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人工智能,最先想到的參數往往是算力。無論是傳統的CPU、GPU還是FPGA或ASIC加速卡,都在竭盡所能地想要成為“算力怪獸”,滿足機器學習中大規模數據集的處理和云端AI服務在計算上的需求。
然而在目前的AI世界里,硬件都基于傳統的數字電子架構,雖然已經有不少廠商在準備跳出馮諾依曼架構的限制,比如開發神經形態加速器等。但它們并沒有跳出電子傳輸速率上的限制,因此不僅處理器主頻上仍然受限,要想實現百億億級乃至千億億級的算力,也只能從增加系統規模上入手。
在這種困境下,從光子學出發的方案正在不斷涌現,硅光技術讓CMOS制造高集成的光子芯片成為了可能。光子芯片基本都是基于馬赫-曾德干涉儀(MZI)制作的,用光信號來進行線性計算,不僅沒有復雜的邏輯門,在傳輸上的能耗也遠小于電信號。
不少研究人員都在近年發表了在光學計算的突破,也有少數公司在這個方向發力,打算以全新的架構來跳出這些限制,讓AI與神經網絡運算更進一步,甚至是打破傳統的摩爾定律。
Lightmatter
Envise / Lightmatter
專注于AI光子芯片的初創公司Lightmatter在今年推出了Envise,首個通用AI光子加速器,也是去年在Hot chips上發布的Mars原型芯片的改進版。該加速器結合了光電系統,從他們的芯片構造中也可以看出,除了光子核以外,還包含了圖形處理器、RISC核心和SRAM。Envise支持INT8、INT16和bfloat16三種數字格式,也支持ReLU、GELU和sigmoid等神經網絡中常見的激活函數。
Envise服務器構造 / Lightmatter
據Lightmatter給出的數據,以16個Envise芯片和2個AMD EPYC 7002芯片組成的4-U服務器,僅有3kW的功耗,在Resnet-50模型的測試結果中,推理速度卻是英偉達DGX-A100的四倍,而DGX-A100的最高功耗可是有6.5kW。
為了解決擴展性的問題,Lightmatter也在推出了自己的高速互聯技術Passage。Passage是一種晶圓級可編程的光子互聯技術,讓異構芯片以大帶寬和高能效互相通信,支持CPU、內存和專用加速器。Lightmatter宣稱Passage比現有的芯片互聯方案要快上百倍,芯片間最大的傳輸延遲僅有2ns。
Lightelligence
除了國外的Lightmatter以外,國內也有一家專注于光子芯片的公司Lightelligence(曦智科技)。成立一年后,曦智科技就在2019年正式發布了全球首款光子芯片原型板卡,處理MINIST數據集的準確率達到97%以上。據了解,曦智科技目前主要的技術方案專注于光計算和光傳輸,以高集成度的光子芯片去輔助現有的數字電子芯片,支持到更快的機器學習運算,數字電子芯片負責簡單的邏輯運算,實現高算力的同時做到低功耗。
曦智科技CEO沈亦晨在去年的EmTech China大會上表示,光子芯片技術可以更快實現產業化,因為光子芯片對制程的依賴不強,因此甚至可以用28nm的芯片做到7nm芯片的性能。從這點來看,光子芯片或許也是一個擺脫制程受限的發力方向。根據其官網的消息,曦智科技目前正在與早期客戶緊密合作,預計在2022年開始光學AI加速的正式部署。
光子卷積加速器
今年1月,來自澳大利亞的幾名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用于光學神經網絡的11 TOPS光學卷積加速器》的文章。卷積神經網絡(CNN)啟發自生物視覺皮層系統,這種神經網絡提取了原始數據的層次特征,極大降低了網絡參數的復雜度,提高了預測的準確性。CNN已經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醫療診斷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但仍被電子架構的性能給限制。
這篇文章中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個通用的光學向量卷積加速器。該加速器集成了克爾光頻梳提供的大量波長通道,實現了11 TOPS的運算速度,也可以同時生成8-bit分辨率25萬像素圖像的卷積,足以用于人臉圖像識別。研究人員還利用相同的硬件,依次組成了一個具有10個輸出神經元的深度光學CNN,完成了500張MINIST手寫數字圖片的識別,準確率達到88%以上。
結語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家公司和研究外,市場上還有不少開始攻克光子芯片的公司,比如受到比爾蓋茨投資的初創企業Luminous Computing,不過其CEO Marcus Gomez在2019年的一次采訪中提到,其產品預計要在2022年至2025年的區間內才會面世。英特爾也在今年公布了兩份相關專利,其中之一便是將光子加速器與Xeon核心異構集成。
目前光子芯片依然在走光電結合的方向,光學計算主要是為神經網絡等應用起到輔助加速。這是因為受到光學元件的限制,尤其是馬MZI的布線特點,要想實現MZI互聯的話,就很難兼顧尺寸了,所以全光子的方案在擴展性上還是要差上一籌。且我們平常接觸到的多為數字信號,少不了光電轉換的過程,因此光子芯片的成功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光電工程師的共同努力。至于通用計算什么時候能用上光子芯片,仍是一個未知數。
然而在目前的AI世界里,硬件都基于傳統的數字電子架構,雖然已經有不少廠商在準備跳出馮諾依曼架構的限制,比如開發神經形態加速器等。但它們并沒有跳出電子傳輸速率上的限制,因此不僅處理器主頻上仍然受限,要想實現百億億級乃至千億億級的算力,也只能從增加系統規模上入手。
在這種困境下,從光子學出發的方案正在不斷涌現,硅光技術讓CMOS制造高集成的光子芯片成為了可能。光子芯片基本都是基于馬赫-曾德干涉儀(MZI)制作的,用光信號來進行線性計算,不僅沒有復雜的邏輯門,在傳輸上的能耗也遠小于電信號。
不少研究人員都在近年發表了在光學計算的突破,也有少數公司在這個方向發力,打算以全新的架構來跳出這些限制,讓AI與神經網絡運算更進一步,甚至是打破傳統的摩爾定律。
Lightmatter
Envise / Lightmatter
專注于AI光子芯片的初創公司Lightmatter在今年推出了Envise,首個通用AI光子加速器,也是去年在Hot chips上發布的Mars原型芯片的改進版。該加速器結合了光電系統,從他們的芯片構造中也可以看出,除了光子核以外,還包含了圖形處理器、RISC核心和SRAM。Envise支持INT8、INT16和bfloat16三種數字格式,也支持ReLU、GELU和sigmoid等神經網絡中常見的激活函數。
Envise服務器構造 / Lightmatter
據Lightmatter給出的數據,以16個Envise芯片和2個AMD EPYC 7002芯片組成的4-U服務器,僅有3kW的功耗,在Resnet-50模型的測試結果中,推理速度卻是英偉達DGX-A100的四倍,而DGX-A100的最高功耗可是有6.5kW。
為了解決擴展性的問題,Lightmatter也在推出了自己的高速互聯技術Passage。Passage是一種晶圓級可編程的光子互聯技術,讓異構芯片以大帶寬和高能效互相通信,支持CPU、內存和專用加速器。Lightmatter宣稱Passage比現有的芯片互聯方案要快上百倍,芯片間最大的傳輸延遲僅有2ns。
Lightelligence
除了國外的Lightmatter以外,國內也有一家專注于光子芯片的公司Lightelligence(曦智科技)。成立一年后,曦智科技就在2019年正式發布了全球首款光子芯片原型板卡,處理MINIST數據集的準確率達到97%以上。據了解,曦智科技目前主要的技術方案專注于光計算和光傳輸,以高集成度的光子芯片去輔助現有的數字電子芯片,支持到更快的機器學習運算,數字電子芯片負責簡單的邏輯運算,實現高算力的同時做到低功耗。
曦智科技CEO沈亦晨在去年的EmTech China大會上表示,光子芯片技術可以更快實現產業化,因為光子芯片對制程的依賴不強,因此甚至可以用28nm的芯片做到7nm芯片的性能。從這點來看,光子芯片或許也是一個擺脫制程受限的發力方向。根據其官網的消息,曦智科技目前正在與早期客戶緊密合作,預計在2022年開始光學AI加速的正式部署。
光子卷積加速器
今年1月,來自澳大利亞的幾名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用于光學神經網絡的11 TOPS光學卷積加速器》的文章。卷積神經網絡(CNN)啟發自生物視覺皮層系統,這種神經網絡提取了原始數據的層次特征,極大降低了網絡參數的復雜度,提高了預測的準確性。CNN已經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醫療診斷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但仍被電子架構的性能給限制。
這篇文章中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個通用的光學向量卷積加速器。該加速器集成了克爾光頻梳提供的大量波長通道,實現了11 TOPS的運算速度,也可以同時生成8-bit分辨率25萬像素圖像的卷積,足以用于人臉圖像識別。研究人員還利用相同的硬件,依次組成了一個具有10個輸出神經元的深度光學CNN,完成了500張MINIST手寫數字圖片的識別,準確率達到88%以上。
結語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家公司和研究外,市場上還有不少開始攻克光子芯片的公司,比如受到比爾蓋茨投資的初創企業Luminous Computing,不過其CEO Marcus Gomez在2019年的一次采訪中提到,其產品預計要在2022年至2025年的區間內才會面世。英特爾也在今年公布了兩份相關專利,其中之一便是將光子加速器與Xeon核心異構集成。
目前光子芯片依然在走光電結合的方向,光學計算主要是為神經網絡等應用起到輔助加速。這是因為受到光學元件的限制,尤其是馬MZI的布線特點,要想實現MZI互聯的話,就很難兼顧尺寸了,所以全光子的方案在擴展性上還是要差上一籌。且我們平常接觸到的多為數字信號,少不了光電轉換的過程,因此光子芯片的成功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光電工程師的共同努力。至于通用計算什么時候能用上光子芯片,仍是一個未知數。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7瀏覽量
426552 -
摩爾定律
+關注
關注
4文章
636瀏覽量
79196 -
光子芯片
+關注
關注
3文章
99瀏覽量
244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擊碎摩爾定律!英偉達和AMD將一年一款新品,均提及HBM和先進封裝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的經驗規律,描述了集成電路上的晶體管數量和性能隨時間的增長趨勢。根據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
石墨烯互連技術:延續摩爾定律的新希望
半導體行業長期秉持的摩爾定律(該定律規定芯片上的晶體管密度大約每兩年應翻一番)越來越難以維持。縮小晶體管及其間互連的能力正遭遇一些基本的物理限制。特別是,當銅互連按比例縮小時,其電阻率急劇上升,這會
摩爾定律是什么 影響了我們哪些方面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公司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的,它揭示了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大約每18-24個月增加一倍的趨勢。該定律不僅推動了計算機硬件的快速發展,也對多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后摩爾定律時代,提升集成芯片系統化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哪些?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當前,終端市場需求呈現多元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芯片制造則已經進入后摩爾定律時代,這就導致先進的工藝制程雖仍然是芯片性能提升的重要手段,但效果已經不如從前,先進封裝
高算力AI芯片主張“超越摩爾”,Chiplet與先進封裝技術迎百家爭鳴時代
越來越差。在這種情況下,超越摩爾逐漸成為打造高算力芯片的主流技術。 ? 超越摩爾是后摩爾定律時代三大技術路線之一,強調利用層堆疊和高速接口技術將處理、模擬/射頻、光電、能源、傳感等功能
“自我實現的預言”摩爾定律,如何繼續引領創新
未來的自己制定了一個遠大但切實可行的目標一樣, 摩爾定律是半導體行業的自我實現 。雖然被譽為技術創新的“黃金法則”,但一些事情尚未廣為人知……. 1.?戈登·摩爾完善過摩爾定律的定義 在1965年的文章中,戈登·
AMD硅芯片設計中112G PAM4串擾優化分析
在當前高速設計中,主流的還是PAM4的設計,包括當前的56G,112G以及接下來的224G依然還是這樣。突破摩爾定律2.5D和3D芯片的設計又給高密度高速率芯片設計帶來了空間。
發表于 03-11 14:39
?1166次閱讀
天津大學與佐治亞理工學院共創石墨烯芯片新時代
根據摩爾定律,芯片中的晶體管數量大約每2年就會增加一倍。這一觀察結果最初由戈登·摩爾在 1965 年描述,但后來摩爾本人預測,這個比率最終會放慢速度,不幸的是,這是真實的。
發表于 02-21 15:32
?508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