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需求的提升,智能手表、智能手環、TWS耳機等產品也迎來了技術的升級。在智能手表方面,成人手表開始從輕智能向智能賽道轉換的過程中集成新的功能,兒童手表中,視頻通話、娛樂社交等新應用的加入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在TWS耳機方面,今年10月,華米發布了新款TWS耳機,這款耳機新增心率監測功能。從華米帶來一款具備健康監測的TWS耳機來看,TWS市場在醫療健康的賽道也才剛剛開始。由此可以發現,可穿戴設備廠商接下來的賽道將走向功能的升級、醫療級等方向。
那么,可穿戴設備在升級迭代過程中存在哪些現實挑戰?在電子發燒友網舉辦的《智能穿戴設備的性能痛點與生態》線上直播活動上,來自英飛凌公司安全互聯系統事業部市場經理趙明智、ADI 公司醫療、消費與新興業務總監趙延輝、深圳市友宏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及CEO 顏宏武、深圳市愛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及CEO何岸四位業界大咖,分享了最新的市場觀察。
續航問題還未完全解決,如何打造低功耗的能力?
在產品升級的過程中,關于可穿戴設備的相關問題也開始顯現,盡管目前已經有智能手表的續航時間達到了14天,但續航問題還未完成解決;另一方面是在走向醫療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例如數據的精準度、產品認證、消費者習慣培養等。
功耗與性能可以兼得
要續航還是要功能?隨著技術的發展,續航這個“死結”正逐漸解開。英飛凌公司安全互聯系統事業部市場經理趙明智表示,將元器件所獨立的功耗在不犧牲性能的情況下做到最優質是芯片供應商在解決續航問題上的大方向。其次,在獨立元器件做到了極致之后,還需要做系統整合才能讓整體的功耗才會有持續下降。目前的技術已經能解決一部分續航問題,但是對于屏幕、無線連接等耗電比較復雜的功能還存在提升空間。
對于續航問題,ADI 公司醫療、消費與新興業務總監趙延輝提到兩方面的解決方案。第一是做減法,智能手表里面可以集成很多功能,但不是所有的功能都是常用功能,例如兒童、成人等不同的人群所需功能都是不一樣的,可以針對特定市場去除部分非必需功能。第二是加法,這也是終端廠商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方向,在疊加不同傳感器時會占用電池的空間,這就需要相關廠家集成傳感器做統一的處理,從而降低系統功耗。在電源方面,對于電量計能否提升電池的效率對續航也有部分影響。
以安全為前提的長續航
任何連接都以安全作為前提,那么在強調功耗的過程中是不是會犧牲安全性能呢?
趙明智認為,從目前的這個技術水平來看,功耗與安全并不矛盾。英飛凌的解決方案是會把相應的密鑰跟云上溝通方式放在一個獨立的芯片里,經過一些加密構造、設計工藝等方面,從而保證相應的安全等級。“總體來說,這種芯片對功耗、成本的增加并不多。當然不排除隨著數據量的增大,可能在數據安全的計算上會有更復雜的邏輯,或者更復雜的芯片出現時,就會對功耗有一定的損失,但是目前功耗和安全是可以兼顧的。”
隨著技術的升級,智能手表的續航時間也在逐漸改進。OPPO Watch 2 可以實現16 天的超長續航,HUAWEI WATCH 3的超長續航模式是14天,HUAWEI WATCH 3 Pro則可以達到21天,普遍來看,市面上不少智能手表續航時間已經可以實現14天的超長續航。但一些具備通話功能的電話手表在續航方面還存在挑戰,那么除了加大電池容量還能從哪些方面提升手表的待機時間呢?
趙延輝提到三個方面,第一是要解決電源效率的問題,第二是在提升電源效率時,要兼顧通話質量等其他信號的完整性;第三是電量計的選擇,例如選擇具備電壓器和擴容器集成的電量計。除了電源管理,愛都科技專家何岸也提到,可以通過選擇基于RTOS的輕智能系統、低功耗的元器件等方面降低功耗。友宏科技專家顏宏武認為可以通過人性化的軟件設計提升待機時間。
通向醫療級的“最后一公里”在哪里?
智能手表走向醫療級是行業發展的必然性,這是在人口老齡化、慢性病患者群體增加,以及消費者對自我健康監測的重視等背景下形成的發展趨勢。需要注意的是,具備運動健康監測功能的智能手表與傳統的醫療級產品還存在較大的區別。
不能忽視的現實挑戰
ADI 專家趙延輝分析說,智能手表是在手腕上進行體征監測,在復雜的運動條件下,要想精準檢測微小的生命體征信號需要精度足夠高的硬件設備,以及強大處理能力,這需要IC廠商在兼顧功耗時,不斷提升元器件的信噪比。“這就需要IC廠商和系統廠商等共同做算法優化,共同攻克難題。”
英飛凌專家趙明智提到,除了數據的精準度,面對復雜的場景,能否真正采集相應的數據,達到醫療的準入級別?這也是終端設備廠商、芯片廠商,需要一起攻克的技術難題。
友宏科技專家顏宏武提到,目前提到的心率、血壓等傳感器已經達到醫療級,實際在做醫療級認證時還是存在差別的。智能手表在走向醫療級的過程中,還卡在認證的路上,何岸表示,“智能穿戴產品認證周期比較長,FDA認證大概周期在1~2年,但是穿戴產品上市到下市也就1~2年,這就存在還沒認證通過就下市的風險。這是矛盾的事情。”
長時間的認證周期造成廠商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但是產出卻不是正比。“目前市面上的接近醫療級的智能手表售價基本是在上千的,一些具備更加復雜的監測功能的智能手表,例如血糖監測智能手表的售價甚至達到八千左右,這實際上已經超出消費者的接受范圍”,作為對比,傳統的血壓儀等醫療級設備的售價基本在百元級別,成本無法降下來也由此成為商業化的痛點。“最核心的是要在拿到醫療認證之后,怎樣把這個成本降下來”,友宏科技專家顏宏武表示。
另外一個問題涉及智能手表監測到的數據。在消費者方面,這需要得到消費者的重視。更重要的是,如何體現數據的價值?筆者認為,數據的價值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廠商是否對數據進行評估,將得到評估報告反饋給消費者,二是收集到的數據能否被正規醫院認可,而不是“僅供參考”。“對于數據的應用,這也是需要我們完善的方向。”顏宏武指出。
商業過程中的突破
除了醫療級認證,智能手表走向醫療級的“最后一公里”還有消費者,這也是醫療級智能手表能否順利商業化的重要因素。
在商業化角度,英飛凌專家趙明智分析,例如針對老年人市場,外形是否需要做一些大的改觀,怎么樣去迎合這個終端客戶的市場?老年人是否愿意為醫療級智能穿戴產品買單,這些都是商業化落地的考量。
智能穿戴走向醫療級的挑戰迫在眉睫,那么突破點又在哪里?
愛都科技專家何岸認為,“智能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是可以進行合作的,可以利用智能穿戴設備連續監測的優勢和醫療級別正確監測的優勢進行相互補充,相互協同。”ADI專家趙延輝與友宏科技專家顏宏武一致認為,實現真正的醫療級的落地,未來的整個供應鏈不再是消費者與監測數據、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單線循環,而是可穿戴設備的上下游廠商和醫院之間形成緊密的結合,建立起合理的生態系統,才有可能醫療級智能穿戴設備更快地落地。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忽視的是醫療級穿戴設備的權威性以及消費者對該產品的認知、認可都要建立起來。
《2021第八屆中國IOT大會》及《IOT可穿戴設備分論壇》將于12月10日召開,歡迎報名,到現場觀摩交流,掃碼報名。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90瀏覽量
425962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18瀏覽量
167200
原文標題:獨家訪談|醫療級智能穿戴:芯片大咖與終端大佬的對話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