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也是個厭女的人。
別誤會,并沒有什么女人跟女人“扯頭花”的爛俗故事。作為一名科技行業的女性從業者,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厭女”表現是:隱藏自己的女性身份和女性特質。
老實說,在科技行業,假裝是個男人,工作和生活會變得簡單很多。
大部分時候,只要我設置一個不辨性別的昵稱或ID,就不會遭遇“女性也可以參與硬核技術討論嗎?”的質疑;
只要我像男程序員一樣穿著T恤牛仔褲運動鞋,不施粉黛地出現在會場,就不會有人問我“你是公關公司/活動公司的人嗎?”;
只要我忽視體能、月經、生育等大自然賦予的“負面”,證明女人也可以當男人用,職業生涯就能繼續下去。這也是許多女性前輩和高層管理者所倡導的:只要你能夠和男性一樣優秀,就不存在天花板。潛臺詞是,如果你遇到了問題,那一定是你還不夠努力、不夠優秀。
在一個將男性標準視作唯一標準的行業里,女性從業者很難理直氣壯地做自己,原因很簡單,因為她不是一個男的。
我曾一度向這個既定的規則投降,不修邊幅、性別模糊,并且拒絕暴露和軟弱,以靠近大眾對科技從業者的預期。但懷著自我厭惡活下去,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艱難的事。
我始終無法忽視,自己在那些時刻感受到的無奈與孤獨,也在聆聽其他女性的故事時,強烈地感覺到應該“做點什么”。
于是,我和我的團隊開始真正探討“科技女性”的存在與發展。
讓我們出發
盡管關注的是科技女性,但我并不認為自己是女性主義者或女權主義者。
一方面,這個詞匯幾乎已經變成了負面名詞,我害怕這個標簽帶來的后果。同時,我的初衷、見解、方向,確實與主流的女性主義者不同。
我沒有熟讀女性運動的歷史,自身也不是好戰的性格,我只是想要搞懂科技世界里的女性發展,讓更多女性可以理直氣壯地擁抱科技、相信自己能夠做好。
沒有契合的、現成的理念可追隨,我決定順著自己的好奇心和喉中的骨鯁,先四處走走、看看。
這幾年的時間里,我們探討了“婦與術”的關系,從歷史上女性如何參與科技,到當下女性如何報道科技新聞、創新智能硬件,發現女性參與科技并非小眾,女性力量始終是科技產業的基石;
我們嘗試尋找女性視角下科技產業的另一種可能性,提出了女性的科技需求層次,當女性普遍擁抱科技之后,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可能性,催生了一系列新機遇、新市場、新方向;
我們開始有意識地與遍布ICT行業的女性從業者對話,了解她們在做些什么、有怎樣的心理活動,以及如何找到自己在產業及職場中的位置。
可以肯定的是,在科技世界里,女性不是月亮,不靠反射男性的光輝,也可以照亮自己。這給了我們繼續前行的勇氣和信心。
在這個過程中,長期關注女性力量、扶持女性開發者的華為,和我們不期而遇。
還記得,當我們分享了一線女性科技從業者普遍面臨的知識焦渴和身份焦慮時,一位華為人反問我們——how,我們能怎么去幫助她們解決這些困惑?
是的,我們能不能做得更多一點呢?
我們發現,隨著女性在科技產業中越來越重要,支持型政策和課程都開始頻繁出現。比如今年7月,中國科技部、全國婦聯等13個部門就聯合印發《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市場上也誕生了大量“女性+科技”在線課程。
但女性視角與新興科技,是兩個都相對前沿的命題,許多課程要么過于細節,變成了無關性別的技術指導課;要么流于宏觀,即便認真地學習了相關課程,后續也很難學以致用。
社交網絡上,依然存在大量女性,對于最新的技術趨勢是什么、如何進入科技行業、如何規劃科技職業路徑、如何開啟自主創業及開發之路,感到迷茫。
或許,我們深度參與人工智能產業變化,與一線女性從業者得來的寶貴實踐經驗,能夠帶來某種啟發、給予某種慰藉。
于是,我們整理了自己的觀察、思考和真實案例,經過一番波折的籌備過程,交出了這一門課程——《她客T·A·K·E:科技產業中的女性力量與女性發展》。
當我們談論
不想折射男性的光輝,就要成為自己能夠發光的個體。
今天,提到極客、程序員、工程師等詞語,人們的腦海里第一時間浮現出的可能都是男性的形象。有位開發者說,人們對女性開發者的印象就是“我們根本不存在”。一位供應鏈企業的副總裁告訴我,在某次大會中和另一個院士相視而笑、點頭致意,是她們作為唯二女性發言者的默契。
女性科技從業者如何成為“可見的人類”呢? 我們發現,在科技世界里,女性的光源需要點亮四種能力:
Technology技術,女性要能夠及時了解技術趨勢,擁抱科技變化;
Attach連接,女性要將自身能力、女性經驗帶入科技產業當中,找到自我、性別、科技的銜接點;
Knit編織,紡織業曾是女性主導的行業,而在科技時代,女性同樣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選擇自主創業、獨立開發,成為科技的織夢人;
Elasticity適應性,女性也要適應科技企業的人才需求,不斷提升職業能力,收獲職場成功。
針對這四種能力,我們在課程中進行了體系化的梳理與分享:
第一課中,結合社會學理論與科技產業趨勢,闡述女性視角存在的必然與必要;
第二課中,討論女性如何進入科技行業,如何獲取學習資源、了解科技產業;
第三課中,我們結合真實案例,詳細分析了科技職場中的女性優勢、能力提升與成長路徑;
第四課中,給出女性科技創業者、獨立開發者的準備工作、機會捕捉及實踐經驗。
基于此,我們提出了“她客”這一概念。
以“她客”這一想象中的共同體,科技女性可以不再囿于外界的獵奇眼光,從女性視角出發自我定義,理直氣壯地行走在科技世界;
“她客”的字母組合take也有著更進一步、采取行動的味道,正是我們期待女性在科技時代中展現出的風采。
我們希望在完成課程學習后,女性有能力、有意愿、有勇氣進入科技行業,比別人少掉一些眼淚,少花一些歲月,少一點跨越不了的恐懼,在科技世界里活成舒展的生命,散發出女性獨特而璀璨的光輝,照亮科技的另一半天空。
目前,本課程已經在“華為開發者學堂”開放了免費觀看,大家玩兒了命地看,記得跟我們互動哦( ?? ω ?? )y
我們所未能超越的
當然,我們所存疑的,未必是我們當下所能超越的。在不斷地學習思考之中,我們也意識到了這門課程中的未盡之處。
比如,我們慣性地采用了“示好型”的思維方式:想獲得重視,先要證明自己的價值。
科技發展中為什么一定要強調女性力量?我們提到,科技創新、科技市場、科技服務屬性等,都需要女性的參與帶來變化、產生突破、獲得增長。
必須展現出某種價值,才能不被忽視,這是一種叢林社會的生存法則,顯然不夠進步。但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又覺得,比起不斷控訴而不采取任何行動,讓相似的困境反復上演,那么主動創造、堅持努力,可能是女性在當下能為人類、為后來者所做的最好的選擇。
我們的另一個局限也類似,沒有清晰地開辟出一條差異化的道路,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傳統標準的影響。
正如課程中提到的案例之一,Facebook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固然鼓勵了不少女性加入科技行業,但她提出的“有野心、敢追求”,未嘗不是傳統男性特質的延續,而她鼓勵女性在結婚生子的同時,努力工作兼顧科技事業,也是另一種“何不食肉糜”。
這種方式適合所有女性嗎?并不。新的道路又在哪里,或許需要大家來共同尋找。
受個人局限、制作周期和課程時長等影響,我們未能在課程中詳盡地闡述這些問題,這是我們的不完美之處,也歡迎大家指正,與我們一起探索。
最后,我必須承認,我不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也不想成為典范。
只是想為這個世界做些什么,哪怕我們的答案并不完美、并不理想,但當我們嘗試提出問題并尋找答案,我們就已經踏上了正確而堅實的道路。
只是想讓科技產業中的女性知道自己并不孤獨,有許多伙伴與你同行,還有更多人將追隨你的腳步而來。
我曾一萬次懷疑自己,想過“我要是個男的就好了”,我也第一萬零一次慶幸,自己選擇了科技行業。在這里,智力與能力是最重要的砝碼,女性終于掙脫體力的枷鎖,和男性共同擁有了一片遼闊的天空。艱澀的技術也可以作為壁壘,讓女性走得更穩、更遠。
選擇權永遠都在我們自己手中。這一刻,我終于坦然地接受了自己,希望你也是。
如果這門課程,能夠讓一個女性理直氣壯地在科技之路上前行,它就有了存在的意義。
我們,是這門課的起因;我們,也將共同為全人類創造一個嶄新的未來。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6瀏覽量
252116 -
信息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598瀏覽量
296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