒有選擇類似AirPower那樣的線圈堆疊,而是采用了線圈跟蹤設備的方案,這在之前小米智能追蹤式無線充上已經被應用。至于采用這個方案的原因,用蘋果的話來說就是“太不環保了”!
簡單來說,何同學在這個充電桌上采用的方案是視覺識別定位,當懸掛在桌面上方的攝像頭識別到手機等設備時,就會將手機的坐標傳送給電機,把充電線圈移動到設備下方。
雖然這樣就能簡單實現隨放隨充,但何同學還要解決一個大問題——桌子太無聊。怎么讓簡單的桌子實現更多可能? 何同學的答案是,將桌面玻璃換成一整塊透明屏幕,并且與充電模塊進行聯動:當手機放置在桌面時,充電線圈位置上的屏幕就會出現一只“光與電的擺渡使者”,隨著線圈移動到手機的位置,并在設備所在位置有充滿未來感的特效顯示。
在充滿了一個設備后,充電線圈還會自動尋找下一個需要充電的設備。如果桌面上沒有其他需要充電的設備,那么線圈就會回到鍵盤下,因為鍵盤也被加入了無線充電接收模塊。
當然,考慮到多設備同時充電的需求,何同學在桌角處還放置了兩個線圈。
在桌面搭配上透明屏幕后,搭配計算機可以操作的空間就很大了。首先可以顯示更多信息,比如時間,待辦清單這種基礎的內容,而何同學關注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健康方面的功能。 比如每隔一小時,通過線圈上集成的電磁鐵,將水杯移到用戶面前,提醒按時喝水。
又比如當攝像頭識別到人在桌前工作達到一小時,如果桌子沒有升起來,還會整個桌面亮起來,提醒用戶的同時,還會出現升起桌面的圖標。點擊圖標后桌面就會升高到設定的高度,偶爾站立辦公對久坐人群的腰椎頸椎會有很大幫助。
更有趣的是,在手機充電時開啟專注模式,用戶就不能在限定時間內拿起手機,否則桌子會拒絕給手機充電...
最后,何同學工作室為這個項目總結了四大要素:無線充電+時間鎖+備忘錄+升降桌腿,而這個桌面大小的“AirPower”也被理所當然地命名為“AirDesk”。
被蘋果無奈放棄的AirPower,真的無法量產?
當年AirPower難產,有知情人士曾經透露主要有三大原因:多線圈造成的過熱問題無法解決;蘋果設計讓充電設備信息顯示在iPhone上,但充電板與iPhone的信息傳輸不穩定,并且與其他設備連接時也會遇到問題;為了實現最多3個設備同時充電,多達20多個感應線圈被分為三組,過于復雜導致在生產上遇到了困難。 盡管當時多線圈方案還有很多問題未能解決,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廠商也放棄了研發。實際上,2019年就有無線充電配件制造商Zens推出了一款16線圈的無線充電器,實現隨意擺放充電,但只能支持最多2個設備,支持2X15W的充電功率。
國內廠商方面,小米在今年5月發售一款19線圈無線快充板,最多支持三設備同時充電,并最高達到3x20W的充電功率,基本上已經達到甚至超越AirPower的規格。
華為在上個月發售的一款多設備智能無線充電板,內置13個無線充電線圈,能夠支持3x15W輸出。而為了解決散熱問題,華為采用了渦輪風扇以帶走設備熱量。
總結
近期B站科技區硬核視頻頻出,前有稚暉君單槍匹馬自制機械臂,后有Lshang001的自制可回收火箭項目。不過與前面兩者不同的是,何同學在AirDesk項目中,展現的更多是對于產品創意的思考。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作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無論在業內人士眼中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否具備創新性,是否存在所謂的“意義”,他們用行動給很多抱有夢想、擁有所熱愛事物的年輕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借用北京郵電大學在評論區的留言:用技術傾注對生活的熱愛,這大概就是我們所追求的一種浪漫吧。
責任編輯:haq
-
充電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327瀏覽量
94729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41瀏覽量
199373 -
無線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468瀏覽量
173590
原文標題:?蘋果放棄2年后,22歲何同學2個月硬核自制“AirDesk”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