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晶晶)日前,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8月底,我國建成5G基站超過100萬個,占全球的70%以上,5G終端連接數超過了4億。文體娛樂、賽事直播、居住服務等消費領域5G應用加快探索,制造、礦山、醫療、港口等垂直行業5G應用模式日漸清晰,在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前不久,紫光展銳和聯通共同完成了全球首個基于3GPP R16標準的eMBB+uRLLC+IIoT的端到端業務驗證,作為產業鏈上游的芯片供應商,紫光展銳一直在持續推動5G行業應用的落地。我們也看到,5G的規模化需要從基站到芯片、模組再到應用的整個生態的聯動。當前行業面臨最直接的困局莫過于,“沒有規模化,上游芯片和模組不容易降價;成本高,下游行業客戶無法大規模應用。”這個產業困境需要破局者,也需要生態的承載者、建設者。
在最近的中國移動合作伙伴大會同期舉辦的論壇上,紫光展銳聯合信通院、中國移動、京東物流、海信、新松機器人、鼎橋通信等企業,他們來自芯片廠商、運營商、模組以及終端應用各環節,共同展開了一場深入且頗具建設性的對話。
展銳不僅提供底層技術,也在打通產業各環節
紫光展銳首席技術專家潘振崗博士表示,在過去幾年紫光展銳不僅是一個優質的芯片提供商,面向未來5G行業應用提供底層技術能力,也扮演了超越本身角色定位的工作。
首先,紫光展銳花了大量時間“拉通”整個技術,以及一個生命周期里的不同環節。比如展銳不僅注重技術標準和產品快速迭代,跟模組廠商緊密合作,并提供基于展銳芯片的共性平臺,可以讓下游用戶方便、提前體驗到展銳芯片的能力。
5G R15、R16技術特性被提煉進行標準版本制定的同時,為了適應不同的行業、外圍相關的一些技術特性也都需要規范。基于5G R16,展銳快速應對了用戶的幾大需求點,具備了相關能力,比如切片、授時、Lan、基于5G網絡做局域網的一些能力,推動行業應用快速落地。
“展銳內部有類似于UOB的平臺,能夠把我們下游的、行業應用的需求,提前納入進來。”潘振崗說道,例如視頻的接口、人工智能接口以及工業物聯網的能力,都在前期的芯片平臺上納入進來。這樣行業客戶可以定制一些模組參數,從我們提供的平臺上裁減,達到成本最優。
展銳不僅在芯片和平臺上做了大量技術工作,還廣泛接觸行業,深度挖掘需求和討論技術方案。在眾多的行業中,已經確定的5G前沿行業包括物流、機器人等,這些行業抓住人的需求點,能夠快速實現落地。
通過在技術側、平臺側的完善布局,展銳已經為5G賦能千行百業做好了準備。目前,展銳已攜手行業伙伴,商用落地了超百款行業終端應用案例,讓5G技術賦能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電力、智慧采礦、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園區等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轉型。
例如紫光展銳和京東物流聯合提出的“5G加持數字孿生可擴展一體化架構”方案,針對園區人員、車輛、場站、生產、安全等運營管理問題提出了系統性解決方案。該方案采用基于展銳5G芯片的定制化模組以及高性能CPE,結合5G、邊緣云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構建了共享、智能、開放的數字孿生平臺。
鼎橋通信基于紫光展銳5G芯片V510推出5G行業CPE/DTU,支持1μs級別的精準授時,能夠為電力配網差動保護等眾多場景提供重要支撐;實現用無線方式承載差動保護控制以及空口授時,代替現有自建光纖連接以及B碼時鐘源,滿足B碼授時<10μs的授時精度要求。
5G行業應用的痛點
5G縱然有著廣闊的前景,但其應用痛點也需直面,此次論壇比較難得的正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能夠切實的提出一些問題。諸位嘉賓提出的挑戰,主要集中在成本、服務能力、解決方案等多方面。具體來看:
成本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李邦宇談到,因為制造業本身利潤率比較低,對于成本的要求比較苛刻。5G應用成本方面,一是硬件成本。比如5G模組、CPE或者是固件網絡,這些硬件模組可能現在還是有點高。二是資費。比如現在室外的機器人傳視頻,數據量非常大,如果長時間傳那么資費將非常高。
京東物流5G智能物流架構師陳亞迷也提到,現在5G行業應用還是拿“To C”的網絡結構和設施,來服務“To B”的需求。對終端企業來說,我們需要輕量化、更低成本的設施,包括低成本的UPF網關等等。
海信集團技術總監莊侃表示,一個MEC專網投入特別大,海信園區特別多、每個園區都要通一個MEC,成本就非常高。此外,5G終端的成本也比較貴。這是企業部署5G網絡遇到的切實問題。
服務能力與應用拓展
京東物流陳亞迷提到5G服務能力的問題。她說,現在5G“To B”服務還不是很標準化,面向行業還需要做一些更加標準、可組合的來滿足行業需求的能力。京東之前與展銳、電信等合作伙伴在CCSA做了一個智能倉的標準化立項,希望能夠推動標準化。“To B”相比“To C”客戶會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大的園區可以用本地化的UPF。小的園區用這類方案成本很高,因此希望有一些開放可編排的靈活性。
她還表示,5G幫助行業達成降本增效是剛需。因此,5G的終端、網絡、平臺產品需要融入到信息化、智能化,形成一體化解決方案,跟行業應用做融合,才能滿足行業需求。
新松機器人李邦宇則認為,5G進工廠有很大挑戰,例如在可靠性、實時性方面還有許多提升的空間。
海信莊侃認為5G應用范圍受限,主要在AGV、倉儲、柔性管線等移動場景應用多,但在一些固定場景,它的方便性不如有線。因此需要開發新的應用場景。再者,在開物聯網卡的流程、出現網絡的問題、排查故障等方面,企業與運營商之間的操作和溝通效率不高。
鼎橋物聯網模組產品線總經理陶晗豐特別指出,5G應用要在產業鏈的相互理解和融合中進行拓展。他舉例To C應用上,柔性傳感器收集數據回傳,加上5G低時延、高帶寬的特性,設備可以疊加成熟的動作捕捉、AR/VR技術,甚至立體攝象機抓拍的回傳,從而拓展到泛娛樂領域。
To B應用上,鼎橋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做了物探院的合作,項目采用鼎橋基于紫光展銳芯片做的5G模組運用到石油勘探。通過收集地下石油晃動的實時數據,節省石油勘探的時間和提升效率。
如何解決這些痛點?
中國信通院 5G應用創新中心副主任、5G產業方陣行業應用組主席杜加懂認為,將部分行業應用進行標準化、規模化復制,比如“5G+機器識別、5G+AGV物流、5G+數據采集/工廠遠程控制”,通過和機器視覺產業聯盟合作,做5G和機器視覺之間的融合、對整個機器視覺攝像頭、整個解決方案提出來的5G要求,做到真正的可落地的標準化。
針對5G設備貴的問題,面向To B企業,需要實現5G現有的網絡和行業現有的系統進行融合、實現無縫的對接,做到即插即用。現在5G網絡承載很多核心應用,向行業交付的時候可能要提供比較明確的端到端的SLA。如此,行業用戶才能夠放心的把Ta的應用“搭”在5G網絡上。
同時,網絡設備也需考慮針對企業進行定制化和輕量化改造,比如MEC設備原來承載的可能是百萬級的日處理,整個容量、功能,相對于行業來說要做削減。所以目前的5G產業方陣MEC工作組,也在做行業MEC相關標準制定和推廣工作。基于MEC構建,進行公共系統、機器視覺系統等等相互融合,實現真正的邊緣設施的落地。
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吳冰說到,中國移動面對各行各業的5G應用和用戶,深刻體會到只有形成了商業龍頭閉環,才能進一步深化行業應用。中國移動已經在18個行業沉淀了100來個可落地的行業應用場景,總共5千多個項目開始在做復制推廣。此外,中國移動還提出了“九天人工智能平臺”,聚焦在工業、交通、金融、醫療、教育、智慧城市等幾大行業,賦能行業數智化轉型。
B端客戶關心上行的吞吐率、工業客戶關心時延、可靠性,這反映出行業應用的不同需求對運營商的網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5G行業應用對通信網絡的要求不會是“盡力而為”,更多的是要具備“可管、可控、可運維”的能力。中國移動推動行業伙伴貼合實際場景需求,優勢互補,聯合進行切片,授時,TSN等新場景的業務研究和端到端原型驗證,樣板試點到批量部署,引領行業發展。另一方面我們通過網絡質量采集,數字孿生等手段對終端網絡業務狀態進行可視化呈現,開展預測性維護,滿足行業用戶對“可管、可控,安全”的高質量運維要求,讓行業客戶對5G網絡安心放心舒心。
作為在生態建設中挑大梁的紫光展銳,也在不遺余力地推動行業共同探討問題、解決痛點。紫光展銳首席技術專家潘振崗博士認為,“無線化”增量實際上才是5G的價值所在,5G帶來的柔性、靈活度的增量,大大超過“成本”本身。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從筆者對5G行業的跟蹤報道來看,紫光展銳在推動5G成本下降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和工作,也率先帶動了5G芯片和模組成本的下降。
潘振崗進一步表示,5G技術能夠提供給行業客戶更大的定制能力,比如用大的帶寬降低時間顆粒度,降低系統整個的效率來減小抖動等等,通過先進的5G技術來加持行業應用更大的靈活性和適用性。他建議,行業各個環節保持開放的心態,共同擁抱大規模5G行業應用的到來。
小結:
5G行業應用既要解決定制化、高研發的問題,又要令5G成本盡可能的下降。目前3GPPR17標準已經考慮到5G精簡化芯片標準,未來輕量化芯片能夠將許多功能和性能面向行業進行裁判或定制,也能夠降低成本。
此外,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共享資源等模式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先鋒企業,不僅技術領先,也要有責任有擔當,持續推動整個5G行業應用生態建設。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84瀏覽量
565010 -
紫光展銳
+關注
關注
15文章
864瀏覽量
4062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