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日,中國臺灣地區公布了其10月份的工業生產指數為134.93,年增11.25%。不過ING荷蘭銀行經濟研究團隊認為,該工業生產指數已經顯示,中國臺灣芯片生產出現了進一步的放緩,反映了臺灣半導體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限。
該團隊還表示,即便中國臺灣方面的半導體從業者將部分芯片生產轉移至其他地區,包括中國大陸,也還是無法完全解決產能問題,這將必然導致電子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受到干擾。想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唯有等到新的產線開始運行,才能看到更快的產能增長。
晶圓廠建設投資今年有望達180億美元
晶圓產能達到極限,一方面是市場需求旺盛,近兩年也涌入大量半導體相關企業,讓市場景氣度一路高漲,加上電動汽車、物聯網、5G等應用的蓬勃發展,都產生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受到疫情以及國際貿易環境導致供應鏈失衡的影響,許多地區都產生了積極備貨的心態。
與此同時,高景氣度之下,也讓不少廠商開始加大在晶圓制造上的投入。此前已經有報道過,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報道,全球半導體制造商將在今年年底前建設19座新的高產能晶圓廠,并在2022年再開工建設10座。
從地區分布上來看,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都將新建8座晶圓廠,此外美洲有6座,歐洲/中東有3座,日本與韓國各有2座。預計在2022年將有16座新建晶圓廠極有可能實現量產。
在投資力度上,SEMI近日的報道顯示,預計今年全球廠房建設投資有望可以攀升至180億美元,將創下歷史新高,同時2022年將進一步逼近270億美元。
與此同時,以上僅是計算投資廠房的建設,如果算上采購相關半導體設備的費用,按照計劃中預計新建29座晶圓廠,設備支出將超過1400億美元。
在電動汽車、物聯網、5G手機、數據中心服務器等市場的驅動下,全球半導體產值有望增長20%以上,受此利好,半導體設備市場也將增長逾30%。
不過在另一方面,隨著晶圓代工廠產能到達極限,ING團隊表示,生產商為了能夠在短期內找到解決方案,可能將減少產品中半導體的使用,并努力保持銷量,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將支付相同的價格,卻獲得較低品質的產品。
2022年硅晶圓仍將供不應求,2023年市場缺口將達到高峰
在新建產能還無法立即投產的情況下,如今現有晶圓產能已達到極限,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市場中供不應求的現象將繼續維持。臺勝科發言人近日表示,當前不論是12寸亦或是8寸晶圓都需求旺盛,預計2022年起將仍然呈現供不應求,且價格可能會持續上漲,到2023年市場缺口將會達到巔峰。
從具體情況來看,臺勝科方面表示,硅晶圓市場中12寸晶圓供給維持吃緊,且很難滿足客戶訂單,而8寸晶圓也保持著供不應求的態勢,長約價格維持穩定,不過現貨價格可能將持續上漲。
在對未來預期上,臺勝科方面透露接單上已經排到2022年上半年。不過由于晶圓代工廠持續擴增產能,且預期將會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逐步量產,2023年產能可能會有大幅度的釋放。
當然有不少業內人士擔憂,如今大力擴建晶圓廠,預計行業景氣度只能持續到2023年,或許在此之后便會導致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狀態。
對于這一點,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表示,代工廠的大部分12寸晶圓廠將在2023年投產,但在8寸晶圓代工方面,由于新產能增長有限,其強勢增長勢頭將一直持續到2026年后。
這主要是因為從2008年開始,8寸晶圓廠的產能擴張就已經遠遠落后于12寸晶圓廠,并且許多設備供應商也停止了8寸工藝設備的生產,如果將12寸工藝設施設備轉換為8寸工藝設備那么成本太高。
這也導致8寸晶圓產能擴張受到限制,不少代工廠只能購買二手設備。方略透露,如指紋識別傳感芯片、MOSFET、顯示驅動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都只有在使用8寸晶圓時才能具有最佳的成本效益。
而在眾多新興技術的強勁需求下,如電動汽車的芯片用量是燃油車的數倍,足以支撐對8寸代工產能的長期需求。方略認為,至少在未來5年,能夠為8寸晶圓帶來海量的訂單以及穩定的增長勢頭。
簽訂長約,減少風險
除了8寸晶圓以外,12寸晶圓的確將在未來幾年大量放出,不過能否讓市場消化,主要看5G與HPC芯片解決方案是否能完全消化新的產能。并且已經有不少代工廠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已經開始與IC設計廠簽訂長期產能利用協議。
從國內的實際產能來看,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在中國大陸已有、規劃、在建和擴產的晶圓代工產線中,目前已擁有的合計產能約為112.7萬片/月(折12寸晶圓)。如果將在建、規劃、擴產的產能全部建成滿產能釋放,那么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產能折合將超過300萬片/月。
同時,隨著半導體制造硅晶圓產能持續向中國轉移,到2022年中國大陸晶圓廠產能將達到410萬片/月,占全球產能的17.15%。
大量的新增產能也讓不少代工廠開始與IC設計廠簽訂的長約,來穩定未來多年的供應價格。不僅是12寸晶圓,在6寸晶圓領域同樣有廠商希望能夠與客戶簽訂長約,但是邏輯與12寸晶圓并不相同。
需要6寸晶圓的廠商大多主動要求與晶圓代工廠簽訂長約,市場達2-3年,并且可以先給預付款。這主要是因為晶圓代工廠盡管在不斷擴張,但6寸擴產相對有限,而且采購設備何時能夠交付也是一個大問題。
比如一家主要使用6寸晶圓的漢磊曾開新聞發布會表示,目前合約客戶占到公司產能比重約為35-40%,后續會著重于客戶簽署長期合約,以確保2到3年的產能擴充,如果客戶的需求強勁,將進一步多增加產能。
小結
從晶圓代工市場整體情況來看,目前代工廠產能已經基本到達極限,很難有大的突破,只能等待2022年下半年新建工廠陸續投產。
細分來看,12寸晶圓產能可能面臨供過于求的風險,不過要看5G市場能否消化,廠商也開始與IC設計商簽訂長約;而8寸晶圓由于物聯網、電動汽車等市場的快速增長,新增產能有望迅速被消化;6寸產能擴產不足,導致下游廠商為了尋求支持而積極與上游企業簽訂長約,以求保持穩定供應。
聲明:本文由電子發燒友原創,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如需入群交流,請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訪需求,請發郵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編輯:金巧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362瀏覽量
218643 -
IC
+關注
關注
36文章
5950瀏覽量
175592 -
晶圓廠
+關注
關注
7文章
622瀏覽量
37870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54瀏覽量
564218
原文標題:中國臺灣晶圓產能或達極限,半導體市場高景氣將持續至2026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