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A股上市新股數量合計達524家,其中科創板162家,在總募資5400億元中,科創板新股共募資1889億元,超過上證主板新股募資的1557億元,排名第一。
2021年,科創板新股平均漲幅191%,僅次于創業板新股平均漲幅198%。因此,2021年科創板上市的公司首日股價不翻倍都被看作是“不及格”的成績。但其實臨近2021年年底的時候,我們能夠明顯感到風向已經變了,科創板新股首日上漲100%越來越難。
讓我們震驚的是,2022年開年之際,我們就見識了科創板第一只破發的半導體新股——N國芯(國芯科技)。
為什么是國芯科技?
接下來,我們試著從招股說明書和產品市場維度來解讀一下,為什么國芯科技會成為第一只破發的科創板半導體新股。
圖源:國芯科技
國芯科技也就是蘇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非是無名之輩,它是頂著“國產CPU第一股”的身份登錄科創板的,比它名頭更響的龍芯中科雖然也已經完成過會,但至今還沒有公開發行。
國芯科技是一家聚焦于嵌入式CPU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的芯片設計公司,和龍芯中科、飛騰等公司類似,國芯科技專注的CPU賽道屬于國產半導體最難賽道之一,國際巨頭在軟硬件兩方面都形成了極高的技術壁壘。
國芯科技一直追求的事業是在主流ARM架構之外打造出第二種可規模應用的嵌入式CPU生態,該公司在2001年成立之初就開始在信息產業部(后并入工信部)指導下開展摩托羅拉授權的“M*Core指令集”的相關研究,目前在國芯科技的官網有數款產品是基于M*Core指令集打造,不過在國芯科技進一步開發之后,該公司將這類核心命名為C*Core,全稱是32位C?CORE microRISC引擎。
很多人都將M*Core指令集研究定義為國芯科技發展的第一階段,2010年該公司又獲得了IBM較先進的PowerPC技術授權,C2000便是入門級產品,現在的C9000被定義為業界領先的嵌入式處理器。
現階段已經是國芯科技發展的第三階段,該公司也投身于RISC-V架構產品的研發,不過目前官網還沒有相關的CPU產品,更多是IP授權。
一心要替代ARM架構產品,因此在國芯科技的招股書中也多次提到了Arm公司和ARM架構。而在與Arm公司對比的過程中,招股書明確指出,公司在主要產品與服務、技術實力等方面與細分領域的國際龍頭企業存在較大差距。而當我們深入分析國芯科技具體的應用領域時,這種差距就更為直觀,除了該公司所提到的信息安全領域,在物聯網領域ARM Cortex-M內核憑借低功耗、小體積、高性價比等特性占據超過90%的市場份額,絕對的市場主流。
在汽車電子領域,當前主要的玩家恩智浦、瑞薩電子、TI、ST和英飛凌幾家也都是在基于ARM架構做產品。當然如果和國內其他同行比較的話,國芯科技近幾年一直都有車規級產品問世,經驗更為豐富一些,但確實和ARM架構陣營無法抗衡。
當然,國芯科技并非只專注在嵌入式CPU賽道,還有信息安全芯片和芯片定制服務。在營收介紹中有提到,目前國內市場芯片產品整體供應緊張,該公司前期處于市場推廣狀態的終端安全芯片CCM4202S在本年度(2021年)獲得較好的市場反映,2021年1-9月上述芯片及模組合計出貨815.41萬顆,收入3,694.7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24.54%、854.58%。而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情況類似,2021年1-9月該公司金融安全芯片CUni360S-Z芯片及模組合計出貨1,851.74萬顆,收入4,136.87 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4.88%、43.09%。
在芯片定制服務方面,2021年1-9月,該公司IP授權服務與設計服務業務收入合計8,448.17 萬元,同比增長326.15%。那么通過簡單的計算能夠得出,在該公司2021年1-9月26,473.87 萬元營收中,非嵌入式CPU芯片業務營收占比至少達到61.49%以上,因為CCM4202S和CUni360S-Z并不是該公司信息安全方面的全部產品。
圖源:國芯科技
也就是說,雖然國芯科技帶著“國產CPU第一股”的光環,但目前在嵌入式CPU芯片市場的競爭力還較弱,營收基本夠不上億元級別,且從招股書能夠看出國芯科技在嵌入式CPU方面更多是在強調IP授權,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該公司累計為超過90家客戶提供超過130次的CPU IP授權。
且熟悉CPU產業發展的從業者都很清楚,無論是摩托羅拉授權的M*Core指令集,還是IBM授權的PowerPC指令集,目前都是日暮西山,雖然IBM在2019年開源PowerPC指令集引起行業短暫狂歡,但很顯然現在更多的公司投身于RISC-V陣營,包括國芯科技,而在RISC-V方面,阿里平頭哥已經占據市場高點,國芯科技招股書也提到了平頭哥已實現自主嵌入式CPU技術授權的SoC芯片量產數量達到億顆以上。因此,對于國芯科技的后續發展,更多人會選擇觀望。
IP授權和設計服務為主營業務,且CPU芯片營收規模相對較小,未來發展并不明朗,這應該也是投資者并不看好國芯科技作為“國產CPU第一股”的原因,在1月6日上市首日,國芯科技曾在盤中跌破發行價(41.98元),成為科創板第一個破發的半導體股。
半導體破發意味著什么?
國芯科技破發是一個偶然事件還是國產芯片的標志性拐點?從筆者的觀察來看,更傾向于是后者。
曾經科創板被稱為是一條掘金之路,很多股民都表示,只要中了科創板打新,基本就是大賺。而進入2020年以來,科創板股市降溫是一直斷斷續續的話題,科創板概念不再是“金字招牌”。而在詢價新規施行之后,投資者對于科創板的選擇便更為謹慎,光環已經失去了威力。
這么說,并非只是因為國芯科技作為“國產CPU第一股”沒有了吸引力,實際上近來上市的“國內EDA第一股”概倫電子上市首日也沒有取得太好的成績,首日漲幅僅為22.21%,和鼎盛時期的科創板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這并不是說科創板不行了,或者“國產**芯片第一股”不奏效了,事實上安路科技也是詢價新規施行之后上市的,作為“國產FPGA第一股”,安路科技上市首日便取得了170.19%的漲幅。此中區別在于投資者開始評估芯片公司所屬賽道,以及在該賽道的競爭力。
就以安路科技為例,該公司的低功耗FPGA已經取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這并非是政府部門出于安全考慮帶來的訂單,而是在廣泛的應用市場取得了用戶的認可,在中國市場是僅次于國際三巨頭——賽靈思、英特爾和Lattice之后的第四名,且在低功耗FPGA方面能夠和Lattice正面競爭,是真正的國產FPGA第一名。在軟硬件結合方面,先進制程的覆蓋方面,以及高端市場的破局方面,安路科技都有著不俗的表現,因此能夠頂的起“國產FPGA第一股”的光環。因此,正如科創板日報點評國芯科技所說的,科創板投資已經回歸理性,簡單靠光環已經沒用了。
而反觀國芯科技和概倫電子,前者在所屬賽道的產品能力并不讓投資者信服;后者雖然在一些細分領域有領先的產品,但所屬賽道基本就是半導體最難的。同時,各自領域內國內還有比兩家公司成績更出色的企業。
寫在最后
2020年第三季度,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季度中國新增1.9萬家集成電路相關企業,當然集成電路協會統計到的數量沒有那么多。但在國家政策和資金大力扶持集成電路的情況下,確實越來越多的人涌向這個領域,不過在細分領域能算得上優秀的企業就那么幾家。根據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分享的數據,目前占總數83.7%的企業是人數少于100人的小微企業,共2351家,比上年多489家。
在這個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的領域,這種方式即便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國產**芯片第一股”,但這個名頭將越來越沒有威信。而縱覽國際市場,基本上每個細分的半導體領域,三五家公司便能夠占據70%以上的份額,這更是我們要深思的地方。
當然,CPU和EDA是公認的難度更高的半導體領域,我們需要給予國芯科技和概倫電子更多的耐心,畢竟他們已經是國內這個領域的頭部玩家,只是成績還沒有其他領域的公司那么出色,但敢選擇這一賽道就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優秀。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63瀏覽量
211751 -
科創板
+關注
關注
4文章
897瀏覽量
2757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